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豆根栽培技术及亩产多少公斤,山豆根种植技术图解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7 01:55:26

内容摘要:

山豆根栽培技术及亩产多少公斤,山豆根种植技术图解(1)

吴朝芬大娘在者贵村石斛谷林下采摘石斛花 特约记者 王 健 摄

山豆根栽培技术及亩产多少公斤,山豆根种植技术图解(2)

安龙县食用菌核心区群众在忙着种木耳 特约记者 刘朝富 摄

山豆根栽培技术及亩产多少公斤,山豆根种植技术图解(3)

郑周金查看山豆根长势 特约记者 刘朝富 摄

核心提示

安龙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孙志刚赴黔西南调研督战脱贫攻坚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最快速度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决策部署,把林下菌药产业作为增加新市民和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机会的最有效途径和稳定脱贫、防止返贫,按时高质量夺取“两战两胜”的重要载体,围绕“八要素”“六个转变”,迅速形成系统性抓林下菌药产业的政策、机制和落实体系,推动发展要素快速聚集。同时,以“九落实、九精准”(大规划落实到地块,精准明确产业选择;大培训落实到人头,精准确定种植对象;大推广落实到企业,精准提供技术服务;大整合落实到项目,精准开展资金筹措;大组织落实到班组,精准明确单元管理;大兜底落实到市场,精准推动产销对接;大保障落实到收益,精准实现利益联结;大就业落实到目标,精准完成人人就业;大引领落实到党员,精准发挥带头作用)和“三个一律”(凡是新市民居住区周边符合发展林下经济的区域,一律纳入,凡是符合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一律纳入,凡是群众自愿纳入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一律纳入)全力推进安龙菌药产业发展,全力做好省州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证明题”。

该县林下菌药产业规划面积2.4万亩,涉及全县9个镇(街道)36个村共101个图斑,并按照“百千万”的要求,逐一分解镇村两级发展任务。目前,林下菌药产业共完成种植5176亩(其中林下食用菌2176亩、林下中药材3000亩)。2020年规划菌药面积1.8万亩,其中林菌1.5万亩(以磨菇小镇、双龙小镇、五福小镇3个新市民居住区为核心区规划示范面积0.5万亩)、林药0.3万亩。2021年规划菌药面积0.6万亩(其中林菌0.5万亩、林药0.1万亩)。项目实施完成后,可解决2.4万劳动力就业。

林下种石斛:绿了青山富了民

石斛花开,让神话变成了现实,也让石斛产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兴产业,安龙正演绎着一出“绝地逢生”石斛花开的脱贫故事。

六月的骄阳,洒落在安龙县笃山镇坡老村的崇山峻岭中。该村的铁皮石斛正迎着骄阳茁壮成长。

在坡老村石斛养生谷种植基地,一簇簇铁皮石斛长在石山上,格外惹眼。树林下、石山上,到处可见当地的群众,她们各司其职,有的剪枝、有的浇水、有的摘花,一派忙碌,昭示着又一年的好光景。

“笃山笃山,石头连成山,出门是山,抬头见天。”这句顺口溜道出了笃山镇曾经的模样。

属深度贫困村的坡老村,是典型的喀斯特深石山区,山多地少,石多土少,土地贫瘠。长期以来受地理条件制约,村民们都是种植传统低效的农作物和小规模地养殖家畜,经济收入低下。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坡老村围绕“石头”做文章,通过引进实力企业贵州省利增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入驻该村,在林下石头上野化种植铁皮石斛获得成功,走出了一条化劣势为优势,打造林下特色经济产业助农增收致富的有效路子,既解决了石漠化治理难题,又让石山变成青山银山。

该公司将发展石斛产业与脱贫精准结合,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公司提供技术种苗自己管理等方式,把全村村民吸纳到石斛种植产业中来,共同分享石斛“蛋糕”,实现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产业发展了,群众贫困面貌也随之改变。

坡老村水明组59岁贫困户张大秀就是分到“蛋糕”之一的实惠者。刚开始,她是做零工的,由于自己勤劳,现在已经转为固定工人,每月2000多块的工资,既能在家门口就业又能照看好家。

“以前我到钱相街道万亩草场租地种植生姜,由于市场风险大,赚不了钱,也不敢做下去了。现在回到家在铁皮石斛基地打工,没风险,心里踏实。”和张大秀一样,村民吴宽珍说起现在的生活状况,心里很乐意。

近年来,笃山镇通过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在石山种上铁皮石斛、金银花、李子、核桃、板栗等,让石山变成金山银山,产业发展日趋多元。2018年坡老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59.79%下降到2.56%,2018年人均纯收入达7350元,顺利出列。2019年又脱贫18户53人,实现了“清零”目标。

“按照公司规划,将在现有2000亩的基础上扩建3000亩石斛基地,让村民享受产业发展红利,更好地巩固脱贫攻坚成效。”贵州省利增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办公室负责人王菊花说。

