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2015年市办实事发布昨日下午,山东省青岛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2015年市政府在城乡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重点办好的11件实事。
据青岛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卞建平介绍,青岛市面向广大市民进行网上征集,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召开部门、区市、街道、社区四个层面座谈会,征求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政务督查社会监督员意见,吸收采纳“三民活动”市民代表建议,按照“以人为本、突出重点、普惠可行”的原则,最终筛选确定2015年市办实事11件37项,涉及“医食住行、就业、环境和老少残困”等民生基本方面,力求做到保基本、促公平、补短板、兜底线。
市办实事1
全市新增城乡就业25万人
重点建设项目提供就业岗位
目标
2015年全市新增城乡就业25万人
实施技能帮扶1万人计划
实事内容
●新增城乡就业25万人,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实施千帆计划、技能帮扶万人计划、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和新型职业农民技能证书培训工程。
●全市政策性扶持创业1万人,新增孵化器投入运营面积150万平方米,新增入孵企业600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家,创业人员培训达1万人次;完成技能帮扶1万人。
5大计划培养技能人才
将拟定技能青岛实施意见,引导各类社会培训资源对接市场需求开展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统筹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实施紧缺急需技能人才储备计划、农民工技能提升计划和“名师带徒”计划。
为更好地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增强其就业创业能力,青岛市将在2015年实施“技能帮扶万人计划”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其中,“技能帮扶万人计划”将对有就业愿望和能力的就业困难人员大力推行订单式、定向式培训等方式,推动其实现素质就业。此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重点传统产业领域的紧缺急需职业(工种),实施“金蓝领”培训项目,培育造就紧缺型技能人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中,将组织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5万人,其中考取初级以上技能等级证书的1万人。
影响
创业具有带动就业倍增效应
青岛市人社局局长纪敏分析说,创业是最积极的就业,具有带动就业倍增效应,鼓励创业对于缓解就业压力、扩大就业规模,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市办实事各个项目的实施,有助于促进社会就业和创业,提高劳动者的能力和素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据了解,近年来,青岛市把职业培训作为促进就业和稳定就业的根本措施,坚持提高就业素质与扩大就业规模并举,在努力开发就业岗位的同时,大力加强职业培训工作,面向失业人员、未就业大学生、农村劳动力、在岗农民工和企业职工等不同群体,出台了一系列培训政策,各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参加培训的人员给予培训费补贴。一大批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通过培训实现了就业和转移就业,企业职工的技能素质和水平也有了较大提升,为促进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陈珂 李媛媛)市办实事2
年内全市建筹保障性住房(含租赁补贴)10000套(户)。启动棚户区改造15000户,其中市内三区5000户,其他区市10000户。为农村五保户、低保户、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体改造农村危房3500户。项目的实施有助于改善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提升居住质量,加快实现住有宜居。
建筹保障性住房
按照市政府要求,列入2015年的保障性住房计划建设项目,要按照“3、6、9”的时间节点推进,即3月底前确定规划方案,6月底前确定建设主体,9月底前开工建设。
按照市政府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高工作效率”的工作要求,各职能部门将积极为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开通绿色通道,简化工作程序,从快审批办理规划、土地、建设等前期手续,加快项目推进,确保项目如期开工建设。
全市建筹保障性住房v含租赁补贴w10000套v户w
棚户区改造
