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溧阳走出的名人,溧阳旧县十大名人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4 18:41:00

△飞白书作品

汉灵帝时,蔡邕写好《圣皇篇》后等待鸿都门的官员接见,看到工匠用扫帚蘸石灰水刷墙,受到启发,回家经过一次次尝试,在蘸墨多少、用力大小和行笔速度各方面,掌握好了分寸,写出了黑色中隐隐露白的笔道,从而创立了飘逸灵动的“飞白书”。 然而自古才子多磨难,文人也逃不了因天真烂漫直抒胸臆遭腹黑小人扭曲、被迫害的命运。光和二年,蔡邕遭奸人迫害追*,举家逃亡流浪隐居在吴越一带,一住就是十二个春秋。正是这个因缘,使蔡邕在溧阳留下了读书台、创制了焦尾琴,成为千古佳话。 在天目湖风景区的观山北麓,那座郁郁葱葱的山丘,就是著名的蔡邕读书台。南宋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陈亮造访此地,曾留下《蔡邕读书台》诗一首:“一拳宛在水中央,万顷碧波浸渺茫。往迹至今惟石户,樵人指点说中郎。”

从溧阳走出的名人,溧阳旧县十大名人(5)

据清康熙《溧阳县志》记载:“蔡邕读书堂在县西四十里读书台上,在泰虚观(原观在观山下)东北,今蔡氏堂独存。”又有嘉庆《溧阳县志》载:蔡邕读书台“在泰虚观东北,今废”。再据光绪《溧阳县志》:“后汉《蔡邕传》载其在吴十二年,相传曾读书于此,今废。” 蔡邕的忠义之行受到严厉的政治打击,落到有家不能回的悲惨境地,有没有失望我们不知道,但他却没有颓废,带着小女,在读书台著书抚琴,研习书法,撰写碑文,不亦乐乎。

从溧阳走出的名人,溧阳旧县十大名人(6)

在宋代朱长文所著的《琴史》中,留下了蔡邕浓墨重彩的一笔。

蔡邕在陈留的时候,其邻居备酒宴招待他,等到蔡邕去时,有客人在屏风后弹琴,蔡邕到门口偷偷地听,说:“用音乐召我来,却有*心。”转身就回去了。主人急忙追上去问原因,蔡邕说明。弹琴的人说:“我刚弹琴时,有只螳螂正爬向一只鸣蝉,蝉还没飞起,螳螂随着它一进一退,我心里紧张,担心螳螂抓不到它。难道是因为这样产生*心并流露在琴声里了吗?”继而,书中评论“汉世乐道废缺,如伯喈者,一人而已”。也正因为蔡邕善音律,他才能“尝经会稽高迁家,见屋椽竹东间第十六可以为笛,取用之,其声独绝”。在溧阳的时候,“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裂之声,知良木也。材以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从溧阳走出的名人,溧阳旧县十大名人(7)

齐桓公的“号钟”

从溧阳走出的名人,溧阳旧县十大名人(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