镇宁江龙镇小城镇搬迁安置点喜宝“安踏体育”鞋面加工厂生产车间
易地搬迁是手段,脱贫致富是目的。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如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推进搬迁群众生活改善?助力搬迁群众就业增收最直接、最有效。
为解决数以万计搬迁群众就业这一最大的民生问题,高质量续写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我市加大“培训 就业” 后续扶持力度,多措并举提升搬迁群众就业增收水平,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可发展、逐步能致富。
“因人施策,分类帮扶,搭建各类就业平台,强化就业服务,才能真正让搬迁群众稳岗就业、增收致富。”市就业局副局长黄凰介绍说,我市根据搬迁对象的实际情况和就业创业意向,将搬迁户分为社区工人型、三产服务型、外出务工型、兜底保障型等,且强化就业服务,促进群众多渠道稳岗就业。
紫云猫营镇紫运薯来公司生产的农特产品
“原来都是去外省打工,现在社区工厂也不少,就不舍近求远了。下楼走几分钟就到厂里,一个月有2800多工资,下班还能照管娃娃读书、照顾老人,多好啊!”蒋乾敏觉得,比起常年漂泊他乡,现在的生活才是她想要的。在紫云猫营工业园紫运薯来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园区安置点龙井社区脱贫户蒋乾敏分拣红薯动作十分麻利,能在家门口就业增收,30多岁的她倍加珍惜。
正是生姜采收季节,在平坝区十里万亩蔬菜园区的数十亩生姜种植基地里,乐平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同富社区的脱贫户马秀英一干就是10多天,采完姜后她将换块地继续挣钱。搬到镇里住,马秀英成了职业农民,看着收入一天天增加,日子越过越美好,她干劲十足。
“我都60出头了,做惯了农活,进厂打工是娃娃们的事。我们安置小区离蔬菜园区不远,那里一年四季都有活干,每个月干下来就能挣个两千八九。能挣到钱,生活当然过得好。”话音刚落,马秀英已笑得合不拢嘴。
西秀区春晖社区扶贫车间绣娘坊
近几年来,我市整合各部门力量,持续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信息台账,推动技能培训和就业保障实现全覆盖,让搬迁劳动力有一技之长、就业增收有门路。
积极开展定向培训、订单式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促进搬迁群众充分就业,截止今年9月,全市累计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培训37482人次。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易地扶贫搬迁专场招聘等活动,切实搭建搬迁劳动力与企业之间的供需平台,目前,全市举办各类专场招聘352场次,提供就业岗位18万余个次,达成就业意向2.06万人次。
我市用好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实施基础设施类、扶贫车间及厂房类、产业类项目共48个,项目可以提供就业岗位1648个。同时,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大力推进“产业大招商”,在各易地扶贫安置点成功引进清大苗方民族制药(贵州)有限公司、贵州省安顺市喜宝有限公司、贵州山水汇晨家居有限公司等一批高质量、带动力强的企业。目前,全市建立就业帮扶车间64个,扶贫基地12个,共吸纳4041人就近就地就业,其中,搬迁劳动力就业725人。搬迁群众成了车间、产业工人。
镇宁景宁小区在小区内打造蜡染民族工艺一条街,搬迁群众正在车间作业
至今年9月底,通过劳务输出、工业园区企业、扶贫车间、公益岗位、本地灵活就业等渠道,全市17866户42193名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中,已实现就业17866户38611人,其中省外就业18878人,省内县外就业3867人,县内就业15866人,户均就业2.1人,实现了有劳动力搬迁家庭“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
来源:掌上安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