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面辣子以前是“穷人饭”,是将家中舍不得丢掉的碎节粉条、豆腐丝、木耳丝等散碎蔬菜,和面粉一起制成浆糊状,加入油泼辣子等调料调味,泡着馍吃,看起来不起眼,却渐渐成为了地方特色。
其制作方法是用小麦面粉为主料,掺以豆腐丝、木耳丝、粉条碎节等,加盐、味精、蒜片等调料,开水烫至半熟后,倒入油泼辣子,搅拌均匀,再上笼蒸,成品呈稠糨糊状。吃面辣子时多用来泡馒头,是一种最简单的小菜类食品。
蒲城地软又名地木耳、地见皮、地踏菜,地皮木耳。生长在阴凉、潮湿的坡地上和河沟边,色味形俱佳,口感甚佳。似木耳之脆,但比木耳更嫩;如粉皮之软,但比粉皮脆,润而不滞,滑而不腻,有一种特有的爽适感。食用方法很多,可炒食、凉拌、馏、烩、作羹等。地软包子馅儿是用地软少许,豆腐(要硬点儿的),粉条,少许葱,全部剁碎,用盐、花椒粉、生油等调味而成。陕西蒲城的小吃远近闻名,尤其地软包子色香味俱佳,乃蒲城一绝。
蒲城高力肉是蒲城县的一道名菜,蒲城人爱吃高力肉,酒席宴会,常常离不了这道菜。高力肉要裹蛋清、淀粉,先过油,再蒸制,呈酱红色,酥而不烂,味略咸而香,老少咸宜。
高力肉,是因这位唐玄宗李隆基的大总管高力士而得名的。唐玄宗埋葬于蒲城县城东北十五公里的金粟山,叫做泰陵,高力士作为陪葬也埋葬于此。据传高力士酷爱吃这样的肉菜,又因为高力士埋在了蒲城县,所以,高力肉就成了蒲城的名菜。
蒲城椽头蒸馍以其形似椽头而得名,至今至少已有二百多年的生产历史。蒲城椽头蒸馍是以渭北优质小麦和洛滨之独特水质为原料,具有馍白皮展、外酥内嫩、数日 不裂、营养丰富、甘香盈口的特点。其制作方法别具一格,蒸馍时不用碱,发酵程度要求严格,面团要反复盘揉,所以椽头蒸馍内酥外光,含水分少,且便于携带, 又耐久贮。故而成为人们宴会待客,馈赠亲友,外出旅游的必备美食。
正宗的椽头蒸馍,做工极为规范,有“一水、二面、三酵、四合、五压、六揉、七蒸、八起”的讲究,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要求和标准。蒲城椽头馍即使不佐菜蔬吃,也有筋耐嚼,舒适可口,如果能配上八宝辣子作为佐餐之用,真可谓美上加美,美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