总体计划安排是年底前开始房屋征收,具备条件的项目应在9月底前实现安置房开工建设的目标。实现市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 “住有宜居”工作目标,城市棚户区是青岛市住房建设的重中之重。因此,要加快实施改造,彻底改善居住条件,为住房困难群众“雪中送炭”,圆大家“宜居梦”。棚户区改造同时也是重大的发展工程。通过改造,可有效疏缓老城区人口拥挤现状,提升城区承载能力;同时,腾出土地资源,腾笼换鸟,促进区域产业升级,为做优做美老城区,实现“全域统筹、三城联动”提供空间支持。通过改造,特别是房屋征收实施货币化补偿或异地安置,可有效拉动住房、建材、家电等投资、消费需求,促进相关产业健康平稳发展,发挥助推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积极效益。
启动棚户区改造15000户,市内三区5000户,其他区市10000户,年底前开始房屋征收 。
农村危房改造
农村危房改造坚持“三最原则”即“优先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农户解决最基本住房安全”的要求,重点解决五保户、低保户、优抚对象等农村住房较为困难的群体的危房,切实改善农民的住房条件和居追境。农村危房改造的主要改造方式有拆除重建、修缮加固两种方式,鼓励以镇为单位整体推进、集中建设,鼓励向镇驻地或中心村集中,同步建设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记者 王磊江)
2015年11月完成黄岛区800户,即墨市850户,胶州市500户,平度市800户,莱西市550户,为农村五保户、低保户、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体改造农村危房3500户。市办实事3
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开工建设市人民医院,加快建设市立医院东院二期工程、青医附院东区综合病房楼和齐鲁医院二期工程,实施“三险合一”医保城乡统筹,提高乡村医生待遇。
开工建设市人民医院
设置医疗床位2000张 停车位2300个
加快建设市立医院东院二期工程
设置医疗床位550张 增加停车位600个
加快建设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东区综合病房楼
设置医疗床位350张 增加停车位1000余个
加快建设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二期工程
设置医疗床位1600张
实施“三险合一”医保城乡统筹
2015年1月1日起实施《青岛市社会医疗保险办法》,将原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三项制度统一整合为全市统一的社会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统一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大病医疗救助三层保障待遇,且执行统一的医保待遇项目和目录范围,城乡居民医保待遇也将大幅提高,年度保障额度达到88万元以上。
提高乡村医生待遇
基本公共卫生经费补助村卫生室比例由40%提高到48%,将一般诊疗费支付标准由6元/次提高为10元/次,两项措施预计将为每名乡村医生平均增加政策性补助约0.96万元。
通过提高规划内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及其从业乡村医生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比例和一般诊疗费标准,鼓励乡村医生承担农村居民长期医疗护理保险,以购买乡村医生服务方式适当提高在岗乡村医生待遇;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区市提高区域内基本药物补助标准,推行村卫生室医疗责任险和运行补助。项目的实施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青岛市医疗卫生水平,满足市民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缓解看病贵、看病难、住院难问题。(陈珂)市办实事4
加强交通拥堵治理,推进城市主干路网建设4处,实施道路微改工程13处,优化交通组织和道路交通安全1057处,扩建完善智能交通设施,增配交通协管员400名,优化公交路线20条、站点10处,增设公交专用道40公里,安装公交车非现场执法设备200套。
【道路改建】
2014年,组织实施了80条市政道路整修、34处路口微改工程,并完成九水东路东李社区、郑庄社区2处人行天桥。今年年内完成新疆路高架快速路、福州路、株洲路、安顺路(沔阳路至衡阳路)4处城市主干网道路打通工程,同时完成香港路福州路路口、山东路延吉路路口等10处交通拥堵节点改造,黄岛路(芝罘路至平原路)、沛县支路(山东路路口)、延安路辅路(胶宁高架路桑梓路以西桥头位置北侧辅路)3处微循环道路贯通工程。
【公交调整】
今年将开辟、调整公交路线20条,重点覆盖城阳区、高新区和李沧区东部等区域以及市区内开通微循环线路。适时迁改台东、十五中、科技街、奥帆基地、李村公园等存在安全隐患或易引发交通拥堵的10处公交站点。
在市内三区单向三车道以上道路的19处路段:增设公交专用道40公里;安装公交车非现场执法设备200套。
【交通设施】
市内三区增设交通标志线400处,主要内容为完善空中车道指示标志及地面车道指示标线;全市新建交通信号设施357处,其中市内三区新建66处,其他区、市新建291处;升级改造老旧交通信号设施300处。
【智能交通】
