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血藤,为五味子科、大血藤科、菟丝子科、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蝶形花科等多种植物的别称 。 常绿木质藤本,无毛,新枝暗绿色,基部宿存有数枚三角状芽鳞。
生于海拔1800米以下的林中。 分布于云南西南部(保山、凤庆、临沧、耿马)、广西、缅甸东北部也有。
基本简介
鸡血藤(学名:Millettia dielsiana)是豆科崖豆藤属的植物。分布在越南、老挝以及中国大陆的湖北、甘肃、安徽、浙江、广东、云南、湖南、海南、陕西、贵州、四川、广西、江西、福建等地,生长于海拔2,500米的地区,多生长在溪沟、山坡杂木林与灌丛中、谷地及路旁,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价格可到大有恒中药材库查询。
基本资料
汉语拼音: JIxueteng
出处∶《本草纲目拾遗》。
学名:Millettia reticuiata Benth.
别名:山鸡血藤(海南植物志)
英文名:Net Cliffbean
折叠编辑本段分类信息
界:植物界Plantae
门: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
纲: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
目:豆目Fabales
科:豆科Fabaceae
属:崖豆藤属Millettia
种:昆明鸡血藤 M. dielsiana
植物形态
① 密花豆,又名:三叶鸡血藤。
攀援灌木。茎无毛。小叶3,阔椭圆形,长12~20厘米,宽7~15厘米,先端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上面疏被短硬毛,下面沿脉疏被短硬毛,脉腋间有髯毛。花多数,排列成大型圆锥花序;花长约10毫米;萼筒状,两面被白色短硬毛,萼齿5,三角形,上面2齿近合生;花冠蝶形,白色;花药2型,5个大,5个稍小;子房密被白色短硬毛。荚果刀状,长8~10.5厘米,宽2.5~3厘米,被绒毛,有网脉,沿腹缝线增厚,仅顶部有一个种子。
生于林中或灌丛中。分布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② 白花油麻藤
藤本。叶为羽状复叶。窄小叶3片,革质,长圆状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8~16厘米,宽2.5~7.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广楔形,两面均无毛或疏被毛。侧生小叶较小,基部斜形;叶柄无毛,小叶柄有疏长硬毛;托叶卵形,早落。总状花序腋生,长30~38厘米;具花20~30朵;萼钟状,萼齿5,上面2齿合生,有稀疏棕色长硬毛;花冠蝶形。灰白色,长7.5~8.5厘米,旗瓣卵状广椭圆形,长约为龙骨瓣的1/2;雄蕊为9 1的两组,花药2型;子房密生锈色短柔毛,花柱丝状。荚果木质,长矩形,长22~40厘米,宽约3厘米左右,外被棕色短柔毛,两侧有狭翅,种子间有紧缩;种子10余枚,肾形,黑色。花、果期4~9月。
分布广东、广西等地。
③ 香花岩豆藤,又名:山鸡血藤、贯肠血藤、苦藤、猪婆藤、大活血、过江龙、野奶豆。
攀援灌木。幼枝和花序被金黄色绒毛。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狭椭圆形,或披针形,长5~15厘米,宽2.5~5厘米,先端钝尖,基部圆楔形,下面疏生短毛或无毛;小托叶锥形。圆锥花序顶生,长达15厘米。萼钟形,密生锈色毛;花蝶形,紫色,长1.2~2厘米;旗瓣椭圆形,基部有短爪,外面白色,密被锈色丝状毛;雄蕊成9 1的两组;雌蕊的子房密被长绒毛。荚果条形,长7~12厘米,宽约2厘米,近木质,密被黄褐色绒毛。种子扁长圆形。花期夏季。果期秋季。
生于山坡灌丛中。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本植物的根(岩豆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④ 亮叶岩豆藤,又名:血节藤、血藤、血筋藤。
攀援灌木。形态与上种相似,幼枝有平贴丝状细毛,后变光滑。小叶披针形或卵形,长5~8厘米,两面光亮。圆锥花序顶生,长6~10厘米;花长约2厘米;萼钟状,密生绢毛;花冠紫色,旗瓣外面白色,有绢毛,基部有2个胼胝体状附属物。荚果条状矩圆形,长10~14厘米,有绒毛;种子4~5粒.
