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遥控器雷达模式是什么意思,太阳能灯雷达模式是什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6 18:18:47

休整点是官兵们高原上的“家”。

“辣椒和圣女果苗是我探家时背上来的。刚上来那天高原反应严重,又怕苗放一夜蔫了,边吸氧边指挥兵们种……”王胜全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路过塑胶篮球场,伫立营房前,坚守甘巴拉24年的“兵王”,指着青的树、红的果、绿茸茸的草皮满含深情:红叶李和榆树是朱永剑副团长转业前种的,柳树是老站长肖运虎临走前拉来的,桃树林和草皮是老站长孔维同、文影和老教导员姚有东、李再华带官兵种的。桃树刚种时只有筷子粗,现在果子结得吃不完……

记者知道,王老兵念叨的这些人,都是从甘巴拉走出去的团职干部。有的已离开部队,有的依然在高原坚守。

太阳能遥控器雷达模式是什么意思,太阳能灯雷达模式是什么(5)

设施齐备、布局合理的休整点,如雪域高原的座座“幸福驿站”。

“亲历过阵地极端艰苦的人,才懂山下有个家多么温暖!”甘巴拉第16任站长、西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旅长刘世国,自1986年军校毕业分到甘巴拉,在雪域坚守至今,见证了边关变迁、休整点变化。

他告诉记者,当年到甘巴拉报到时,休整点在距拉萨60余公里一个部队仓库院内,只有两排土坯房。不久搬迁到拉萨的新休整点,是精减整编部队腾空的土砖墙房,连队在那里组织官兵恢复身体、开荒种地。

“改革开放后,上级展开一项项工程,改善官兵戍边条件。”这名“老西藏”如数家珍,“发展农副业生产的‘绿色工程’,解决住房、取暖、洗澡等生活之难的‘温暖工程’,将氧气接到床头的“制氧工程”,丰富业余生活的‘文化工程’,强化改善战备生活条件的‘雪域兵心’工程……”

太阳能遥控器雷达模式是什么意思,太阳能灯雷达模式是什么(6)

甘巴拉休整点无纸化、数据化的训练室内,官兵既可以进行联网组训又可以分专业训练。

“改革开放的福利阳光般洒满高原军营。”漫步营院,记者内心激动与欢欣交织。训练室内,键盘声声,官兵运用模拟训练展开针对性训练;阳光棚下,上级新发的图书柜运到,官兵欢欢喜喜摆放图书……关爱从未间断,变化从未间歇。

“2011年1月11日11时11分,我们搬到这个新休整点。”现雷达某旅政治工作部主任姚有东,清晰记得自己当年任甘巴拉教导员时选定的时间,“意喻始终保持永争第一的精神头。”

“营房设施齐备、布局合理,但营院环境离甘巴拉标准相差很远。”主官们带领官兵平开垦菜地,垫土种树……

王胜全发到微信朋友圈两张同样位置拍摄的相片,分别摄于2011年4月和2018年8月,相隔7年,那只伫立着硬件设施的家,已成为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瓜果飘香的“花园式营院”……

太阳能遥控器雷达模式是什么意思,太阳能灯雷达模式是什么(7)

某雷达站休整点官兵模拟实战进行联网组训。

这是部队各级领导悉心建设的家!这是一代代甘巴拉人倾注心血的家啊!

12年前,记者采访时任驻藏空军某指挥所政委于曙光时,这位“老西藏”对休整点的生动定位令人记忆犹新:“恢复身体的‘休养地’,生活保障的‘好后方’,强化训练的‘加油站”,拓展视野的‘好课堂’,妻儿团聚的‘好场所’。”

“高原高、阵地险,回到家中心里暖!”44岁的“兵王”王胜全凝视营院,凝视荣誉室新添的奖状奖杯,眸中有泪光闪烁,“条件变迁,忠诚不变,信念永恒。”

【亲历】

◆从“终年伴雪山”到“阵地不变,人员轮换”

◆从“歇脚小屋”到“种菜后方”

◆从“雪域疗养院”到“多功能基地”

休整点,雪域雷达兵的“幸福驿站”

——深入西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4900米以上雷达站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戍边生活变迁

■胡晓宇 石俊 郭超英

高原苦,高原险,坚守雪山卫空天。休整点由“歇脚小屋”延伸到“后方保障基地”,映照着以兵为本的“雪域之爱”。

甘巴拉,海拔5374米;色季拉,海拔5134米;达玛拉,海拔5030米……“拉”,藏语意为“山”。这是西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所属雷达站驻扎山峰和海拔高度。

太阳能遥控器雷达模式是什么意思,太阳能灯雷达模式是什么(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