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无用佛像怎么处理,家中佛像不要了如何处理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4 20:36:23

何潇|三联生活周刊

「高雅的东西是,淡紫色衵衣,外面着了白袭的汗衫的人。小鸭子。刨冰放进甘葛,盛在新的金椀里。水晶的数珠。藤花。梅花上落雪积满了。非常美丽的小儿在吃着覆盆子,这些都是高雅的。」 ——清少纳言《枕草子》

「物即命,命即物。」——冈田武彦《简素与崇物》

去东京时,在银座地铁站旁边的鸠居堂的店里,买了几张和纸。一张纯白的,隐隐露着些草木的形状;一张墨蓝色的,淡淡的印着仿古花纹。彼时跟自己说,这些东西美丽而无用,不要太过迷恋。然而回来之后,再拿出来观看,又悔恨没有多买几张。想起周作人说,“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练愈好”,就更加觉得遗憾了。

如果要选一件东西来展现日本的物之美,我想最好的物件还是和纸。“洁白的纸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著名的民艺理论家柳宗悦说,“真是不可思议,明明只是一张书写用纸,光裸无瑕的表面,却蕴含着另外一种美感。美纸招来美梦。”和纸温润的色泽里,有着未经掩饰的自然风貌。天然的颜色,经过日光的烘照,散发出迷人的韵味。一旦你从纸上看到了自然,便会发现每张纸皆美。这就是和纸的力量。

家中无用佛像怎么处理,家中佛像不要了如何处理(1)

日本和纸

看似单薄的一张纸,实则各具生命,各有性格。手工和纸多以长纤维的韧皮部为主要原料,再加上短纤维混合炒制而成,由于原料和成分比例的差异,纸张呈现千般面貌,有着不同的纹路和肌理。原色雁皮纸是用雁树皮纤维制作的,光滑而透明,讲究剔除杂质;白玉手工纸则纸质柔软,结构结实,显得“有骨有肉”;明艳和纸适用于山水画,利用原色泽木浆搭配不同的纤维炒制而成。纸张的纤维原本不是白色,使用者为了追求视觉效果,有时会对其进行漂白,虽使得纸张变白,却也破坏了纸张的纤维,不利于保存。

清少纳言写雪天的信纸,也很有意思。书简是随从模样细长漂亮的男子,撑着伞从侧门里进来的。信写在纯白的和纸或色纸上,末笔的颜色很淡,“封缄地方的墨色好像忽然冰冻了的样子”。信卷得极细,开封来看时,细细的有好些凹进去的摺文,墨或浓或淡,很有趣味。

家中无用佛像怎么处理,家中佛像不要了如何处理(2)

用和纸做的地球

信应该在下雪或者月光明亮的晚上阅读,在皎洁的月光与洁白雪的映衬下,纸张的美可以更好地展现出来。“极其鲜明的红色的纸上面,只写道‘并无别事’,叫使者送来,放在廊下,映着月光看时,实在觉得很有趣味的。下雨的时候,哪里能有这样的事呢?”这名挑剔的女官对于雨天常常怀有微词,比如她觉得,信纸在雨天打湿了之后,就露出不好看的样子来了。

“纸没有私欲。它并未憎恨世上某个特定的对象。于是,纸张有股亲切的特性。不仔细观察的人,也许漠不关心;亲近纸张的人,则会感到一股难以割舍的缘分。每当我展示心爱的纸张之时,见者无不为之倾倒。见纸之人,均有所体认。好纸惹人怜爱。惜纸加深人们对于自然的敬念,以及对美的爱怜。”在《和纸之美》一书中,柳宗悦这样写道。

家中无用佛像怎么处理,家中佛像不要了如何处理(3)

《和纸之美》柳宗悦 著

日本人对于“物”怀有崇敬之心。在日本,不仅有生命的东西,即使是没有生命的“物件”,譬如裁缝用的针、书法用的笔,也会有人将之好好收放,建一块供养之碑。“我们不应该忘记物所给予人类的恩惠。”粗暴对待物件的孩童,会遭到大人的训斥,这或许也是出于人与物之间的亲近之情。日本人在物的名称之前,经常冠以“お”“ご”这样的敬语接头词,以表达敬畏之情。如:“お月さん”(月亮)、“お陽さん”(太阳)、“お湯”(热水)、“お砂糖”(砂糖)、“お茶”(茶叶)、“お料理”(菜肴)、“ご饭”(米饭)等。

思想家冈田武彦认为,“简素”和“崇物”是日本文化里带有根本性的哲学范畴。“简素”是简单平淡的价值追求和内外功夫,“简素精神”是崇尚思想内容的单纯化表达。表达越单纯,内在思想就越高扬。他认为,与之相辅相成的“崇物”,是“日本思想文化的根本理念”。

在日本人看来,“物”并非单纯的物质,而有着生命的灵性,是灵魂与情感的存在。冈田武彦这样说“崇物”二字:“物即命,命即物,人虽为物之灵长,然一旦无物,生即不复存在。有了对物的崇敬之念,便产生对于生命的崇敬之念。”正是因为怀有对于物之生命的崇敬,才会对物产生感激之情,从而转化为共生共死、万物一体之仁的理念。这种“崇物”理念,不仅使人成为物的一部分,也赋予了物的主体性和伦理性。

日本人的“崇物”,与中国道家的“观物”和“造物”,有着很大的区别。如何讲呢?道家讲究主张顺应造化,物我合一,是对“物”的“造物者”的崇拜,归顺的是自然。是“出世”“无我”的隐士哲学。而日本人的“崇物”,是对“物”这个自然对象本身的崇拜。它不是“出世”,而是“入世”,是“庶民哲学”。它所主张的“物我合一”,是大我与小我的合一,而非“物我两忘”。

“天人合一”是中国人和日本人共有的自然观。在侧重点上,却并不相同。中国人侧重于“人”和“我”,日本人则侧重于“天”与“物”。如果说相较于西方文化的“人类中心论”,中国文化偏向于“非文化中心论”,那在日本人那里,便是“万物中心论”了。日本哲学比中国哲学更偏重于“物”,甚至将自然之物与人文造物等量齐观,都作为崇拜的对象。

“崇物”的思想,归根结底来自于日本人对于自然的崇拜。日本神道以天地万物为母,将自然视为人类生命的赐予者,对其怀有感恩之情,近乎一种宗教情结。在这种情结的引导下,他们自觉的爱护自然。自然界的万物,也被视为具有超人的力量,具有神性。日本神道宣扬多神论,神社里供奉着自然界的万物。在崇物思想的支配下,自然界与人世间的一切,都成为顶礼膜拜的对象。

家中无用佛像怎么处理,家中佛像不要了如何处理(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