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读特】
在对产品定价的时候,需考虑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如果消费者不愿意出高价,那么即便是高成本生产出来的,也只能卖低价。
有段时间,人们对电信清零用户没有用完的套餐流量有意见,呼吁应该将其转下月。那么如何理解?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电信行业的技术特点。电信需要巨额的前期投入,要建塔基、铺网线,然而一旦这些基础设施建成以后,就只有维护等少量投入,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就是边际成本很低。
在考虑电信产品定价的时候,很多人容易陷入巨额前期投入的陷阱。其实,“历史成本”不是成本,已经花出去了的钱并不影响现在的行为,当然也不影响产品的定价。在对产品定价的时候,需考虑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如果消费者不愿意出高价,那么即便是高成本生产出来的,也只能卖低价。
包月对电信商有利,这个任何人都不会怀疑,那么,对消费者是不是也有利呢?
借助几何图形,简单计算一下就知道,消费者也是受益的。商业的奥妙就在于交易双方都会得到改善,自由交易是不可能使一方受损而另一方却得益的。
问题来了:假如我没有打完7分钟,应不应该转下月呢?不应该,因为那样的话,每分钟就费用更高。包月是在低边际成本的情况下,为了鼓励用户多消费而实施的一种营销策略。实际上,在包月制下超过包月的通话时间后还可以打,只是按照每分钟计价,价格相对要高一些。
随着传统电话、短信业务逐步萎缩,数据业务成为拉动收入增长的第一引擎。于是,电信企业又推出套餐定价。同样,套餐内价格便宜一些,超过的部分,价格就要贵一些,假如没有用完套餐,流量也不转下月。
其实,类似的还有健身房会员卡、旅游景点的年票,等等,尽管具体细节上有差异,但都是在边际成本很低的情况下鼓励消费、批量优惠的做法。
边际成本低是选择套餐定价的根本原因。例如,自来水、电也具有初始投入巨大的特点,甚至和电信一样具有网络的结构,但因为边际成本并不低,因此就不采用包月或套餐的模式。
事实上,电信企业并不是一开始就采用包月的定价模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当固定电话刚流行的时候,除了初装费,消费者每月还要交月租费,然后再按通话时间收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手机刚流行的时候,也是要在每月交一笔固定月租费的基础上,再按照通话时间收费。
同样的企业,为什么前期按照“用多少、算多少”收费,后期则实行包月策略呢?前期,资源紧张不够用,多一个人用,需要增加基础设施,增加额外的费用,边际成本高,鼓励多消费并不能带来额外的好处。后期,基础设施已经充分建立起来了,多一个人用,不再需要新的投入,基本上不增加额外的费用,边际成本低,鼓励消费者多用能够增加企业的利润。
巨额的固定投入对定价有没有影响?当然有,但影响的方式是这样的:因为固定投入巨大,供给一时难以满足所有人的需要,所以即便用户不使用固话或者手机,也要交固定的月租费。
(作者系浙江财经大学教授)
(原标题《观澜 | 套餐定价逻辑》)
见习编辑 秦涵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郑蔚珩 高原
(作者:谢作诗)
本文来自【读特】,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