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伟第一次返回太空视频,杨利伟第一次起飞纪录片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4 20:41:29

2003年10月5日,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一次。神舟五号在太空安全飞行了1350个小时,杨利伟回到地球后,立即前往钱学森家中,将这个喜讯传递给了钱老。在钱老心中,中国人能登上太空,离不开科研人员们三十年来的努力和付出,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为这项事业作出了哪些杰出贡献?他又是如何做到的呢?点个关注马上开讲!

杨利伟第一次返回太空视频,杨利伟第一次起飞纪录片(1)

1911年12月,钱学森出生于上海的一个书香世家,其父钱均夫是著名的革命教育家,多年来一直在寻找以教育学救国的良方。由于工作繁忙,钱均夫很少有时间陪伴钱学森,但他用身体力行的方式,影响着钱学森的一言一行。钱学森曾说,父亲就是他的第一位老师,正是受到了父亲的影响,钱学森养成了谦逊好学的优良品质,并且立志用自己的力量报效祖国。

1935年,钱学森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修,在学习的方向上,他与父亲产生了分歧。当时的中国正值内忧外患之际,时局动荡,钱均夫认为,中国的航天工业技术相当落后,钱学森应该继续学习飞机制造技术,帮助中国早日研制出先进的飞机。然而,钱学森却并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中西方的航天技术差距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减少的,与其拾人牙慧,倒不如从基础的航天理论学起,掌握一套属于自己的航天体系,才能让中国有超越西方的可能。最终,钱均夫在好友的劝说下作出了让步,钱学森的进修方向就此转到了航天理论,事实证明,钱学森高瞻远瞩,他的决定是相当正确的。

1936年,钱学森取得了麻省理工航空工程硕士学位,但他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转入了加州理工继续进修,并在这里,度过了十几年的时光。从加州理工取得博士学位后,钱学森选择留校,一边继续进行学术研究,一边进行教育工作。在加州理工任教期间,钱学森深刻地意识到了中西方教育的差距,以至于他回国后,曾提出这样的想法:

杨利伟第一次返回太空视频,杨利伟第一次起飞纪录片(2)

“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钱学森的想法是相当犀利的,他在美国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绩,和他的恩师卡门教授有很大的关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容易看得远,而当时的中国最稀缺的就是航天事业领域的专业杰出人才,这才导致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1944年,钱学森提出了火箭喷气式飞机的构想,并且认为,凭借这种飞行器的速度,从纽约到洛杉矶只需要不到一小时。1948年,在那个登月还只是传说故事的时候,钱学森就大胆地提出,不出三十年,人类一定能飞向月球,并且路程不会超过一星期。

事实证明,钱学森的这些构想全部都是正确的,当越来越多的构想被实现,钱学森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他一度被美国人称作“世界上最顶尖的火箭专家之一”。

杨利伟第一次返回太空视频,杨利伟第一次起飞纪录片(3)

1950年,钱学森带着一家人准备踏上回国的邮轮,没想到的是,这家人却遭到了美国军方的迫害。在这之前,钱学森所在的火箭研究小组深受军方的重视,钱学森也因此,参与了大量的军事机密工程,美军正是以这个理由,冤枉钱学森带走的行李中包含了大量机密文件,因此,他们不仅扣留了钱家人的行李,还将钱学森关在监狱中长达半个月的时间。

1955年,钱学森的求救信辗转多方,终于到达了中央手中,周总理立即派人将其送到正在参加日内瓦会议的特使手中。最终,中方释放了十一名美军战俘,才换回了钱学森一家,但这是完全值得的。

钱学森回国后,立即投身到了国防事业的建设中,1956年,他写下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对中国未来的航空事业规划了方向,这篇报告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同年,在新中国十二年科技规划的会议中,钱学森率先提出,将接下去优先发展的方向从飞机变成导弹。

