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荞面面食中,不只有圪饦儿,还有面条、拨面、饸饹、歘饼、拿糕、荞面挂面等。据资料介绍,乔面含有70%的淀粉和 7%-13%的蛋白质,且其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组成比较平衡,赖氨酸、苏氨酸的含量较丰富。荞麦面含有脂肪2%-3%,其中对人体有益的汕酸、亚油酸含量也很高。这两种脂肪酸在人体内起着降低血脂的作用,同时又是一种重要激素——前列腺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荞麦面中的维生素D1、B2是小麦粉的3—20倍,为一般谷物所罕见。荞麦面的最大营养特点是一般食物很少具备的,即同时含有大量烟酸和芦丁。这两种物质都具有降低血脂和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对高血压和心脏病有重要的防治作用,是治疗心血管病的良药。荞麦面还含有较多的矿物质,特别是磷、铁、镁,对于维持人体心血管系统和造血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每100克的能量约为1411千焦。
吃荞面有这么多好处,难怪乡下人爱吃,城里人也爱吃;糖尿病人爱吃,健康人也爱吃;中国人爱吃,日本人更爱吃。据说,日本不仅本国大量种植,每年还要从中国进口大量荞麦或荞面。
荞麦最早起源于中国,栽培历史非常悠久,农民种植经验也非常丰富。最早的荞麦实物出土于陕西咸阳杨家湾四号汉墓中,距今已有2000多年。另外陕西咸阳马泉和甘肃武威磨嘴子也分别出土过西汉和东汉时的实物。
通过对古物的挖掘得知,早在2000多年以前中国就种植了荞麦,但是真正开始大范围普及种植的时间是在唐朝。这个说法的证据有两个,首先《齐民要术·杂说》中有关于荞麦的记载,其中《齐民要术.大小麦第十》提出的“瞿麦”即荞麦,一般认为,《齐民要术·杂说》并非贾思勰所作,而可能出自唐人之手。所以说,荞麦是在唐代开始普及的。农书中关于荞麦最为确切的记载则首见于《四时纂要》和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这两部书都是唐代出版的。同时荞麦在这一时期的相关诗文也累累提及。因此,一般认为荞麦是在唐代开始普及的。
荞麦,虽是“五谷”之外的粗粮,但和林县种植历史悠久。资料记载,早在汉代,定襄郡农人就有种植,清代走西口汉民在此定居后开始大面积种植。解放后,据《和林格尔县志》载,每年种植面积在2-3万亩,最多年份上到4万多亩。这不仅是因为荞面是人们喜食的低糖面食,荞麦生糊子可做凉粉,荞麦皮是装填枕头的最好物品,荞麦秸草是牲畜的好饲草、生火做饭的好柴火。还因为荞麦生育期短,是一种救荒粮食。每当春旱严重或遭冰雹等自然灾害袭击,大田作物无法播种的时候,生育期短的荞麦、小青糜就是首选作物。可以说,不起眼的荞麦不知多少次在大灾发生后挽救了多少人的性命。正因为如此,大集体时生产队的库房里每年要留足荞麦籽,县种子公司每年也要有足量的荞麦籽储备,以防不测天灾。
荞麦面是美食,荞麦花还是美景。每年秋季,在和林的山丘区,一块一块的荞麦田目不暇接,把黄土地妆扮得美轮美奂。红根、绿叶、白花的艳丽色彩,以及荞麦田中大量忙碌飞舞、奔跳、鸣叫的蜜蜂、蝴蝶、蚂蚱、荞麦翅儿、蛐蛐、波波器等昆虫,加上蓝天白云下南飞的大雁,构成一幅生灵活现的田园美景,令人赏心悦目。
古往今来,写荞麦的诗歌很多,唐代白居易有“月明荞麦花如雪”句,南宋杨万里有“雪白一川荞麦花”句,金朝王良臣有“荞花冉冉蜜脾香”句,明代镏松有“荞麦花开似故乡”句,这些是赞美荞麦花的绝美诗句。前不久笔者在阅读一篇散文时,读到“荞麦花开白雪香”的诗句,也很欣赏。近年来,城乡各地时兴广场舞,其中有一支好听的舞曲名字的叫《荞麦花》,这名字听起来土气中不失温馨与浪漫。
歌咏荞麦的作品既有高雅的诗文,也有民间表达青年那女爱情的通俗爬山调,这里不妨听上一段:
荞麦开花呀白瓣瓣,
做上一顿荞面给哥哥解个馋。
碎圪蛋蛋的圪团儿羊肉汤,
哥哥你吃上一碗实难忘。
满坡坡荞麦花儿白朵朵,
你一想起荞面就想起妹妹哦。
……
晋西北民歌有“三十三颗荞麦九十九道棱,妹妹是哥哥心上的人”;陕北民歌唱词有“荞面圪饦羊腥汤,死死活活相跟上”。
普普通通的荞面圪饦儿已流行几百年了,但过去圪饦儿完全是手工搓。如今,无论大大小小的餐馆还是面食店都不是手工搓了,而是代之以高效率的机械圪饦儿了。不过,人们觉得,笑盈盈的巧媳妇现搓现做、热腾腾的荞面圪饦儿肉臊子,吃起来似乎觉得更香、更美……
丨本期作者:农牧业局 刘有文
丨本期编辑:邹 鹏 李永恒
丨本期审核:韩新梅 胡文彬
投稿方式:稿件名称 作者名字
所有稿件专人统一处理,采用发布后,工作人员会与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