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甘肃省农业农村厅
截至2022年5月,甘肃省在7个市22个县(区)落实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面积33.5万亩,占农业农村部安排甘肃省推广30万亩种植任务的111.7%。其中,开展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农民合作社434家,种植16.7万亩,占49.9%;家庭农场57家,种植1.7万亩,占5.1%;农户、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等经营主体种植15.1万亩,占45.0%。依托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建设了一批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片(带),总结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种植模式。农民群众和基层同志反映这个事情“好着呢”,既有技术指导,又有补贴和新的农机具,“一分耕耘,两份收获”“玉米不减产,大豆又白捡”。
一、强化工作部署,建立包抓落实机制
甘肃省专门成立了由省农业农村厅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协调领导小组,及时召开部署动员视频会议,启动省对市(县)包抓机制,明确5个农技推广单位分区域包抓,指导县区制定方案,落实面积,开展培训。各任务县区把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作为落实粮食安全责任的重点项目,纳入乡镇目标考核。一些地方党委主要领导亲自推动任务落实。如凉州区、会宁县、环县,县(区)委*直接安排调度,现场督导进展。2022年1月,省农业农村厅制定印发了《甘肃省2022年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实施方案》,将任务面积下达到县区。各任务县区均制定了实施方案,进一步将任务落实到村到户到地块。一些县区在确保完成省下达任务的基础上,还自加压力,主动扩大推广面积。如镇原县扩种1万亩、陇西县扩种2000亩。榆中县、崇信县、华亭县、灵台县、静宁县等没有承担推广任务,但县里自筹资金,每县主动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2000亩。
二、强化资金投入,保障种植主体利益
甘肃省根据农业农村部安排及时印发文件,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同时确保各项补贴政策落实到位。在用好中央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等农业补贴政策的同时,省级财政每亩再补助50元。各任务县区也积极争取涉农整合资金、高标准农田建设、社会化服务等项目资金倾斜支持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一些县(区)还积极筹措资金,努力提高补贴标准。如会宁县、凉州区、环县、秦安县、成县等县区,在落实中央和省级财政补贴的基础上,县级财政安排资金对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进行累加补贴,确保每亩补贴资金达300元以上。
会宁县2022年承担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4万亩,是全省任务面积最大的县区。全县38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主力军作用,完成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2.1万亩,占任务面积的52.5%。会宁县文兵农机专业合作社是一家国家级示范社,合作社与定西市三牛农机制造有限公司合作,推广使用三牛公司适应本地特点研发生产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农用机械设备10余种,并与825户农户签订农业生产托管协议,围绕耕、种、防、收等重点环节开展“菜单式”服务,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2500多亩。
三、强化科技支撑,制定技术指导意见
甘肃省组建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省级专家指导组,分农机、种子、植保、土肥、农技5个领域研究制定了技术指导意见。积极开展技术培训,组织开展全省农技推广线上培训7期,累计培训技术人员超过1万人次;组织省农科院、厅属有关单位专家在9个县区开展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抓点示范,核心技术示范面积超过1万亩;组织开展大豆高产竞赛,初步确定在10个县区创建国家级大豆高产竞赛核心攻关田。
县区农技农机部门下派技术人员包片包乡包点,紧扣粮豆带状种植新理念、新标准、新要求,全面开展培训示范指导。依托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探索当地群众易于接受的复合种植模式和技术方案,推广新型播种机械。如华池县先后组织各类培训班36期次,开展实操示范60多场次,发放技术资料1.9万多份,培训群众和经营主体负责人2万人次以上。徽县抽调36名技术人员从深耕、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农机具使用等方面,提供“点对点”“保姆式”服务,开展现场演示和技术培训,确保技术普及到位。
白银市根据不同地域、耕作条件,确定“6 4”“4 3”“3 2”三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引导和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连片开展规模化种植。其中平川区建立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5000亩示范片1处,会宁县建立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3000亩示范片1处、2000亩示范片1处、500亩示范点3处。
四、强化协调推进,凝聚推动落实合力
甘肃省充分发挥农业农村部门专业细、体系全的优势,全力调动各行业力量合力保障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种子部门负责种子调运储备,满足大豆种子需求;农机部门安排机具研发资金,联合省内5家农机生产企业,短时间内研发生产专用播种机30余种,改造现有播种机10多种,满足了不同种植区域对农机具的播种需求。省农业区划办对种植地块开展卫星遥感并上图入库,确保面积统计全面精准。计财部门积极协调农业保险承保理赔机构,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纳入玉米保险范畴并优先予以支持。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2022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