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是指以什么为宗,关东是指什么以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6 11:23:48

关东是指以什么为宗,关东是指什么以北(1)

唐代最尊贵的人物是哪些?

你可能以为是出入唐朝宫廷的达官贵人,但那并非全部真相。他们只是帝国表面的实力,背后各自代表着一个有巨大影响力的群体——即从东汉开始,一直到唐朝末年,有700多年历史的群体,它的名字叫“门阀士族”。

什么叫门阀?门阀,就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门第是出身,阀阅是功绩和阅历。门阀士族,就是指拥有政治话语权的衣冠世家。

隋唐开始科举取士,宋代开始出现“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代表着“皇帝—官僚”的统治模式。在此之前,是“皇帝—贵族”的统治模式。事实上,从东汉到唐代,都处于“皇帝—贵族”统治模式,特点就是世家大族对政治资源的垄断。

唐朝的门阀世家到底有多显赫?

不说别的,单一个数据足以令人震惊:唐朝宰相共有369位,其中178位出自唐朝的四大地域门阀,占比几乎达到一半。所以我们今天探讨下唐代的门阀士族到底显赫到何种程度,他们又为何在唐末突然消失。

其实,门阀士族从东汉时期就开始萌芽。整个三国的历史,其实就是门阀士族争霸的历史。

汝南袁氏

公卿门阀

曹魏

豪强门阀

刘表刘备刘璋

皇族门阀

孙权

江东门阀

魏晋南北朝时期,采用九品中正制选官。中央在郡县设立中正官挑选人才,依据是人才的出身及社会名望。由此,世家大族垄断社会上升的全部资源,因为只有世家大族有话语权,说谁是人才就得推举谁。

东晋“王与马,共天下”,琅琊王氏和南渡的东晋皇室司马氏实力不相上下。北朝,鲜卑族的北魏政权,国王重视门阀士族,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名重天下。

唐初,继续延续南北朝的门阀士族势力,主要有四个地域集团:江左(包括过江的侨姓和江南的吴姓)、关东、关中和代北。这四大地域集团,各有所好。关东士族尚婚娅,江左士族尚人物,关中士族尚冠冕,代北士族尚贵戚。关东士族在结婚时特别讲究,必须门当户对。江左士族则很喜欢结交厉害的风流人物。关中士族热衷于进入朝廷当官。而代北士族则常常出皇后,与皇族宗室通婚。

四大地域集团的门阀世家

地域

世家

江左

南迁侨姓

王、谢、萧、袁

江南吴姓

朱、张、顾、陆

关东

郡姓,五姓七宗

王、崔、卢、李、郑

关中

郡姓,六大家族

韦、杜、裴、柳、薛、杨

代北

虏姓(北方少数民族)

拓跋(元)、长孙、宇文、窦、于、陆、源

四大地域集团里,以关东士族的五姓七宗最为强大显赫。所谓五姓七宗,就是五个姓氏七大家族,分别是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赵郡李氏、陇西李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唐高宗李渊的43名开国功臣,关东籍贯的有23人,超过一半。李世民钦定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关东籍15人,占三分之二。

关东是指以什么为宗,关东是指什么以北(2)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李唐皇室出自陇西李氏,他们知道世家大族对政治的影响力,所以从唐玄宗时期开始就着力于打破门阀士族对皇权的威胁。他们的第一个举措,就是把没那么长历史的关陇集团扶植起来。不过,李唐皇室也不是要消灭门阀士族,而只是打压。到了唐玄宗时期,李氏终于成为唐帝国第一门阀。

关东士族影响力之大体现在哪里呢?

第一,唐太宗修《百家姓》,关东士族崔氏、卢氏为第一等。贞观十二年,李世民修唐朝版本的《百家姓》,也就是《氏族志》,主要负责的官员有吏部尚书高士廉(关东士族,但与关陇集团联姻)、御史大夫韦挺(关中士族)、中书侍郎岑文(江左士族)、礼部侍郎令狐德棻(敦煌士族)。一个纯粹的关东士族都没有。

但他们修出来的《氏族志》,却以关东崔氏、卢氏为第一等,与皇族李氏并立——皇帝命令修书的大臣也不敢轻易挪动关门门阀士族的地位。唐太宗怒极了,要求重修《氏族志》,把李氏皇族放在第一等,外戚次之,关东士族被降为第三等。最后,《氏族志》收录九个等级1651家门阀士族。