2015年将继续开展智能交通扩建工作。重点是崂山区、黄岛区、城阳区,按照青岛市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标准,自建智能交通系统并整体接入市区平台。
【停车泊位】
2014年已在有条件的100余条道路上施划限时泊位1.3万个。2015年计划继续摸排施划限时泊位5000个;同时,为保障道路通行秩序和限时泊位利用效率,配套安装交通技术监控设备108处。(吴帅)市办实事5
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条件,市区新增集中供热面积500万平方米,建设城乡居民体育健身设施1100处,建成社区便民服务站3000处、便民易邮店20处。
【供热】
市区新增面积500万平方米
预计将惠及居民7万余户,市区供热普及率预计将达到82%。
计划一季度主要开展规划、设计等前期手续办理工作,累计完成新增供热面积50万平方米;二季度累计完成250万平方米,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阶段性目标;三季度累计完成400万平方米;11月底提前完成 “新增供热面积500万平方米”年度目标。
【健身】
建千个农村社区体育设施
2015年市政府把新建、改造1100处体育健身设施列为市办实事之一。该项具体内容:一是在全市新建、改造100处笼式足球场,该项目预算资金约3000万元。二是在1000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农民体育健身设施,该项目预算资金约4000万元。
【便民】
建3000处商超型便民服务站
在农村社区大力推进便民服务站建设,计划投入1500万元资金,通过农村商店、超市自愿加盟的模式建设为“邮政便民服务站”,由邮政提供技术设备支撑及统一指导管理,新建3000处商超型的便民服务站。在城市社区开展便民易邮店建设,建成农副产品(“菜篮子”)配送城市便民易邮店20处,由青岛邮政建设“社区便民服务亭”,采取自主经营或者代办的形式提供相关服务。
便民服务站服务内容
项目 服务内容
缴费服务
联通、电信、移动、水电、煤气、琴岛通卡等便民缴费和卡类充值服务
网购服务
联合京东、海尔、国美、优购物等优质网站推出邮政“惠民优驯网络购物服务
票务服务
航空机票、汽车票、体育彩票、旅游年票等票务服务
生活快消品配送服务
生活快消品目录宣传、订购,农副产品进城(“菜篮子”)、私家车系列支撑等服务
邮政服务
信函、报刊杂志、百姓书屋、邮品销售、邮件代投等邮政综合服务
民政服务
邮政与民政合作建设慈善超市,困难群众在慈善超市购物优惠,通过慈善超市发放民政系统民生资金、基本生活物资代销,福利彩票、慈善信息发布等
信息发布咨询服务
政务信息、惠民信息等发布咨询服务
便民服务站及便民易邮站建设,将逐步形成具有缴费通、票务通、邮政通、商品通、支付通五大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进一步丰富和满足社会公众对供电、通讯、水暖气等公共服务的各项需求、提升城乡居民生活的便利性。(于顺)市办实事6
加强城乡环境治理,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改造农村卫生厕所7800座,实施燃煤锅炉废气污染治理项目40个。全市农村按照“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模式进行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实现全市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项目的实施有助于促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形成农村垃圾无公害处理的长效机制,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改善大气质量,保障城乡居民身体健康。
●环境质量改善40个
实施燃煤锅炉废气污染治理项目40个
1亿元
由市、区两级财政投入1亿元,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用于对市区企业燃煤锅炉废气污染治理进行补助,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推动燃煤锅炉加快治理改造。
约0.3万吨
预计每年可实现各类污染物减排共约0.3万吨。
7800座
计划在黄岛、城阳,胶州、莱西、平度五个项目区(市),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改厕7800座。
498万元
拟由市财政安排配套资金498万元,其中468万 (7800户*600元/户=468万元)用于采购农村改厕装置及补贴农户,30万元用于改厕培训、第三方验收评估及卫生学评价。
16万座
结合新农村建设完成完整下水式厕所16万座,力争使我市农村无害化卫生改厕普及率提高到72%以上,达到全省第一。
●农村厕所改造160处
新建、改扩建垃圾转运处理设施10处,垃圾转运站达到160处。
1000台
新增环卫车辆200台,垃圾收运车辆达到1000台。
2.5万人
农村保洁人员达到2.5万人。
影响
农村的基本卫生条件明显改善,有效控制了肠道传染餐寄生虫病的发生流行,可以提升农户生活质量,有力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改善,改厕的健康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显现。
市环保局相关人士介绍,燃煤锅炉废气污染治理项目实施后,将大大提高市区燃煤锅炉废气污染物排放达标率,对改善市区空气质量作出积极贡献,普遍惠及市区所有居民。(王磊江)市办实事7
提高饮食安全水平,开展食品安全定性定量检测不少于65000批次,新建、改造农贸市场15处,新建、改建、扩建水厂16处。