在那个时候,受到二战和朝鲜战争的影响,*伤力极强的各式先进飞机让中国科研人员们印象深刻,因此,研制新型的战机似乎是保家卫国的首选。但钱学森作为导弹飞机领域的专家,却并不这么认为。

杨利伟第一次返回太空视频,杨利伟第一次起飞纪录片(4)

钱学森提出:

“无论是从攻击或者是防御的角度看,导弹性能都将比飞机优越。因为导弹将比飞机有更高的马赫数。尤为重要的是,掌握和开拓导弹和火箭技术并不见得比飞机更难,因为导弹所使用的材料是一次性的,飞机所使用的材料却要求能多次使用,这样,在燃料、发动机以及结构材料上都有特殊的要求。发展导弹技术就可以暂时的不去解决这些长期经验积累才能解决的,技术上的难题。”

原来钱学森回国后,实地考察了中国的工业技术和科研环境,深刻意识到了中西方的差距,这才会做出优先发展导弹的提议。事实上,以当时中国的国情来看,研制导弹确实会比飞机的成功率更高,而导弹的制导问题,却让科研人员们犹豫了。

在这种情况下,钱学森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各种导弹的制导原理,甚至还包括了当时美苏都尚未成功发射的洲际导弹那,就这样,钱学森的提议得到了大部分人员的认可。随后,中央在钱学森的建议下,建立了中国第一家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任命钱学森为第一任院长。为了给中国的航天事业培养专业人才,钱学森又提议,应该成立一所专业的大学,就此,中科大成立了。

杨利伟第一次返回太空视频,杨利伟第一次起飞纪录片(5)

1960年11月15日,中国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这背后离不开钱学森的付出。正如美国媒体所说的那样:

“驱逐钱学森是美国极大的损失,对中国却是极大的收获。”

1960年2月,美国《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这样写道:

“信念是红色中国的优势,钱学森这样的专家是中国的智囊,红色中国能够不靠任何帮助,在最近几年发射卫星。”

由此可见,美国人对痛失钱学森究竟有多懊悔。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枚原子弹发射成功,从此,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在所有人都为之振奋的时候,美国人却表现得非常不屑一顾,他们认为“中国只有子弹没有枪”,算不上是核大国。而事实上,钱学森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虽然中国已经研制出了原子弹,但没有运载工具,核武器的*伤力再大也没用,于是,他立即提出,可以将原子弹和导弹技术相结合的设想,并开始了研究工作。两年后,中国发射了第一枚带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导弹,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美国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立即刊登了一则新闻,其中写道:

“这是冷战历史的一个讽刺,一个由美国培养、教育、鼓励、尊重、支付酬金和信任了十五年的人,帮助中国共产党把第一颗原子弹送上天空。”

杨利伟第一次返回太空视频,杨利伟第一次起飞纪录片(6)

美方这番发言,显然是把钱学森描写成了一个忘恩负义的人,但事实上,钱学森从未想过在美国长住,他曾说过:

“我在美国的前三四年是为了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

在两弹一星工程乃至整个航空航天事业中,飞行力学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钱学森并没有将飞行力学分割出来单独设立一座研究室,而是将这支团队直接设立在试验基地,更清楚直接地配合各项工程的研究。被美国软禁的五年间,钱学森没有自暴自弃,反而静下心来,改变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写下了巨著《工程控制论》,1957年,该书获得了中科院自然科学家奖一等奖的好成绩。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开创者,美国火箭专家曾这样评价他:

“中共的归国学人当中,无人重要性能出钱学森其右。”

而面对中央和人民给予的高度评价,钱学森却只是谦虚地说:

“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之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国家。”

自杨利伟凯旋归来之后,每一位成功飞向太空的宇航员回国后,都会来到北京,钱学森的家中,一方面,他们是为了看望钱老,而另一方面,他们是希望钱老可以看到中国现在的成绩,告诉他,这几十年的努力没有白费,直到钱老去世,这个习惯才断了。尽管钱老已经离世多年,但他对中国的影响,对中国人民的影响,依旧是相当深远的。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