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时三刻正确时间,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时间的几点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6 06:11:14

而我们的午时三刻中的午时便是十二地支的计时法,午时就是11点到13点。

3、刻漏计时法

古人除了将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之外,还会更加细分的分为100刻。而为什么叫刻呢?那是因为他们计时的工具叫做“刻漏”。历代刻漏的种类并不只有一种。刻漏也叫做漏壶,在很多书中都有提到刻漏。

《刻漏经》中就有记载:“刻漏之作,肇于黄帝之时宜乎夏周之世”。《周礼 夏官》中也有记载。

刻漏是利用水的流速来计时的一种计量时间仪器,一天滴完一桶水,然后刻漏上有刻线,一共有100刻,所以“刻”就是指刻漏上的刻痕,它比日晷要更加准确。

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就馆藏了一套四个一套的铜壶刻漏,它是一套完整的刻漏。刻漏就是利用滴漏里水位的变化影响浮舟的位置高低,影响箭尺的升降,箭尺的位置会有刻线,就会知道相应的时间。这个铜壶滴漏是制造于元代,那时候的一天还是100刻。

但是故宫博物馆中还有一套清代康熙的兽耳八卦铜壶滴漏,为什么要特意提到这个刻漏呢?那是因为100刻的话不能将12除尽,所以没办法和十二时辰相对应。所以清朝时有人讲一昼夜100刻改为96刻,而这套康熙兽耳八卦铜壶滴漏就是采用96刻。

午时三刻正确时间,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时间的几点(5)

兽耳八卦铜壶滴漏

这样就可以一个时辰就是对应8刻,一刻就是十五分钟。

所以讲到这里我们就能很好的理解“午时三刻”了,一天十二时辰,午时就是从11点开始,而三刻如果按照清朝的算法那就是11点45分到12点整,但是如果按照明末以前100刻的算法算的话,一刻就是14.4分,这样“午时三刻”就是11点43.2分到11点57.6分。

二、那为什么在小说或者电视剧中经常在“午时三刻”的时候行刑呢?

是不是在在古代的律法中有规定必须在午时三刻行刑呢?其实不然。

史料上并没有明确记载要在午时三刻行刑,反而可以从史料中看到在唐宋的时候规定了很多不能行刑的日子。比如在二十四节气、每个月的朔望、上下弦日等等很多日子都不可以行刑,有人算了下整年里能够行刑的才八十多天。如此一来并不是每天都可以行刑,而在时间上却有规定说必须在未时到申时行刑也就是从下午一点到五点左右。和午时三刻十一点多完全不同。明清的时候也和唐宋时期差不多。

午时三刻正确时间,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时间的几点(6)

二十四节气

较早的记载午时三刻行刑的可以找到的是宋时话本,所以如果说是在午时三刻行刑的话只能说是说书人或者写书的作者之间达成的一种共识,又或者官府形成的一种习惯罢了。

那么为什么大家会选择午时三刻这样的共识呢?

很大的原因应该和古人的迷信有关。古人认为*人是不好的事情,阴气很重,而午时三刻正是阳气最重的时候。如果不用午时三刻最盛的阳气克住阴气,那么监斩官和刽子手都害怕犯人的鬼魂会纠缠他们。

所以午时三刻行刑就让罪大恶极的犯人连做鬼的机会都没有,让他们在午时三刻最盛的阳气下魂飞魄散。古时候与现代的正午阳气最盛的说法有所不同。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当时对于不同犯罪程度的犯人来说行刑时辰也是不同的,如果此人并非罪大恶极那么可以在正午的时候执行,让他有做鬼的机会。而如果此犯人罪大恶极那么就在午时三刻行刑,让他魂飞魄散。

除了午时三刻阳气很盛外,皇城午门阳气也是最盛的,所以在午门行刑的话可以不管时辰。也就是经常在电视剧中会听到推出无门斩首这样的话,其实就是让他在阳气最盛的午门行刑,让他连做鬼的机会都没有。

午时三刻正确时间,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时间的几点(7)

午门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午时三刻是人们犯困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行刑,犯人也是迷迷糊糊,可能咔嚓一声,犯人在迷糊间就人头落地,可以减少犯人的痛苦。

综上所述,午时三刻行刑大部分原因是出于迷信的原因,而且也并非官方规定的行刑时间,但是却是大家达成共识的行刑时间。

参考文献

1、张金城《“午时三刻”究竟是什么时间》语文世界 [J] 1998年03期

2、贾倩《古代“午时三刻”开斩的讲究》 廉政瞭望 [J] 2015年05期

3、吴长浩《浅谈祖国医学中十二地支计时法》 陕西中医函授 [J] 1988年01期

4、谢芳琳《谈谈古人的饭食》文史杂志 [J] 2015年02期

,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