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库联村旧貌
文·摄影/本报记者 高志华
9月3日,自治区网信办、蒙牛乳业与本报携手,共同启动了“活力内蒙古——‘十个全覆盖’民生日记”大型新闻采访活动。为了对自治区正在全面开展的“十个全覆盖”工程进行宣传报道,本报记者将深入基层,写新闻、看民生、道民情,反映“十个全覆盖”的建设进程,以及“8337”发展思路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变化。
9月13日,记者走进丰镇市巨宝庄镇马家库联村,实地采访嘎查村街巷硬化给村民出行、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
汽车能开进村里了
天气:小雨转多云
地点:马家库联村
因为前一天刚下过一场雨,记者来到马家库联村时,庄稼地里的农作物还是水淋淋的。村里的主路离公路不到1000米,路面是四五米宽的水泥路,新修的痕迹还依稀可见,路两边的杨树在微风的吹拂下,显得生机勃勃。刚一进村,马家库联村大剧院就呈现在记者眼前。与记者一同来村里的当地人景根元说,马家库联村虽然离丰镇市仅十几公里,但是村里没有修路前村民出行极不方便。晴天刮风,尘土飞扬。雨天道路泥泞不堪,有些低洼处,积水能达半米深,积水蒸发后,淤泥就有20多厘米厚,可以说整个夏天,村里一些路根本无法行走。现在政府给村里修了水泥路,咱们开的车也可以进村了,要是以前,汽车根本开不进去。
进村走了700多米的水泥路后,遇到一个三岔路口,一条长约1000米、宽四五米的水泥路横贯村子东西。路两边还整齐地种了一些景观树,小卖部、医务室、农家饭店一应俱全。在这个三岔路口的显眼位置,摆放着马家库联村的现状简介,巨宝庄镇马家库联村位于丰镇市区10公里处,属于典型的城郊接合村。全村现有308户,人口1720人,今年被列入丰镇市“十个全覆盖”工程示范村,硬化村内主干道2.9公里……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个三岔路口位于村中间,是村民出行的主要通道,在三岔路口的西面,不仅主路是水泥路,一些小巷也是水泥路,村民出行很方便。
在三岔路口处,村民赵海云开了一家便民超市,记者走进超市,她正和一位老乡闲聊。赵海云向记者介绍,她嫁到这个村已经20多年了,20多年来村里的点滴变化,她都看在眼里,感受最深的就是村小、路难走。赵海云说,她家超市前面的路是村里的主路,虽说离公路不到1000米远,由于是土路,再加上车轧,雨雪天村民出行特别难走。村两头各有一条通往公路的土路,也是孩子们上下学必经之路。乡村路难走,居住环境也差,以前村民将垃圾都扔到路两边,一下雨,垃圾腐烂,每当行人路过,都要捂住口鼻,甭提多难受了。赵海云家有一辆面包车,以前一遇下雨天到市里进货,虽说超市离公路不到1000米,但就是这不到1000米的距离也让赵海云犯难,十次有九次面包车都会陷到泥里,没办法就得找村里的年轻人帮着把面包车从泥里推出来才能出村。后来,每当天气预报说有雨,赵海云就把货多进一些,可是一些食品因为不能及时卖出去而变质,最后不得不扔掉。今年3月份开始,村里对主路及小巷进行改造并铺设水泥路。新铺的水泥路,路面不仅开阔,而且也干净了。现在赵海云不像以前那样一进货就进一大堆,而是需要多少就进多少,新修的路给赵海云带来了实惠。村两头原先通往公路的两条小路,也换了新装,转眼变成了宽敞的公路,孩子们雨天上学,再也不用发愁了。村内村外的距离顿时拉近了许多。
从赵海云的超市出来后,记者往村东头走了大约1000米后,发现一处正在为村里铺路的工地,工地上堆着沙子,水泥用塑料布盖着,搅拌机也停在工地上。据一位在工地上看门的人介绍,因为下雨,为村里铺路的工程队今天停了工,何时开工得看天气情况。记者往村东头又走了几百米后,发现这里的路还没有铺,满路的泥泞很难行走。这时68岁的张银权老人正从自家院里扛着铁锹出来。虽说老人穿着雨靴,顺着自家的墙根高处走,但还是陷在了泥里,左脚的雨靴没拔出来,一脚踩在了泥里。没办法老人一只脚穿着雨靴,一只脚光着,踩着泥走到主路上,然后找了一个小水坑,洗干净脚上的泥,这才把左脚的雨靴穿上。张银权老人说,他家门前的这条路本来今天开始修,因为下雨,所以停工。他今天想赶马车到地里干农活,可是下完雨后路难走,连家门口都出不了,所以他扛着铁锹想把低洼处平整一下,没想到陷进了泥里。
街巷硬化后的马家库联村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天气:晴
天气预报说今天有小雨,可是下午天就放晴了,太阳也钻出来了。记者一走进马家库联村,在三岔路口见到了一老汉蹲在路边吸着烟,在他旁边还有一名中年妇女在打扫着路边的牛粪。村民们见到了记者,就介绍起了正蹲在路边吸烟的老汉。原来这人叫田润和,是村里的党支部*,今天他到村口来主要有两个目的,一个就是刚修好的路如何保持,另一个就是村东头还有一条主路和几条小巷因为下雨没有铺好水泥路面,他看今天能不能施工。
这时,正在打扫牛粪的妇女对田润和说:“*,你说路修好了,大家也确实方便了,那家里的牲口怎么也得找个地方拴吧?”
