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想,莉丝为什么能考上哈佛,而不是其他的大学?
不为别的,只是因为她见过。
莉丝在一次考试中获得了第一,学校奖励考试前五名的同学去波士顿5日游。
莉丝因此有幸第一次走出家门,来到哈佛大学。
看着哈佛大学雄壮的图书大楼和人来人往的学生,老师问莉丝:“看起来和想象的一样吗?”
莉丝当时的回答是:“更好,无法接受得好。”
老师说:“莉丝,他们也是普通人。”
莉丝有点不敢相信,“不是像我这样的普通人吧!”
老师说:“这是一种渴望,不是不可能。”
我想,此时此刻,无论是哈佛还是老师的那句“不是不可能”,都不再是“可望不可及”的梦想。
它们是那么的近,近的触手可及。
妈妈死了,爸爸在收容所里,摆在莉丝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
一条是像她姐姐一样,寄居在爷爷家,基本生活无忧,却要面临爷爷的无耻*扰;
另一条路是,和她的好朋友一样,流浪街头,靠乞讨,靠偷东西果腹。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任何一条路,都足以让我们对绝望的生活缴械投降,屈从命运的安排。
然而莉丝一条都没选,她选择了一条从没有人走过的、异常艰难的路——读书改变命运。
莉丝说:
“我觉得我自己很幸运,因为对我来说,从来就没有任何安全感,于是我只能被迫向前走,我必须这样做。
世上没有回头路,当我意识到这点我就想,那么好吧,我要尽我的所能努力奋斗,看看究竟会怎样?”
有句话说得好:只要你足够努力坚定,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成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如果说读书让她看到了希望,见识让她看到了可能,绝望让她背水一战。
那么,我想是善良,是自始至终的爱,才让她走得很远。
尽管母亲是一个患有间歇性精神病,还吸毒、酗酒,带给莉丝的温暖远远多于折磨。
但是,莉丝从来没有忘记妈妈曾经带给自己无比美好的记忆:
“我记得和妈妈在山上滑坡的情景,那是冬天,可她抱着我的手很暖。那时我很小,她很健康。”
莉丝在生活中多次提到:“有妈妈的地方就是我的家”,“妈妈住在我的心里”,“我爱你,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