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受美联储加息缩表、俄乌冲突、疫情等因素影响,恒生指数大幅下跌。截至10月19日,恒生指数报收16511.28点,下跌2.38%,年内跌幅近30%,港股市场弱势可见一斑。
与此同时,港股大市成交量大幅缩水,新股市场IPO募集金额也剧烈下跌。加上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资本市场,港交所承担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就在今日,港交所忍不住出手了。
港交所将降低IPO门槛细则出炉
10月19日,香港联交所正式刊发有关特专科技公司新上市规则的咨询文件,建议扩大香港现有上市制度,允许特专科技公司来港上市,并就此征询公众意见。
此次最大亮点在于:港交所通过修改主板上市规则,吸引无盈利、无收入科技公司赴港上市。至此,2022年低迷IPO氛围终于迎来一缕久违的振奋。
据了解,新规则将适用于五个方面的特专科技行业公司,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硬件、先进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食品及农业技术。
咨询文件的主要建议也包括五方面。
1,商业化收益门槛方面,已商业化公司的定义为经审计的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特专科技业务所产生的收益至少达2.5亿港元。
2,上市市值方面,上市时的预期最低市值为80亿港元(已商业化公司)或150亿港元(未商业化公司)。
3,研发方面,所有申请人均应于上市前从事研发至少三个会计年度,研发投资金额应占总营运开支至少15%(已商业化公司)或50%(未商业化公司)。
4,第三方投资方面,港交所要求上市申请人应获得来自资深独立投资者相当数额的投资。
5,商业化路径方面,未商业化公司应在上市文件中披露其可达到商业化收益门槛的可信路径。
影响几何?
实际上,降低IPO门槛对于港交所也是意义重大。
一方面,有利于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随着国际资本市场上市竞争愈发激烈,港交所面临着来自新加坡交易所等多方的挑战。
以新加坡交易所为例,此前由于资金流动性、上市估值、市场体量和企业规模等方面的劣势,新交所未成为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主流选择。
然而近年来,新交所不断通过制度创新和高效的上市流程吸引中国企业,新加坡市场一夕爆红,其推行的REITs上市与债券发行也颇受中国企业青睐。
因此,此次港交所及时修规放宽大型科技创新企业的营收门槛,将进一步突显对新技术企业的吸引力,有利于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另一方面,港交所近两年来不仅面临来自外界的竞争压力,还有自身业绩的下滑压力,因此改革的动力尤其强烈。
10月19日,港交所发布三季报公告,前三季度收入及其他收益为132.55亿港元,同比下跌18%,净利润同比下跌28%至70.99亿港元。第三季净利润同比下跌30%至22.63亿港元,期内收入及其他收益按年跌19%至43.18亿港元,若撇除公司资金投资和慈善基金收益,港交所第三季主要业务收入跌17%至43.24亿港元。
欧冠升对此表示,第三季财务数据较去年同期整体有所下跌,主要是现货市场持续疲软,每日成交额下跌令交易及结算费用下跌,沪深港通北向交易平均每日成交额减少以及来自电子认购首次公开招股的存管费用减少。
实际上,港股IPO的寒意已是市场有目共睹。Wind数据统计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港股一级市场股权融资金额为1924亿港元,相比2021年同期的6046亿港元,减少68.18%;其中,IPO募集金额仅为73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885亿大幅缩减74.63%。
本次降低IPO门槛对港交所来说无疑是一针强心剂。
如何看待港股后市?
值得一提的是,今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任内首份施政报告。
报告称,将全面提升香港金融服务竞争力,港交所于明年修改上市规则,为尚未达到利润和交易要求的先进科技企业融资提供便利。此外,港交所计划重振GEM(创业板)市场,为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提供一个有效的融资平台。
然而,利好之下,港股在短暂冲高后持续震荡走弱,全天整体单边下挫,最终集体收跌。截至收盘,恒生指数收跌2.38%,报16511.28点;恒生科技指数跌4.19%,报3196.58点。
当然,不管如何,港交所将降低IPO门槛终归是利好居多。而对于港股市场,机构也仍旧表示看好。
展望后市,平安证券研报指出,在海外负面冲击接连影响下,港股市场在月初反弹后继续下行,即使偶尔伴随A股出现大幅反弹,尾盘也往往会出现涨幅收缩的现象,表明港股目前态势仍然偏弱。结合美联储加息节奏和内地经济前景,港股有望在年底出现走强,目前应当在做好防御的基础上,着眼中长期布局低估优质资产,除盈利稳健的白马股之外,港股可选消费、互联网传媒等板块的布局机遇也值得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