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是如今很稀缺的,包括野菜家族,慢慢地也被人类搬进了温室大棚。可总是会有那么些顽固分子还在野蛮地生长着,延续着最淳朴的鲜味儿。
文 | 丽鹿
编辑 | 凤九
春天一来,菜市场的摊位上,便会摆放起各色野菜。
最初的野菜,确实够野,是地地道道采自田间的纯天然野味。
因绿色无污染,它们受到城市居民们的追捧,身价逐年倍增。
发现商机的种植户们,便将野菜也纳入塑料大棚,进行人工种植。在温室里,被施足了化肥的荠荠菜、面条棵、香椿芽,长得叶硕苗巨,颜色绿得可疑,失去了当年青涩纯朴、不修边幅的泼辣和野性,变得肥头大耳、富态温驯。
并且每年大家记写的野味,几乎雷同,不外乎蒲公英、槐花等。
所以今天我想写写,依旧野性十足的三种草,扫帚苗、勾勾秧和米米蒿,别忘记了,它们也是味蕾上的清新美好。
◉扫帚苗
扫帚苗,别名地肤子。初生时像一团团绿色的绒球,煞是圆润可爱。若任由她们疯长,则可茂盛到齐腰深,甚至一人多高。收割后的茎干,晒干后可用来捆扎扫帚,所以村民俗称为扫帚苗。
扫帚苗的嫩叶,洗净后可蒸、可炒、可凉拌,还可用来做包子饺子的馅料,不但清热解毒利尿,还对现在常见的痛风,有极好的疗效。
扫帚苗,还是我外婆口中的救命恩人。
1960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50多岁的外婆在乡下,饿得双腿浮肿,那时妈妈在临汝镇八中教学,刚生完孩子,她一个月有29斤口粮,襁褓中的哥哥,每月按计划可以供应6斤。
为了活命,外婆就在校园旁边开荒种地,靠吃扫帚苗和南瓜,以瓜菜代粮,熬过灾荒。
等到我长大记事,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的农村,温饱问题已经解决。春天吃野菜,变成了日常生活的点缀调剂。所以,闲不住的外婆,在春暖花开的季节,还是时常到郊外采挖野菜。
我最喜欢吃她蒸的扫帚苗。
掐下苗芽,洗净控干水份,放在盆中,加入少许面粉拌匀后,摊在笼布上,上笼蒸,要不了多大一会儿,厨房里就会飘散出一股股清香。
将蒸熟的扫帚苗,用筷子挑开挑散、晾凉后,加入香油、蒜泥拌匀,滋味十分可口。
将扫帚苗剁碎后,加入面粉和鸡蛋,掺水后搅拌成,再放入葱花、盐、五香粉等调料拌匀后摊煎饼,也令人大快朵颐,食后回味难忘。
凉拌扫帚苗,还是春季去燥的一味良药。
相比蒲公英的苦楚、荠荠菜的青涩、刺角芽的寒凉、青艾的药香,淡而无味的扫帚苗,显得温柔敦厚,可做百样可以百搭,就像可亲可近的老母亲,用她的宽宏大量,包涵着众口难调的世人。
◉勾勾秧
就平淡无奇的本性来看,勾勾秧也是这样。只不过她的外形,与扫帚苗的朴拙萌呆相比,显得柔曼轻俏。
勾勾秧初生时,像一棵小豆苗,但它白嫩柔弱的根茎,能扎到地底下很深。
耐旱喜阳光的她,匍匐在泥土地上,悄无声息地伸展着纤细坚韧的茎蔓,一副勇敢顽强的模样,不管前面是土丘洼坑,还是野草庄稼挡道,遇到什么,她都生机勃勃地攀爬覆盖上去。
采食勾勾秧时,可以连根拔起,一则长长的根,像白茅根、银条那样能生吃,二则若只采叶芽不除根,留它在地里,会和庄稼争夺水分、营养,生命力极其旺盛的它们,蛮霸地绞股抱团延伸着,甚至能摆出几十米的长蛇阵。
小时候,村里人爱说一句顺口溜,“勾勾秧,煮面汤,吸溜吸溜喝得香”,其美妙滋味,于此可以想象。
凉拌勾勾秧,味道也好,清爽利口,绵柔顺滑。
勾勾秧开花时,外缘浅粉、内里纯白的五角形花朵,很像牵牛喇叭花,却要小巧玲珑一些。
勾勾秧美丽的花,却有一个不吉利的花名,叫“打碗碗花”。
民间有种说法是,小孩子摘了打碗碗花,吃饭时会把饭碗掉地上摔碎,而小时候家里的饭碗很珍贵,所以打碎饭碗是一大损失。
还有一种说法是,煮了勾勾秧的面汤盛在碗里,味道太诱人,以至于孩子们争着吃,手里的碗被抢来抢去,自然容易打碎。
虽然大人这样警告孩子们,他们却压根不在乎这一禁忌。因为打碗碗花开在初夏绿色的田野间,实在是太过娇媚鲜艳,就像清新的笑脸,吸引着孩子们的双眼,看见了总想摘一朵拿在手上赏看。
有时候,我喜欢趴在草地上,静静看那花朵里面,有几只黑色的小蚂蚁在匆匆忙忙爬来爬去,像是穿越巨大的旋转迷宫。
漫长的夏天,就这样在我对田野美妙的迷恋中,倏忽逝去。
◉米米蒿
米米蒿则是另一番秀色可餐。
它们最喜混生于麦田。当嫩芽初发时,不显山不露水的,藏身于麦苗间,不易辨认,就像一个个穿了一身迷彩服,躲在丛林中的战士。
等到一场春雨过后,它们便迅速窜升,出露麦垅,摇曳在春风中,如早熟快长的少女,急慌慌地准备好了开花结籽。那阵势,就像张爱玲的呐喊,出名要趁早。
其实这一有趣现象,是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所致。
作物和庄稼,最初都是从杂草野菜中,物竞天择优选而来。杂草经过千万年的演化,作为农作物的对立面,为求生存,它们唯有选择长得更早、更快点,以此来避免被农人铲除灭掉的命运。
对于它们来说,人生绝不是一场马拉松,而是快鱼吃掉慢鱼的百米冲刺。
所以,当麦子开始扬花秀穗时,米米蒿早已走完了自己奔放狂野的一生。
采食米米蒿也要趁早,嫩芽凉拌或蒸煮,有一股淡淡的苦味,易醒味蕾。成熟后的它,还可以用来榨油。
明代有本书叫《救荒本草》,里面罗列了300多种寻常可见、荒年饥馑时可以代粮活命的野草。扫帚苗、勾勾秧、米米蒿都在其中。
这些田间野草,不论丰年灾荒,皆沐浴着阳春德泽,被春风吹拂复生,恣肆蓬勃生长,而无需农人栽培养护。
然而,生命力旺盛的野菜,却因不符合人类的价值需求和取向,总是被农人视为眼中芒刺,无情看待,恨不能将其斩草除根。
讽刺的是,恰恰是这些在太平盛世里,被追*、被剔除、被压制的野草杂稗,一旦到了饥馑灾荒之年,主粮歉收、民不聊生,艰危之时,却能挺身而出,以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和担当,拯救万千饿殍难民。
如此性情热肠,比之为红尘中的隐士、壮士、侠义之人,颇能当之,称为草根三剑客,也不过分。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丽鹿:生活在郑州,业余写作。
豫记版权作品,转载请关注“豫记”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转载”。投稿请发送邮件至 yujimedi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