唐高宗、武则天继续用太宗策略,增补重修《氏族志》,改名《姓氏录》。这次把四大后族列入第一等士族,即独孤、长孙、窦、武,还把朝廷的高官都列入品级中。不管是文官武官,只要是五品以上,都可进入《姓氏录》。这次重修排名变动,让当时的士族门阀非常愤怒,以自己家被收进去为耻辱。

第二,当时的人都以娶到五姓七宗的女子为幸事。唐高宗的宰相薛元超就说过,平生最遗憾的事情有三,第二件就是没有娶到五姓七宗中的女子为妻。而李唐皇室嫁女,士族推三阻四。唐宪宗的三位公主,岐阳公主、真源公主、林真公主选驸马,世家子弟推三阻四。唐宣宗万寿公主选驸马,宰相白敏中推荐关东士族荥阳郑氏的郑灏,郑灏还不愿意。当时他与同是关东士族的范阳卢氏有婚约,而且出发到楚州去准备结婚,被白敏中一纸堂帖叫回,并火速与万寿公主成婚。但郑灏内心一直不乐意,多番诋毁白敏中。

唐朝全面以科举取士,寒门子弟有机会分享政治权力了,这会对门阀士族有影响吗?其实没有。因为门阀士族底蕴深厚,很快就适应了科举制度。有学者统计过,唐代进士科及第的有830人,其中士族出身的589人,占71%。《新唐书》记载的唐朝宰相369位,来自四大集团的就有178位,占48%。

唐朝四大地域集团的宰相人数及代表人物

区域

家族

数量

代表人物

关东78位

博陵崔氏

16

杜甫母族

清河崔氏

12

范阳卢氏

8

卢照邻、房玄龄妻

陇西李氏

10

李唐皇室

赵郡李氏

17

李德裕

荥阳郑氏

8

太原王氏

7

王勃,李震妻

过江16位

兰陵萧氏

10

齐朝、梁朝、

东南8位

8

关中61位

长安韦氏(后族)

16

唐太宗韦贵妃,唐中宗韦皇后,

长安杜氏(文采)

11

杜如晦,杜甫,杜佑,杜牧

弘农杨氏

11

隋皇室,杨炯,武则天母,杨玉环

河东裴氏(宰相)

17

魏征妻,裴寂

代北15位

15

其他

渤海高氏

4

东魏、北齐政权,高适、高士廉

(数据参考《新唐书》)

唐代后期,门阀士族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变得更加强大。属于关东门阀的崔、卢、郑、王等家族,只与门当户对的望族通婚,连皇族都不屑一顾。

唐宪宗长女岐阳公主选驸马,士族子弟都推脱,只有杜佑孙子杜悰愿意。唐宪宗真源公主、林真公主选驸马,士族也推三阻四。唐宣宗万寿公主,宰相白敏中(白居易的弟弟)推荐了荣阳郑氏的郑灏。有一次,党项族叛乱,唐宣宗让白敏中去镇抚。白敏中不敢去,他跟皇帝说:“之前选驸马,郑灏其实已经出发到卢氏去娶亲,是我下堂帖追他回来的。他一直不愿意娶公主,现在我在朝中,他拿我没办法。我要是出去镇抚党项,肯定找我麻烦。”郑灏想娶的是五姓七宗的女子,而不是皇族,其势力可见一斑。

关东是指以什么为宗,关东是指什么以北(3)

港剧《醉打金枝》,以郭子仪六子娶唐代宗升平公主为原型

诗人杜甫的交际圈可以看出唐代门阀交往的情况。杜甫本身出自长安杜氏,其母族是博陵崔氏,舅舅是崔少府。他的继母出自范阳卢氏。杜甫的妻子母族是弘农杨氏。而长安杜氏和长安韦氏都世居长安,同气连枝。

唐玄宗年间,37岁的杜甫曾多次写诗让当时的尚书左丞韦济给他推荐做官,如《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唐玄宗、唐肃宗年间,正逢安史之乱,45岁的杜甫举家逃难到白水县,寄居在舅舅崔少府家。唐代宗年间,59岁的杜甫去投稿邠州舅舅崔伟,路上病死。

唐肃宗年间,46岁的杜甫当了从八品的左拾遗,负责讽谏。他的好朋友房琯兵败被罢相,杜甫上书皇帝求情,惹得皇帝大怒被追究,是长安韦氏的御史大夫韦陟出言救了他。但韦陟也被皇帝迁怒,丢了唾手可得的宰相位。

虽然唐代的士族非常显赫,但士庶之间却无太大矛盾,最让人诟病的不过是士族之间保持姻亲关系。唐朝皇帝也一直致力于缩小士庶之间的阶级差异,唐太宗就曾经说:“四海士庶,皆为兄弟。”