生溪边、山谷疏林下。分布广东、广西。
资源分布
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
中药属性
药材概述
1.昆明鸡血藤 M. d.var. dielsiana
2.异果崖豆藤M. d.var. heterocarpa
3.雪峰山崖豆藤M. d.var. solida
生活习性木质藤本,除花序和幼嫩部分有黄褐色柔毛外,其余无毛。羽状复叶;小叶7—9,卵状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2厘米,宽1.5—5.5厘米,两面均无毛,网脉明显。圆锥花序顶生,下垂,序轴有黄色疏柔毛,花多而密集,单生于序轴的节上;萼钟形,裂齿短而钝;花冠紫色或玫瑰红色,无毛。荚果扁,线形,长达15厘米,宽约2厘米,果瓣近木质,种子间缢缩;种子扁圆形。花果期7—10月。
分布:广西道地药,生于灌丛中或山野间;我国华东、华南及湖北、云南均有分布,江苏南部野生;国外越南亦有大量分布。
作用:茎皮纤维可作人造棉、造纸和编织的原料;藤供药用,有行气、扶风、活血的效用;根入药,有舒筋活血的功能,也有*虫的作用。 藤与根含酚性成分、氨基酸、糖类、树脂。
基原:该品为豆科 Leguminosae 植物密花豆 Spatholobus suberectusDunn 的干燥藤茎。秋、冬二季采收,除去枝叶,切片,晒干。
性状:该品为椭圆形、长矩圆形或不规则的斜切片,厚0.3~1cm。栓皮灰棕色,有的可见灰白色斑,栓皮脱落处现红棕色。切面木部红棕色或棕色,导管孔多数;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棕色至黑棕色,与木部相间排列呈3~8个偏心性半圆形环;骨部偏向一侧。质坚硬。气微,味涩。
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血,活血,通络。用于月经不调,血虚萎黄,麻木瘫痪,风湿痹痛。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会流血的植物—鸡血藤
在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长着一种会流血的植物-鸡血藤。这你也许很少听说过。在植物界中,正是这些姿态万千、稀奇古怪充满神奇色彩的植物深深地吸引着人们,使人类不断去探索植物界奥秘。鸡血藤(Millettia)属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鸡血藤属植物,集观赏及药用为一身。云南产24种,占中国鸡血藤植物总数的一半以上。滇南、滇西南及滇西北热带、亚热带地区资源最为丰富。
鸡血藤为攀援状乔木、灌木或为高大木质藤本。花两性,且两侧对称,位于近轴上方形似蝶首的两片花瓣为旗瓣,两侧平行与蝴蝶翅膀极为相似的两枚花瓣为翼瓣,位于最下方形状有点像盟友蝶尾巴边缘合生的两片花瓣为龙骨瓣。鸡血藤花由紫色、玫瑰红色或白色花冠组成腑生或顶生的总状或圆锥状花序,串串悬挂在空中,恰似小蝴蝶,散发出浓郁的蝶恋花香,在空中争奇斗艳,随风飘荡。
鸡血藤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茎里面含有一种别的豆科植物所没有的物质。当它的茎被切断以后,其木质部就立即出现淡红棕色,不久慢慢变成鲜红色汁液流出来,很像鸡血,因此,人们称它为鸡血藤。
鸡血藤植物用途甚广,在庭园中供棚架庇荫,与紫藤有同样效果,但其花色更为艳丽,晚夏开花,冬季半常绿,更受欢迎。除供观赏外,藤和根供药用,有散气、活血、舒筋、活络等功效。
药材标准
【标准来源 】[1]
本品为豆科植物密花豆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的干燥藤茎。秋、冬二季采收,除去枝叶,切片,晒干。 【性状】 本品为椭圆形、长矩图形或不规则的斜切片,厚0.3~lcm。栓皮灰棕色,有的可见灰白色斑,栓皮脱落处显红棕色。质坚硬。切面木部红棕色或棕色,导管孔多数;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棕色至黑棕色,与木部相间排列呈数个同心性椭圆形环或偏心性半圆形环;髓部偏向一侧。气微,味涩。
【鉴别】(1)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含棕红色物。皮层较窄,散有石细胞群,胞腔内充满棕红色物;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维管束异型,由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排列成数轮。韧皮部最外侧为石细胞群与纤维束组成的厚壁细胞层;射线多被挤压;分泌细胞甚乡,充满棕红色物,常数个至10多个切向排列成带状;纤维束较多,菲木化至微木化,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壁木化增厚;石细胞群散在。木质部射线有的含棕红色物;导管多单个散在,类圆形,直径约至400μm;木纤维束亦均形成晶纤维;木薄壁细胞少数含棕红色物。
(2)本品粉末棕黄色。棕红色块散在,形状、大小及颜色深浅不一。以具缘纹孔导管为主,直径20~400μm,有的含黄棕色物。石细胞单个散在或2~3个成群,淡黄色,呈长方形、类圆形、类三角形或类方形,直径14~75μm,层纹明显。纤维束周围的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草酸钙方晶呈类双锥形或不规则形。
(3)取本品粉末lg,加入乙醇lOO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于,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加入硅胶lg拌匀,挥干溶剂,置硅胶柱(100~200目,2g,内径为1.0cm,干法装柱)上,依次用石油醚(60~90℃)30ml、甲醇-三氯甲烷(1:9)40ml洗脱,收集甲醇-三氯甲烷(1:9)洗脱液,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芒柄花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簿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lOμl、对照品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2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检查】 水分 不得过13.0%(附录ⅨH第一法)。总灰分 不得过4.0%(附录ⅨK)。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8.0%。
【性味与归经】 苦、甘,温。归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 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风湿痹痛,麻木瘫痪,血虚萎黄。
【用法与用量】 9~15g。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医学作用
【化学成分】
本品含刺芒柄花素、芒柄花甙、樱黄素、阿弗罗莫辛、卡亚宁、甘草查耳酮、异甘草素、四羟基查耳酮、大豆黄素、苜蓿酚、9-O-甲氧基香豆雌酚、3,7-二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醇、表儿茶精、原儿茶酸、无羁萜-3b-醇、b-谷甾醇、胡萝卜甾醇和7-酮基-b-谷甾醇.化学成分研究进展:略
【理化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