●农村规模化供水
新建改建扩建水厂16处
851个村庄62.4万人解决规模化供水问题
工程实施后全市农村规模化集中供水人口覆盖率95%
●市场改造15处
新建改造农贸市场
可方便周边生活的近40万市民
预计完成建设改造面积5万平方米
停车场按市场经营面积每100平方米不少于0.5个车位建设
●食品检测
食品安全定性定量检测工作目标65000批次
食用农产品(包括水产品)种植环节开展定性定量抽检6200批次
粮食流通和储备环节开展粮食抽检6000批次
生产加工环节开展食品抽检4000批次
流通环节开展食品抽检4000批次
餐饮消费环节开展食品抽检、开展考核性抽检、开展风险监测分别为3000批次2400批次3000批次
各区市根据属地化管理的原则,组织对辖区内食品开展检测共36400批次(臧旭平)市办实事8
提高少年儿童教育水平,增聘教师3400名,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00所,建设中小学标准化食堂200所。
教师队伍
采取聘用制方式补充教师3400余名
我市现有普通中小学教职工存在着结构性矛盾。一方面,目前我省教师配备标准低于上海、浙江、福建等地,且严格控制事业编制人员只减不增,无法满足我市教育改革发展需求。另一方面,我市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大量新建扩建学校、开齐开足新课程改革、推进小班化教育改革等要求不断增加教师数量。2015年全市需求教师3400余名,计划采取聘用制方式进行补充,由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按管理权限和隶属关系保障经费。
学前教育
新建、改扩建幼儿园 100所预计提供学前学位2万个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市教育局将协同市财政继续通过以奖代补形式,给予四市一区实施奖补,确保市办实事项目的按时启动。组织召开全市学前教育季度调度会、现翅,高标准、高效率推进。做到“每周工作有关注,每月关注有重点,专题宣传有亮点,全局把握有看点”。为保质保量完成市办实事学前教育重点项目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中小学食堂
创建中小学校标准化食堂200所
目前我市中小学校(不含托幼机构)现有食堂670多所。计划通过三年时间将全市中小学现有食堂全部实施改造,达到标准化要求。2014年,已完成311所标准化食堂改造,还有359余所中小学食堂没有达到标准。计划2015年继续创建200所中小学校标准化食堂,2016年完成剩余中小学食堂改造。建设200所学校标准化食堂可使20余万左右学生直接受惠。(臧旭平)市办实事9
提高养老服务水平,推进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
●日间照料中心
30个
今年我市再推出30个示范性老年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主要布局在市南、市北、李沧三个区。
40人
建成后的示范性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须由社会组织或企业运营,必须具备为老年人提供送餐、助洁、陪诊、短期托养等服务的功能,日均服务老人不少于40人。对达到以上条件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政府在每年给予原有运营补助基础上,再给予一定数额的综合奖补资金。
100%、50%
日间照料服务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和农村社区50%覆盖。
1500多人
这一项目的实施全市将有1500多名老人就近享受到短期托养、就餐、陪诊、助浴等服务。
4项功能
将根据所处地域和周边老年人职业、年龄等特点进行相应功能设置和提供一些特色服务,送餐、助洁、陪诊、短期托养等4项功能必须全部具备。
●提升养老水平
20个
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培育20个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社区。
“双千”计划
实施困难老人居家养老服务“双千”计划,对全市1000名90岁以上高龄失能老年人及其亲属提供助浴助洁服务和居家护理技能培训,对全市1000名困难中风老人提供居家康复护理援助。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提高养老服务社会化参与度,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运营公有产权的养老服务设施。
1000人
加强养老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培训养老机构管理人员、护理员、居家养老服务员1000人,提高持证上岗率,减少养老护理事故风险,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市办实事10
提升城乡困难群体保障水平,提高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精准扶贫开发200个贫困村、6.5万贫困人口。
解读
城乡低保标准大幅提高
最近一次城乡低保标准调整于2014年4月1日实施,城市调整为每人每月600元,农村调整为每人每年4200元(350元/人/月)。截止到2014年12月底,青岛市共保障城乡低保家庭9.2万户、15.6万人,全年支出城乡低保资金7.8亿元。
