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名思义,“草根”就是荒坡野地,渠埂路旁的小草,虽然也是一种植物,但却是最低级的植物。它们任人踏车碾,羊啃牛吃,默默无声。但是,草根有着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强烈生命力,春绿秋黄,生生不息。
自古以来,官家把民间的、在野的人们统统以“草”视之,称为草民、草芥、草莽、草寇等等,推而广之,把粗糙或非正式的文字叫草稿、草拟。这个“草”字表示低级和粗鄙,所以适用于平民百姓。曾几何时,“草根”成了一个热门词汇,并持续升温,不断扩展,延伸出“草根阶层”和“草根文化”之类的新概念。一些政客和学者认为“草根文化”不可与高雅文化、上流文化、宫廷文化以及传统文化相提并论,只能算是“副文化”、“亚文化”,是相对阳春白雪的下里巴人。
多年在庄稼地里摸爬滚打,曾为苦练唱歌被人戏称为“三大嘴”的农民朱之文,深受广大百姓爱戴和追捧。他成名之后不忘根本,依然安居在农家小院,躬耕陇亩,乐善好施,为村里办好事,给灾区捐善款……但是,尽管他如此尽力,如此低调,却难免常常遭到蔑视和凌辱:众多村民们借钱不还;有人砸毁他的功德碑;有人说他行善捐款是作秀;很多人天天如影随形,围着他录制视频赚钱;有人因为挤不进去就踹破他的大门……朱之文遭到不公待遇的原因,是他来自“草根阶层”,是个“草根歌手”。
近年来群众文化受到了政府的重视,网络媒体搭建平台,电台栏目推波助澜,千千万万来自民间的作家、诗人、歌手、书法家们,得以崭露头角,破土而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盛春景色。但是,这些既无学历,也没官职的平民精英,都被打上了“草根”的印记。
草根名人绝对不可跻身于精英之林。有位著名歌唱家蒋大为先生就非常愤怒地说,他曾经一点也不客气地批评过几个农民歌手:“你们别忘了你们就是农民歌手,老百姓喜欢你们,因为你们是农民,如果你们把自己称为艺术家,你们儿都没有,边儿都不粘!”这口气让人想起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阿Q想跟赵太爷攀亲姓赵,结果被赵太爷甩了两个大嘴巴子,骂了个狗血喷头:“你怎么会姓赵!——你那里配姓赵!”
上层社会对平民精英的蔑视,让一些自身也是平民草根者受了赵太爷们的影响,便对朱之文要钱,赖账,围攻踹门,好似阿Q耍流氓,去摸小尼姑的脸一般,“和尚动得,我也动得!”
来自社会的层层压力,让朱之文处处谨小慎微,总是对人说:“我就是个爱唱歌的农民!”这样的安分守己,低调做人,可谓是堪称是合格的草根了,但一些人仍然不依不饶,生活中和网络上,诋毁他的声音不绝于耳。一个受到广大农民喜爱的歌手,不得不窝窝囊囊地夹着尾巴做人。
请那些把“草根”作为紧箍咒的学者和真正的精英们想想: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开创了大明王朝,农民出身的朱德当上了总司令,土匪出身的贺龙成了开国元帅,平民出身的林肯连任两届美国总统,从未进过学校的高尔基成了世界文豪,逃荒要饭出身的常香玉成了豫剧大师……试问:你们有谁能在这些伟人的头上冠以“草根”二字?再想想:你的上辈可曾是平民?你敢保证你的后人不是平民?
*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文学艺术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还反复强调了“百花开放,百家争鸣”文艺方针。党的十八大会议又提出了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为何还要固执地对不给平民精英“摘帽”?这不但违背了党的文艺方针,也与“和谐、平等、公正、友善”的理念背道而驰。全国平民十几亿,别让大家心伤齿寒!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但愿赵太爷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请社会上的善良有识之士,慎用“草根”二字!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