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什么角度,背后都能看到“三件套”。
可沿浦东大道的绝大多数小区,不光没有“壕气”,甚至朴素得有点儿过了头。
灰扑扑的上船大楼,窗框锈迹斑驳,一楼和二楼的衔接处,粗糙的水泥边都露出来了。
崂六小区的门要穿过浦东大道旁边的工地才能看见,没走几步路,发现小区另一个门同样也是这么不起眼。
崂山一村最靠近浦东大道的一排楼,保守估计有五六十年了。老李半开玩笑:“应该动迁掉,留着影响‘陆家嘴’形象。”
浦东大道边的老旧小区正在修缮。
但真实的陆家嘴生活偏偏就藏在这里。
周边中介不同于上海其他地段的中介小哥,逢人就问:要买房吗。
“您是不是要租房?”才是他们惯用的开场白。
因为浦东大道上的小区普遍户型小,除了住一些本地老人,相当一部分房源都是出租给周边白领的。
近50平方米的房子,7000多元的月租,在小陆家嘴地区算很实惠了。何况步行到上海中心只要10-15分钟。
浦东大道一边修,两侧的房屋租赁事业一边发展,甚至还催生出一批专攻租赁的中介公司。
周边每个居民说起浦东大道,都有那么一两句“影响生活”的抱怨。但究竟影响了什么,时间越久远,竟越说不出来。
黄阿婆正在浦东大道边上呆呆地看工人铺砖,我们叫住了她。
“哎哟,总算(修)好了,多少年了……”而后却话锋一转:“我平时买菜,方便的哦,就从这里走到前面崂山路上……出门我就到银城路坐779路,要么到浦东南路上坐85路……也方便的……”
84岁的章奶奶拎了一包东西往陈家门小区走,拐杖敲在浦东大道的人行路面上,发出“笃笃”声。
换做平时,她不会走这条路,是因为突然想吃西面一家烤鸭店才走到了这里。日常她逛乳山路,“穿过去(浦东大道)走一会儿就到了……”
今天的浦东大道。孟雨涵 摄
在浦东大道的“冰冻期”,附近一条条毛细血管般的后街很快和周边居民“打成一片”。果蔬卖场、棋牌室、快餐、点心铺子……在距离浦东大道不过百余米的后街上,这些居民喜闻乐见的店铺,像野草般茂密而鲜活地生长着。
我们在工作日的中午,走进其中一家店面极小的顺德菜馆子,点了份工作套餐。很便宜,也不难吃,是家常的味道。
窗外不远处,一家理发店门口的彩灯,勤谨地旋转着,不时有人走进去、走出来。恍然间,那条有些萧瑟的浦东大道,仿佛与这里的人们无关。
原来人不会依赖一条路活着。但一条真正有生命力的路,却从来也离不开人。
03
浦东大道这下终于要修好了。尽管地下工程还在“冲刺”,路两侧仍有一些在建的工地现场。
但过去绕道的20条公交线路里,还是有13条选择在今天回归浦东大道行驶。
还有5条因浦东大道施工而改道后,已形成新的稳定客流,便不再改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