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养的宠物小乌龟死了,它的死并非全无预兆。在这之前,我快五岁的熊孩子出于好奇,经常把乌龟拿出水缸来虐待,哦不,是玩弄一番,要么是用小手指尝试揪出乌龟因为害怕而缩到壳里的头或四肢,要么是用小手挤压龟壳,想看看能挤出什么东西。在大人们苦口婆心的解释,这样会伤害到乌龟后,熊孩子终于不再折腾它了,可惜为时晚矣,小乌龟在一天晚上被发现彻底一动不动了。
在确认乌龟死亡后,儿子有一个特别的举动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对我说:妈妈,乌龟也有可能是被你饿死的。言下之意是,乌龟不一定是被宝宝折磨死的。然后他还解释道:有一次我提醒你该给乌龟喂食了,你没有听我的话去喂。我头一开始还回答他说:不太可能是被我饿死的,乌龟的抗饿能力还可以,不可能因为少喂了一顿就死了。
但是那天晚上,儿子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再次强调:乌龟不一定是被他折磨死的,也有可能是被妈妈饿死的。在他多次坚持之后,我随口说到:好吧,那确实也有可能是被饿死的,不过我们也不是乌龟,也不知道它到底哪里不舒服,所以也没办法弄清楚它到底因为什么而死。
儿子把我的话当成了重要的认同,用更加坚定的语气,开始向每一个家庭成员讲述他认为的乌龟的死因:被妈妈饿死的。
我认为儿子的行为是在回避一种情绪,就是内疚感。在乌龟死亡之前,家长已经反复提醒过他,不要再折腾乌龟了,这样会伤害到它,它有可能会因为受伤而死。在乌龟真的死了后,儿子开始体验到这种不好的情绪,五岁的他并不能很好地处理这种内疚感,所以只能通过甩锅的方式为自己开脱。
罪疚感,是一种连五岁的小孩都不愿承受的情绪。更别说被教育成要有孝心,爱心,责任心的成年人的我们。但不幸的是,70后,80后的父母们似乎特别醉心于让孩子体验这种感觉。可能和他们那一代的成长环境有关吧。
我的朋友盼盼女士,认为自己的存在是罪恶的,她为她出生在这个世界 — 一件根本不能由她来决定的事情而感到深深的抱歉。原因是她的母亲每次在提起和老伴儿不幸福的婚姻生活时,总是对她说:要不是你,我早就离婚了,就因为我舍不得你和你弟弟跟着后妈受委屈,才一直忍到老。言下之意:我年轻时你拖累了我,我老了,你应该感到抱歉,应该加倍孝顺我,补偿我。
盼盼女士也的确如母亲所愿,对母亲很孝顺,但她却总体会不到孝顺带来的正向反馈,反而对母亲越好,她就越否定自己,越觉得自己差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