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泰语海报
配音方面,国内大型翻译公司,通常会聘请发行地所在国的专业演员进行配音,并且一人一角。
专业演员的加入,也会提高整体译制成本。一些不负责任的小翻译公司,有时迫于成本压力,可能会出现聘请当地留学生配音,以及一人配多角的低质输出的现象。实操过程中,译制公司有时还需要入乡随俗翻译台本,克服文化差异带来的理解障碍。
“台词主要是以对话的形式呈现,因此编剧会给角色设计一些俚语,成语作为台词,以期简洁、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和情节。公司在遇到这类台词处理原则是,要尽量还原这些俚语、成语所要表达的内涵,或借译,或意译,最忌讳采用‘词解式’翻译。” 姜征认为入乡随俗并非死板的直译,而是综合情节和对象,润心细无声似的转换。
比如,事后诸葛亮这个成语,如果按字面意思直译,外国观众就会一头雾水。而译成英语俚语的“It’s easy to be wise after the event”,外国观众就明白了。再比如,外片中“love me, love my dog”,借用汉语“爱乌及乌”这个成语,中国人就豁然理解了。
国产海外发行在做海外新媒体发行时, 字幕翻译有时还会考虑到听力障碍观众。
“因为他们在看电影的时候,除了人物对话以外,很难获取到背景音等信息,比如说话人的语气,是哭还是笑等,我们做翻译的时候需要把这些信息加到字幕中去。” 何原如此透露。译制既要入乡随俗,更要以人为本。
海外同步上映逐渐常态化
近年,每逢重要档期,部分地区的海外华人能够第一时间同步观看国产大片。比如,春节档的《流浪地球》、《刺*小说家》,国庆档的《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国》等影片,皆曾同步进行海外发行。
其中,2021年春节档的《刺*小说家》除了中国大陆以外其他地区发行外,还做了英语、俄语、德语、意大利语、泰语等语言配音,未来还将继续安排包括法语等其他语言的译制工作。
《刺*小说家》俄语海报
在项目之初,相关译制、发行工作均是同步甚至提前展开。相关公司越早进入到海外发行阶段,就越能与片方默契配合,制定出更详细的整体发行规划,同步发行也能更顺利。
根据过往经验, 国产影视剧在东南亚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热度较高。
“因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大战略成功,其周边国家对中国影视内容需求增加,中国优秀影视内容走出去,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一带一路经济建设的助力。”姜征直言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成为国产影视剧在以上地区大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你的婚礼》在新加坡上映受到欢迎
在业内人士看来,东南亚是国产影视剧出口的传统地区和市场,文化相互熟悉是一个天然优势。作品能否热播,内容题材与落地国观众能否形成共鸣才是关键。
未来,还将有哪些优秀国产影视作品,展开海外发行?暑期档热映的《中国医生》等片,或许已在“出海”路上。
(原标题:国产影视出海,离不开这些“无名之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