通过这次调整,城乡低保标准差距将由目前的1.7倍缩小至1.5倍,城乡差距大幅度缩校新标准实施后,青岛市城乡低保标准在全省继续保持最高,并达到计划单列市城乡低保标准中等水平。
解读
每个贫困村补助40万元
对全市精准识别的200个贫困村、6.5万贫困人口实施精准扶贫,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到2015年底,200个贫困村的水、路、电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有明显提高,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得到保障。
市财政对每个贫困村给予40万元补助,用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培育及对贫困户的技能培训。
影响
保障困难者基本生活权益
低保标准的提高可进一步改善全市城乡低保家庭的基本生活条件,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让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对全市精准识别的200个贫困村、6.5万贫困人口实施精准扶贫有助于加快城乡统筹步伐,缩小城乡差距,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吴帅)市办实事11
增强残疾人服务能力,提高残疾人托养服务补贴标准,建立残疾人托养服务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和综合奖补制度,托养困难家庭残疾人1万名,为7500名困难家庭残疾人配发基本型辅助器具,开工建设青岛市残疾人康复中心。
预计今年,全市有1万名城乡困难家庭中的智力、精神和无生活自理能力的重度肢体、视力残疾人受益
近三年来,我市每年投入市级经费310万元为部分有需求的困难家庭残疾人配发基本型辅助器具,已有近 1.5万人受益。
青岛市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占地10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总投资7亿元。
提升残疾人托养补贴标准
为了进一步提高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专业化服务水平,2015年,我市将建立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补贴动态调整和综合奖补机制。根据影响残疾人托养服务的物价上涨、用工成本等因素,适时调整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补贴标准,并根据各个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的规范化建设达标情况,予以奖补。预计在2015年,全市有1万名城乡困难家庭中的智力、精神和无生活自理能力的重度肢体、视力残疾人受益。同时,根据我市残疾人托养服务需求情况,首次把困难家庭的重度视力残疾人纳入托养服务范围,为其提供居家照料服务。
7500名残疾人配发辅助器具
目前,全市持证残疾人19万余人,其中,困难家庭残疾人数约占3万人。近三年来,我市每年投入市级经费310万元为部分有需求的困难家庭残疾人配发基本型辅助器具,已有近1.5万人受益。经市政府研究,将为困难家庭残疾人配发辅助器具纳入2015年为民办实事项目,自2015年起,到2016年止,每年投入750万元,为7500名困难家庭残疾人配发基本型辅助器具。具体配发将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建青岛市残疾人康复中心
第37次市政府常务会议纪要、市发展改革委 《关于批复青岛市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建议书的函》确定,青岛市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占地10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总投资7亿元;项目选址位于高新区双高路以南、经二路以北、规划青岛人民医院项目西南侧区域;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康复医院、儿童康复中心、残疾人辅具中心、康复培训基地等。
目前,该项目已完成立项、选址和用地规划审批,项目建设计划于2015年度完成工程全部前期工作,开工建设。
影响
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
实现“提标扩面”后,对各类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的激励措施将更加完善,残疾人托养服务范围将得到有效拓展。辅助器具是残疾人最基本的需求,为困难残疾人配发辅助器具救助服务,有利于为残疾人改善和补偿功能,减轻或抵消因残疾造成的缺失或障碍,帮助残疾人提高生活、学习、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和质量,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同时也有利于减轻其家庭经济负担。而青岛市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的实施有助于为各类伤残人员提供从急性期抢救、早期干预到后期医疗康复的现代化、综合性服务,进一步提高康复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