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眼睛老是出水,儿童眼睛淌水怎么回事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4 12:14:40

原文:滴滴答,淅沥沥,哗啦啦。雨下了一整天。你们要去哪儿呀?

解析:

故事的由来是作者在旅行途中遇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当时他正走在一个名叫风信子的山谷,空山新雨,穿林打叶,这番自然美景引起了他的兴趣。雨滴从天而降,又会去往何处呢?于是他冒出一个念头:追随雨水的脚步,与之一路同行。作者的灵感被催生,就写了一篇短文来记录这一日的旅程,于是就有了《雨点哗啦啦》这部绘本。

在故事的开篇,用“滴滳答,淅沥沥,哗啦啦。”三个拟声词来描述落雨,我们仿佛听到滴答的落雨声,看到淅沥沥的雨滴滚落,感到哗啦啦的溅起水花。这里恰是读者想象的空间,

也吸引了蹲在窗前小黑猫的注意,向雨发出了拟人的疑问“你们要去哪儿呀?” 而此时的雨也变得有了人性,要去哪里呢!

这是唯一的一张室内画面,用小猫代表着人类发出了疑问,很有诗意的情景。小猫眼中的树林,把我们引入到自然万物中。黄色的窗帘和花叶给人以暗含的勃勃的生机,充满希望和活力的感觉。

【第2画面】

儿童眼睛老是出水,儿童眼睛淌水怎么回事(5)

原文:滴滴答,从晶莹的叶片上滴下;淅沥沥,从兔子的鼻尖滚下;哗啦啦,从棕熊的尾巴尖洒下。淋湿了雏菊的脸庞,沿着树干不停地流淌,在绿油油的青蛙背上打滚。

解析:

故事转到了大自然中,山间万物是承接雨水的第一站,如树木、花草、野生动物……

镜头拉近,精细描绘了雨水润泽万物的场景:滴滴答,从晶莹的叶片上滴下;淅沥沥,从兔子的鼻尖滚下;哗啦啦,从棕熊的尾巴尖洒下。淋湿了雏莉的脸庞,沿着树干不地停流淌,在绿油油的青蛙背上打滚。质朴优美、简洁诗意、韵律十足的语言更像一首童谣,“滴滴答,淅沥沥,哗啦啦”,朗朗上口,适合轻声吟唱。

棕熊和兔子都面对读者,既有大胆的欢愉又有胆小的惊恐,而青蛙则专注地盯着头顶上雏菊的脸庞。画面非常传神,把动物的表情和性格,以及雨滴的流动滚落清晰地传达出来,而雨滴与青蛙的斑点的融合更有隐蔽性。

这一页传神的是雨滴,让小读者真切感受到雨滴的滑落,并展开联想。四边的留白让眼前的景物融合在一起,就像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这是一个写实的作品,高度的写真,白桦树夹杂在黑灰色系中很独特。我们可以感受到山中光线的明暗变化,以及三个小动物聚在一起感受雨点的变化与流动及生命的律动。

【第3画面】

儿童眼睛老是出水,儿童眼睛淌水怎么回事(6)

原文:雨点落啊落,汇成一汪小水洼。水洼涨啊涨,涨成一片小池塘。睡莲花开,鱼儿游来游去,小蜗牛静坐在池塘边。

解析:

雨水从树林和动物身上来到了地面,积水成洼,洼大成池。在池塘突出的高地上点缀着零星的草木,睡莲亲吻着水面,小鱼悠游在水间,蜗牛闲卧于水边,还把倒影留在水中。小小的生物们各安其所、各得其乐,雨水给生命带来自由和快乐。

挺拔的树干支撑着画面,白色的桦树被随意的笔墨画出道道黑色斑纹,片片水草摇曳在水中,两条树枝从角落中伸进画面,而游来游去的鱼儿让画面有了生气与灵魂。

画面很美,白色的水面,黑色的睡莲与露出的大地点缀在池塘中,点点水花和小鱼及光影装点着水面,让水面熠熠生辉。

【第4画面】

儿童眼睛老是出水,儿童眼睛淌水怎么回事(7)

原文:雨点继续落啊落。滴滴答,淅沥沥,哗啦啦。池塘涨啊涨,融入小溪的怀抱中。

解析:

开始出现三个文图分割的画面,三个空白页都在边沿采用了雨线和阴暗的天空,给读者更多想象的空间。

再次出现了对雨滴的“滴滴答, 淅沥沥,哗啦啦。”的描述。这种回环往复,前后呼应,层层推进的手法,是诗歌中常见的。

雨落池涨,雨水开启新的旅程,一路奔腾,溅起浪花,冲向山下,融入小溪的怀抱中。写得非常巧妙,雨落、洼涨、池溢、入溪,只用几个拟人的主谓词汇,就把池水形态的转化跃然纸上了,水的“性格”依稀呈现出来。水柔性无形,在池塘里是一汪静水,在小溪中化作活水奔流。由高而低,由静而动,由小到大,一路奔腾不息。

白色梯阶而下的水花与平静的溪水形成了一静一动的鲜明对照,而向下横亘在水面之上的树枝分割着水面,棕色小鸟站在上面盯着画外,而下方水中的大鱼探出水面却盯着水面上飞行的昆虫,一左一右,一上一下,没有交集,都是向上而视,聚精会神,让略显空旷的上下画面有了灵动,当然还有树叶和水草点缀其中。

【第5画面】

儿童眼睛老是出水,儿童眼睛淌水怎么回事(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