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发了一篇文章,略谈了中医爱好者学习之次第。没想到的是,此文引发了部分网友的热烈讨论,而其中一位网友的评论非常有意义,故发出来与大家分享,并顺便说说我的看法。
“古典中医(晋唐以前的中医学)本来不是人人都能学的,这在《黄帝内经》里已有明确指示,非其人勿授! 随着印刷术的发展,医学和其他经典书籍渐渐为人群熟知,但是能学成的有几个?寥寥无几,历史上几百年才出那么三四个大医而已! ”
个人评议:这一点个人非常赞同。大医难觅,世上病苦人多!我对四圣心源有兴趣,也是因自身有病,却无法得遇良医,是以只能求己了。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神农本草》,还有上古的《汤液经法》(已失传,现有可能非真品)《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此书有争议),都是一脉相承。 《伤寒论》的理论基础继承《黄帝内经》,经方继承《汤液经法》,是中医历史上首次脉——药对应、证——药对应的自成系统的第一本方书!《黄帝内经》是中国古典文化、初步发展的系统科学和中医学首次结合而成一部大体系中医学著作,没有对古文、古文化和临床实践的深刻研究,很难读明白!《针经》可以直接拿来用,《素问》(中医界有争议)是后补《灵枢》并进一步阐释中医理论的书籍。 ”
个人评议:看来网友必定对中医非常有兴趣,《汤液经法》,本人是第一次听说,有时间的时候,我一定找一下看看。
“黄元御是厉害,我个人认为他的“圆”理论已经窥探到内经的实质,但只一家之言,和张景岳40年如一日校注《黄帝内经》而成的《类经》相比,还是差那么点儿意思。”
个人评议:这一点个人不太赞同。《类经》我本人没看过,不做评价。医术,乃救人之术,古代大医者,皆怀济世救人之心。我觉得实在没必要分出谁的理论更高明,只要他的医术确实能利益到当时的病者,便不亏大医之名。黄元御是因医废目,而遁入医门,这一点,其实和现在大多的中医爱好者很类似。而且,黄元御学医的方式是自学,苦研三年而懂伤寒,并按自己的理解,对四圣之经典进行了注解。是以我们中医爱好者,学习传统中医经典之时,但凡有疑问之处,皆可从黄元御的注解中找到答案,这对初学的中医爱好者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 读不懂《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伤寒论》是根本没法读的,如果就是一个中医爱好者,学学汤头歌诀就行了。其他的不配用,抱歉我说不配这个词,是因为没有医学基础,懵懵懂懂只会害人害己!! 经方用药,针对性强,有时量如山海,有时量如蝇头,不是一般人能掌握的,虚实寒热不分,一旦用错贻害无穷! ”
个人评议:很有道理。经方的效果确实很好,而实际上真正用的人不多,不懂伤寒之理者,是不敢乱用的。作为中医爱好者,初学中医之人,我选择的是先学四圣心源。仲景用药犀利,而黄元御用药相对温和。至于网友说的“用错”、“害人害己”,我从未想过给人开方治病,也不可能给人开方治病,既然不开方,哪里来的“用错”啊。
“学中医两条路,一条从上而下,先明理而后习技,一条从下而上,先习技而后明理,哪一条都不适合中医爱好者,因为没有雄厚的基础,走第一条路,你理就不明,走第二条路学技术没基础,只会停留在工匠的层次上。 医学不是娱乐,它的最终目的是治病救人!没有金刚钻,别揽这个活儿!如果只是兴趣没有志向,只会流于理论,永远不能踏入医学的境地,纵然小试牛刀,幸中几病,也不是长久之计,终会酿出大错! 所以我建议,如果只是中医爱好者,读读烫头歌诀,给自己和家人解决一些头疼脑热,已经足够!!!”
个人评议: 我选择的是学习四圣心源,《四圣心源》的道理、用药组方的原理彻底搞明白了,然后再考虑研究《伤寒论》、《黄帝内经》。难道我喜欢中医传统经典,读了读有点心得,分享一下,就非得给人开方治病吗?四诊之中的脉诊,可不是简单自学就能搞定的。目前,我发的文章,大多类似读书笔记、读书心得之类,文章中的核心观点,均来自中医传统经典,若有读者,能通过我的文章,了解一些传统中医的理论、资讯、养生方法,这有什么不好的哪?
非常感谢这位网友的评论!若您对本文有什么想法、建议的话,欢迎评论或留言。愿吉祥!
作者简介:本人是黄元御的粉丝,四圣心源的爱好者,专注于分享学习四圣心源的心得。喜欢的话,就关注一下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