“我这不正在想办法呢!刚修好的路,你把牛拴在大门口,弄得满地牛粪,这又是主路,也不好看呀。咱得改一改这个习惯了。既然政府给咱出了钱,让咱过上文明的日子,咱要对得起人家不是?”田润和向村民解释。
“理倒是这个理,可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拴牲口呀!”其他几个村民附和着说。
“这几天村里也正商量这事呢,看是在村东头还是西头专门找块地,让大家拴牲口,大家这两天先把卫生打扫好。”田润和对村民们说。
看到记者的到来,田润和把记者领到了马家库联村的现状简介牌子前,指着上面一幅村里的老照片说,以前,马家库联村虽说离市里只有10公里的路程,因为路不好,这个村是有名的穷村。男人们出去找活儿,老婆孩子跟着,一出去人就不回来了,村里只留下老弱病残。很多人家的房子就像图上看到的那样破烂不堪,有些土坯房快塌了也翻盖不起,更不用说修路了。今年,政府把马家库联村列入丰镇市“十个全覆盖”工程示范村,从3月份开始进行修路、房屋加固。工程开始后,一些出去打工多年的人,听说要加固翻修老房子,给自己家门前修路,都回来了。现在,村容村貌好了,老百姓生产积极性也带动起来了。借着街巷硬化“十个全覆盖”工程,村里同步实施了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主街道安装了路灯,路旁进行了绿化,现在全村美化程度比以前好多了。
听田润和*介绍完情况后,记者还是关心张银权老人家门前的路是否能修好。当记者走到正在为村里铺路的工地时看到,这里已经开始动工,农用三轮车正往村东头张银权老人家的方向运送水泥料。张银权老人对记者说,前几天下雨,他家门前的这条小巷还铺不成水泥,得等路面的水干了后施工队才能施工。当记者走到村东头时发现,一些村民和工人正在将最后一条主路两边铺设水泥板,拉水泥料的三轮车也正紧张地往这条路上运料。“再过几天,这条主路就能通车了。”一位村民高兴地告诉记者。
张银权家门前没有硬化的道路
再也不用踩泥窝窝路
今天,记者又来到马家库联村,看到张银权老人家门前的小巷终于修成了水泥路。当记者要采访张银权老人时,隔壁村民说,张银权去地里干活还没回来。此时正是村里小学放学时间,几个小学生正在村里新修的水泥路上走着。孩子们边走边玩,有说有笑,有的还蹦蹦跶跶地踢起水泥路上的石子。看到孩子们高兴的样子,一些在路边闲聊的大人们乐得合不拢嘴。
采访中,记者碰到孙培祥老人。他说,今天在市里读书的孙子放学后会来看他,所以老人早早地等在路口。原来,今天儿子给他打来电话,听说村里的水泥路修好了,车也能开进来了,孙子知道后就想回来看看他。据孙培祥老人讲,小孙子今年上六年级,以前因为村里的路不好走,一下雨车就开不进来,每次孙子来看他,儿子就把车停在公路上,然后背着孩子走进村,不但儿子弄得满身是泥,孙子走了几次泥窝窝路,就再也不愿意回来看他。说话间,孙培祥儿子一家人开着车进了村,一下车,孙培祥的孙子就喊,爷爷以后我回来再也不会踩泥窝窝了。然后,孙培祥拉着孙子的手,有说有笑地进了家。
离开马家库联村时,记者发现,村里的路灯亮了,一些村民也忙完手中的活儿走在新修的水泥路上。说起街巷硬化带来的好处,村民何占奎道出了心声:“过去收粮食,三轮车拉到村口,得用独轮车一车一车往家推,遇到天气不好,就得一袋一袋往家扛,累得够呛。现在好了,水泥路铺到了家门口,三轮车可以直接开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