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淄矿中心医院
其次是乳胶手套,绝大多数防护服都是手部开口的,使用医用乳胶手套能兼顾隔离性和操作舒适性,在隔绝病毒的同时灵活地完成手部的动作。
图源:霍尼韦尔
绝大多数情况下,“大白”们不需要使用负压内循环的呼吸设备,为了在换气过程中隔绝病毒,口罩是必备的,一般需要无呼吸阀的医用外科口罩及更高级别的口罩,才能对空气中的感染因素达到有效防护。
通常防护服会配备鞋套,但在室外工作或潮湿环境中,“大白”的活动会产生对鞋套的磨损,破坏密封性。
因此,需要额外配备防水靴或雨靴。
图源:烯望科技
除呼吸道黏膜以外,眼部的结膜在接触含病毒的飞沫后也会有感染的风险。为此需要防护面屏或护目镜来遮挡眼部,阻隔飞沫接触结膜。
如何成为一件合格的防护服?除了其作为服装本身规格型号和设计安全性上的要求以外,医用防护服需要具备防护性、舒适性、安全性以及良好的物理机械性。我国医用防护服的技术指标要求走在世界水平的前列,相比欧标和美标,对防护水准的要求更为严格,我们以国标GB 19082为参考 ,从防护性、安全性、物理机械性能和舒适性四点详细解读防护服的各项特性。
一次性医用防护服;图源:医疗用品交易网
防护性是医用防护服最重要的性能要求,主要包括液体阻隔性、过滤效率等。液体阻隔性是指医用防护服应能抵抗渗水、血液渗透和表面润湿。过滤效率是指防护服除去的悬浮颗粒(固体、液体或气溶胶、固液混合物,如微生物、灰尘、烟、雾等)的百分比。GB标准规定防护服材料关键部位及接缝处非油性颗粒的过滤效率不应低于70%。美国防护服标准ANSI/AAMI PB 70 :12规定防护等级最高的产品需通过ASTMF1670(合成液穿透)与ASTM F1671(病毒穿透)两项关键测试标准。而需至少通过ASTM F1670测试,才符合中国国标医用防护服的最低标准。欧标防护服的抗合成血液渗透测试参照标ISO 16603,该标准将防护服的抗合成液渗透测试等级分为6级,6级最高。欧标防护服需最少达到TYPE4,才符合我国国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