唐朝的人群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层,士族、平民和贱民。在士庶之外,还有个贱民阶层。贱民根据人身所有权,可分为官贱和私贱。官贱就是说这些人的所有权在官府,包括杂户、官户、工乐户和官奴婢。他们大多数是前代遗留,或是俘虏、罪人,等级比平民低,但获得赦免的话可以成为平民。私贱则代表人身所有权隶属于私人,包括部曲(士族的杂户)、客女(士族的杂户)、随身和私奴婢。随身和奴婢地位最低,终身仆人,在法律上地位等同于牲畜财产。

所以唐朝的奴婢贸易还挺繁荣的,其中最金贵的叫新罗婢,这是一些来自新罗的少女。富豪之间都希望拥有一个新罗婢,作为贴身奴婢、姬妾或者演艺者。

唐代是中国门阀士族最后存在的年代。那么门阀士族是怎么消失的?你可能觉得是科举制的原因,因为科举制让寒门子弟也可以参加考试,青云直上。但其实唐代科举取士,取得的大部分是士族子弟。有学者统计过,唐代进士科及第的有830人,其中士族出身的589人,占71%。可见,门阀士族很好地接纳适应了科举制。

回顾下南北朝的历史,会发现南北朝的9个政权,有8个是出自门阀士族,只有南陈的陈霸先是平民出身。其实南北朝的战争,都是门阀之间相互火拼夺权,跟三国门阀争霸差不多。而到了五代十国,除了南平政权的高季兴自称来自渤海高氏,其他都是起自微末。

南北朝-隋唐的政权与门阀

朝代

政权

代表家族

开国者

南朝

刘宋

东汉刘氏皇族

刘裕

萧齐

兰陵萧氏

萧道成

萧梁

兰陵萧氏

萧衍

南陈

平民

陈霸先

北朝

北魏

拓跋氏(元),代北门阀

拓跋珪

东魏

渤海高氏

高欢

西魏

拓跋氏(元)

元宝炬

北齐

渤海高氏

高洋

北周

宇文氏,代北门阀

宇文觉

隋朝

杨氏

杨坚

为什么门阀士族会消失呢?答案有两个,第一是主动放弃了地方割据。第二是被大肆屠*。

唐朝,门阀士族很好地适应了科举制,放弃了地方势力,进入唐朝官僚系统。唐代后期的牛李党争,有人说其性质是士庶之争,因为牛僧孺出身平民,而李德裕则是关东士族中赵郡李氏的子弟。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你看两党的成员,会发现他们的出身望郡和平民的比例是一半一半。这说明,牛李党争,不过是官僚系统内部的政治斗争。而唐末群雄逐鹿中,没有一个士族门阀拥有军队,以保证其地位。在藩镇割据中,也没有一个门阀士族具体掌握藩镇的实权。为什么作为门阀士族,不去把握军权呢?这点很值得探讨。

被屠*是门阀消失的直接原因。屠*者倒不是李唐的皇帝,而主要是两个人:黄巢和朱温。

唐僖宗年间,屡试不中的黄巢成为农民起义的首领,起义军大举*入长安,把长安的官吏几乎全部*光。唐末诗人韦庄在《秦妇吟》中提到这起事故:“天街踏尽公卿骨,甲第朱门无一半。”

唐哀帝李柷年间,朱温控制唐朝政权。905年二月,朱温邀请他废掉的唐昭宗的九个儿子赴宴。席间,他在九曲池边,将把九位王子全部勒死,投尸池中。4个月后,在谋士、同样屡试不中的李振的鼓动下,朱温一晚*了6位宰辅(左仆射裴枢、新除清海军节度使独孤损、右仆射崔远、吏部尚书陆扆、工部尚书王溥、兵部侍郎王赞)以及衣冠清流30多人。李振还洋洋得意地说:“门阀士族自诩清流,应该把他们都丢到黄河去,永为浊流。”将他们全部投尸黄河,史称“白马驿之祸”——这是唐代门阀士族正式退出历史舞台的标志,李振也因此被唐人视为“鸱枭”,即不祥的猫头鹰。

关东是指以什么为宗,关东是指什么以北(4)

黄巢起义

从东汉开始,延续了七百多年历史的门阀士族,就这么突然消失了。五代十国之后,进入宋朝,宋太祖赵匡胤确立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原则,此后皇帝依靠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官位的文人士大夫进行统治,所谓门阀士族,终成绝响。



(创作不易,欢迎点赞、转发、评论、关注,持续更新历史知识!)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