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2年,帕斯卡发明第一台机械计算机——帕斯卡加法器
1944年8月,在IBM和美国海军部的支持下,从1937年开始研发的艾肯成功研发了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自动计算机——马克1号,即自动程控计算机。该计算机使用了3000多个继电器,因而又称继电器计算机。采用十进制23位数字的加减计算时间为0.3秒,乘法6秒,除法11.4秒。马克1号计算机长15.5米,高2.4米,重达5吨,有76万个零件,运行时的声音非常大。虽然它采用的不是电子控制,(所以它依然需要借助电流进行运算,最关键的部件采用继电器组成,马克1号上安装了大约3000个继电器。继电器接通电路表示“1”,继电器断开则表示“0”)但仍然被普遍认为是电子计算机的开山鼻祖。
马克一号
马克一号是世界上第一部大尺度自动数位电脑,被认为是第一部万用型计算机。而真正意义上的通用型电子计算机出现于1946年2月14日,名为ENIAC,它是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能够重新编程,解决各种计算问题。
当时正值二战时期,那个时候如果新式火炮要发射到指定地点,需要计算火炮的弹道表。这需要进行大量计算。一张弹道表需要计算近4000条弹道,可以说工作量特别巨大。
一发炮弹发射出去,需要100多人用一种手摇计算机算个不停,还经常出错,费力不讨好。当时任职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机工程学院的莫希利于1942年提出了试制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初始设想——“高速电子管计算装置的使用”,期望用电子管代替继电器以提高机器的计算速度。
美国军方得知这一设想后,立即拨款成立了一个以莫希利、埃克特为首的研制小组。终于在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二台电子计算机,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埃历阿克”(ENIAC,译成中文是“电子数字积分和计算机”)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