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仁侠之道:日本动作片与黑帮片
地点:东城区东直门外香河园路1号当代MOMA北区T2座1层库布里克书店
嘉宾:四方田犬彦(电影史学家)、王众一(《人民中国》总编辑、译者)
20世纪60年代,日本出现了以黑社会为主题的众多电影,人们称之为“义侠片”。“义侠片”的剧情大多不甚复杂,却因为其别具一格的题材和社会意义赢得了影迷的喝彩。不管是被誉为日本“奇幻导演”的鬼才铃木清顺,还是因出演了《昭和残侠传》而大受欢迎的高仓健,都是“义侠片”的代表人物。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1960年代,对前现代的怀旧作为一种倒错的情感被诱发,观众沉浸在“义侠片”的世界中,一边寻找对传统共同体的归属感,一边感受着无上的乌托邦快意。日本的动作片是如何兴起和发展的?该如何认识“义侠片”和黑帮电影?黑帮电影如何完美阐释“日式暴力美学”?这次,我们邀请日本著名电影史学家四方田犬彦和《日本电影110年》的译者王众一,掀开江湖义气之日本动作片的一角,为我们铺开一幅别致的人情画卷。
北京│约翰·伯格的“观看之道”
地点: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内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嘉宾:晋永权(《中国摄影》杂志主编)、吴琼(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在画廊周北京举办之际,主办方特别邀请《中国摄影》杂志主编晋永权、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吴琼做客UCCA,就约翰·伯格的“观看之道”展开探讨。20世纪50年代以来,约翰·伯格(John Berger)凭借其对绘画、摄影长期而深入的关注,以及BBC系列片《观看之道》为他带来的持久影响力,逐渐成为人们在观看视觉艺术、追问“观看”的诡谲时难以绕开的人物。在伯格从事的所有关于视觉艺术的工作中,写作的位置不可或缺,甚至成为最为关键的一环。那么,他深受读者、观者信服的写作手法和风格是如何形成的?怎样才能学会用伯格的方式观看?嘉宾们就这一话题展开谈论。
北京│我为杨绛、刘再复、李敖、王鼎钧等名人出书的故事
地点:朝阳区白家庄东里23号A栋北京青年报大厦
主讲人:李昕(出版人)
如果你不是编辑出版圈的人,也许你不曾听过李昕的名字,但只要你热爱读书或热爱文学,你的书架上怎会没有几本“人民文学”或“三联”的书?你也一定听过甚至崇拜杨绛、刘再复、李敖、钱理群、王鼎钧、傅高义、杨义等文化名人,这些名人与他们的文字都与同一个人在过去的30年里发生过无数的交集。他就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出版人——李昕。3月24日,“青睐”有幸邀请到李昕先生,做客北京青年报大厦,与大家分享自己编辑生涯中的难忘经历,分享为杨绛、刘再复、李敖、钱理群、王鼎钧、傅高义、杨义几位文化名人出书过程中的珍贵回忆。
北京│诗人郑珍与中国现代性的崛起
地点:朝阳区太阳宫中路12号凯德MALLF2字里行间书店
嘉宾:王立(学者、译者、专栏作者)、杨全强(上河卓远文化总编辑)
《诗人郑珍与中国现代性的崛起》作者施吉瑞(Jerry Schmidt,1946-),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亚洲中心教授、汉学家。在本书中,施吉瑞将郑珍视为与陶渊明、李白、杜甫及苏轼齐名的诗人,通过对郑珍的深入剖析,探讨了郑珍及其为代表的宋诗派对晚晴文学、思想、政治等领域所产生的影响。借此,该著作发掘出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内部源头,对研究中国近代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月24日,让我们相约字里行间,借由本书的海外视点来重新审视和探讨诗人郑珍,以及他与中国现代性之间的种种牵绊。
北京│诗人的演讲——“中国桂冠诗丛·第二辑”新书发布会
地点:海淀区海淀图书城西大街35号3幢一层言几又书店
嘉宾:韩东(诗人)、杨黎(诗人)、潘洗尘(诗人)、唐欣(诗人)、阿吾(诗人)
“中国桂冠诗丛·第二辑”新书发布会将于3月25日下午在言几又书店(海淀店)举办。届时,韩东、杨黎、潘洗尘、唐欣、阿吾五位诗人将带着他们各自的诗集与大家见面。特别值得期待的是,他们五人将围绕“我和诗歌的关系、我的创作经验”等问题,分别做主题演讲和诗歌朗诵!
北京│李希霍芬的地理学与丝绸之路
地点:海淀区王庄路1号清华同方科技广场D座1层三联书店
主讲人:唐晓峰(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
“丝绸之路”在今天是个热门话题,对它做地理思想史和知识考古学的考察,显得尤为必要。在西方地理学史中,李希霍芬是一位兼具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的全才,他是第一位对中国做地质地理考察的近代西方学者,并曾在《中国》一书中,提出“丝绸之路”这个概念。本次讲座,就是对这位重要的地理学家其人、其事、其书的介绍。
北京│技术哲学家对话:论中国的技术问题
地点: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创意广场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
嘉宾:许煜(学者)、卡尔·米切姆(美国技术哲学家)
在许煜于2016年出版的著作《论中国的技术问题:宇宙技术试论》中,他质疑二十世纪技术哲学中技术概念的局限性,并试图通过展开他所称的多重宇宙技术来重新揭示技术问题,而不是将其限制为希腊技术或现代技术。许煜将中国思想与欧洲的古代哲学相比较,进行了系统性历史研究,并解释了为什么中国思想中没有对于技术的系统思考。他还基于对“器”和“道”历史关系的解析,试图构建出一种技术思想的可能形态,并论证这一新思想如何能够促成人们对全球化技术问题进行新一轮的质疑。3月25日,学者许煜将举办讲座论中国的技术问题,并在讲座之后与美国技术哲学家卡尔·米切姆进行对话。
上海│狄更斯《双城记》中的法律书写
地点:徐汇区淮海中路1555号上海图书馆正门四楼多功能厅
主讲人:吴笛(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
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曾经供职于律师事务所,广泛地接触法院和监狱。在其代表性的长篇小说《双城记》中,他通过种种法律事件的描写和探索,充分表达了自己对法律问题的关注,以及对法律程序和法庭判决的认知与反思,并且借助于法律书写,塑造了一些性格各异、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传达了他心目中的人道主义的理想人物和理想境界。探讨文学作品中的法律书写,是探讨文学作品除了审美价值之外所具有的重要的文献价值和认知功能。本场讲座将从文学法律批评这一跨学科视角对狄更斯的代表性作品进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