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花椒白粉病叶片 右:花椒白粉病枝梢
1.病害特征病害大发生时,叶片布满灰白色粉状物,病叶可达70%~100%,使叶片干枯。叶片被侵害时,最初于叶片表面形成白色粉状病斑,然后病斑变成灰白色,并逐渐蔓延到整个叶片,严重时叶片卷缩枯萎。
2.发病规律白粉菌以菌丝体在病组织上或芽内越冬。翌年形成分生孢子,借风力传播。分生孢子飞落到寄主表面,若条件适宜,即可萌发直接穿透表皮而侵入。孢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0~28°C。在较低温条件下,孢子就能荫发。
因此,干旱的夏季或温暖、闷热、多云的天气容易引起病害大发生。花椒栽植过密,施肥不当,通风、透光性差,也能促进使病害流行。
3.防治方法1. 人工防治
(1)加强栽培管理。发病较多的椒园,注意清除病叶,病枝、病果集中烧毀处理,防止传染。
(2)注意排水、施施肥、中耕除草,以增强树势,并适当剪去过密枝叶,保持通风透光良好,可减轻发病。
2. 药剂防治
(1)早春花椒发芽前喷洒45%晶体石硫合剂100~150倍液,除除防治白粉病外,还可兼治叶螨、介壳虫等。
(2)花椒发芽后喷洒45%晶体石硫合剂180~2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1000~1500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间隔7~10天喷1次,有较好的防病效果。
花椒干腐病花椒干腐病俗称流胶病。多发生在枝条和主杆上,发病初期在枝条和主杆上出现红褐色的病斑,随着病斑的扩大,病斑部位凹陷,呈黑褐色,并伴有流胶现象。
花椒干腐病
1.病害特征发病后期病斑部位会有橘色的小斑点,病斑部位出现龟裂、干缩。严重时,会造成树皮大面积腐烂,甚至出现死树、死枝现象。
2.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和繁殖体在病部越冬。翌年5月初气温升高时,老病斑恢复侵染能力,在6—7月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并通过伤口入侵。病害的发生发展可持续到10月,当气温下降时病害停止蔓延。
3.防治方法(1)加强植物检疫。调运花椒苗木时,一定要做好该病的检疫工作,有病苗木严禁调往外地,以防传播蔓延;避免从病区调入苗木,使病害传入。
(2)加强栽培管理。改变对花椒园传统粗放的经营方式,加强肥水管理,及时修剪、清除带病枝条,集中销毁处理。
(3)药剂防治:在花椒吉丁虫发生期,用40%氧化乐果乳油5倍液加1:1柴油,喷施树干治虫,间隔数口再喷1次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治虫防病效果较好。
花椒炭疽病叶片炭疽病分急性型和慢性型2种。
急性型多发生在连续阴雨天气后高温季节,病叶很快脱落,常造成全株性严重落叶。
慢性型多发生在短暂潮湿而很快转晴天气,多由叶尖或叶缘开始出现黄褐色病斑至灰白色,病斑扩大成不规则形,边缘色深褐,稍隆起,斑面常现轮纹。
(左)叶片为害状 (右)果实为害状
1.病害特征为害果实,发现初期,果实表面有数个褐色小点,呈不规则状分布,后期病斑变成褐色或黑色,圆形或近圆形,中央下陷,每年6月下旬至7月下旬开始发病,8月进入发病盛期。发病后主要表现落叶落果,果实商品价值降低。
2.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果、病叶及枝条上越冬。第二年5月初在温、湿度适宜时产生孢子、借风、雨和昆虫传播,引发病害。能发生多次侵染。
每年5月下旬至7月上旬开始发病,6月为发病高峰。花椒园通风透光差、树势弱、高温高湿有利于炭疽病的发生流行,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果、病叶及枝梢上越冬。当温、湿度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和昆虫传播。病菌每年可多次侵染为害。
3.防治方法(1)加强椒园管理,进行深耕翻土,防止偏施氮肥,多施有机营养套餐肥嘉美赢利来,降水后及时排水,促进进椒树生长发育,增强抗病力。
(2)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以减少病菌来源;通过修剪椒树改善椒园通风透光条件,减轻病害发生。
(3)冬季结合清洁椒园,喷施1次波美3~5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100~150倍液,同时兼治其他病虫害。
(4)发病初期用40%咪鲜胺丙森锌800倍液或者36%戊唑醇丙森锌800倍液或者32%苯甲溴菌腈800倍液等,发病盛期,可喷25%吡唑醚菌酯1000倍或者43%咪鲜胺1500倍液加80%代森锰锌800倍液或者3%多抗霉素400倍液。
以上内容节选自《花椒高效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图谱》
主编|孙 磊 杨亚刚
责任编辑|徐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