坡老不老,正青春焕发。

同样,在位于安龙县栖凤街道者贵村安龙县西城秀树农林有限责任公司的养生石斛谷,5000多亩铁皮石斛花已进入采花末期,当地农民忙着采摘鲜花,供应各地市场。

走进栖凤街道者贵村石斛谷,鸟语、花香、蝉鸣、人勤,参天大树接踵而生,抬头望不见顶。

“摘花很讲究的,不好的不要,被虫咬的不要,不开花的不要。”家住栖凤街道沙厂坪村村民吴朝芬向记者道出了她摘花的经验。

吴朝芬今年60岁,在石斛基地做工2年多了,活儿不重,就是浇浇水、割割草、采采花。

每天,吴朝芬都和寨子里的陶昌米结伴而来基地上班。不同的是,她俩的工种不一样。陶昌米的主要工作是看护今年才种下的中药材。

正在看管中药材长势的基地中药材片区负责人张兴美告诉记者,今年基地调整种植结构,分区域在林下发展中药材产业,目前长势喜人,已经种下的有半夏、黄精、天门冬、重楼等名贵药材20多种,林下种植面积达350余亩。

安龙县把林下经济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来抓,充分利用优越的南盘江沿江立体生态环境,种植铁皮石斛和其他中药材,采用“公司 合作社 基地 农户 专卖店”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让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助力增收。

无论是坡老村还是者贵村种植的石斛等中药材,都是助农致富的生动实践,更是安龙县在脱贫攻坚上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特色产业,助力群众在创业、就业、增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具体体现和实现生态、富民共赢的体现。

林下菌药产业:激活一池春水 实现“两业”共赢

这段时间,在安龙县林下食用菌产业核心区,人来车往,农户们不停地打地孔、上菌包、盖地膜,插竹签,农用车时而拉来农用物资,时而运来遮阴网罩,在生产便道上来回穿梭,一派热火朝天的劳作景象。

这仅仅是安龙县发展林下经济的一个缩影。

罗河仙家住林下食用菌产业核心区附近,这几天她一大早就来到核心区基地里上菌包,她说县里要大力发展林下食用菌产业,大家都来做工,一个小时10块钱的劳务费做起来很轻松,一天100块钱就轻松到手,而且基地还供午饭吃。

这是安龙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持续释放的绿色生态“红利”为群众搭建就近创业就业新平台的又一举措。

新市民苗族大娘张顺英从安龙县招堤街道钢厂村打丫组搬到双龙小镇,这久一直和儿媳妇张小花在基地里忙活着。像她一样在基地里创业就业的很多,搬迁后的黄河国也加入到种植的行业。

一个园区犹如一池春水,促进一个产业,激活一方就业,带动群众致富。

土地流转好,供水设施安装好,林下食用菌交由新市民来种植管理,并提供地膜等农用物资,这无疑让种植户省心省力又省事,激活了他们发展林下产业的信心与内生动力。

“周贤兵,黑木耳,4亩。项兴红,黑木耳,4亩。夏天发,黑木耳,4亩。文英付,黑木耳,2亩……”春潭街道西河社区是安龙县林下食用菌核心区的一个种植区域。在这里,一块块新市民种植信息牌醒目地立在各自的地块旁边,让人一目了然。

2018年10月从招堤街道坡炎村搬迁到双龙小镇的文英付,是新市民党员代表,他在这里承包地块种植2亩的林下黑木耳。

“想不到我这把年纪了还能赶上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我儿子儿媳妇外出打工了,我和老伴就琢磨着种上2亩,既有收入又能带孙子读书。”在基地里,文英付小心翼翼地拧开喷灌水龙头,刹时,一股股清水喷洒到菌棒上,细小的水珠也飞溅到了他满是笑容的脸上。

截止到目前,安龙林下菌药产业共完成种植5176亩(其中林下食用菌2176亩、林下中药材3000亩)、直接带动15个劳务合作社贫困户种植226户、仅核心区在近一个月以来用工累计1.15万余人次,实现增收140余万元。

安龙县依托良好的气候和森林资源优势,围绕新市民就业创业需求,结合原有产业布局,着力解决搬迁新市民就业,按照“龙头企业 合作社 农户”的发展模式,在蘑菇小镇、双龙小镇、五福小镇三个新市民居住区周边,布局以木耳、香菇、门冬、半夏为主的林下菌药产业核心区5000亩,优先为新市民提供就业创业机会。同时,通过“多点、连线、成片”的思路,结合位于县城周边的区位优势,将核心区打造成为“蘑菇采摘体验园”,推动实现“农旅一体化”发展。

套种山豆根:南盘江畔药材香

湖水碧于天,湖云薄似烟。

仲夏,安龙县万峰湖镇的南盘江畔,湖面粼粼波光,鱼儿水里嬉戏。

江畔,万峰湖镇龙万村的山豆根这一林下中药材铺满山峦,郁郁葱葱。

“这就是近三年来万峰湖镇退渔还湖,还湖于民,转产上岸的生动实践!”万峰湖镇党委副*刘洪刚如是说。

龙万村距离湖畔较远,属于典型的深石山区,没有连片的土地,零星的土地散布在山坳之中。

夕阳西下,驱车赶到龙万村时,安龙县周金中药材培育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郑周金正在山里查看山豆根的长势。

在该村,核桃树下套种中药材山豆根已形成“气候。”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功效的山豆根在这大山里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宝贝”。

“在核桃树下发展林药产业,一不浪费地块,二来经济效益很高。”在龙万村土生土长的郑周金瞄准了这条生财之道。

“这种药材三年生长,第三年就可以采挖须根出售,市场价保持在38块一市斤的鲜货,干货不低于120元一市斤,而它的籽市价可达220块一市斤。正常情况下亩产4500斤,除去人工和其他成本,亩产值可达8万元,是一个致富的好产业。”郑周金在核桃树下给我们算了这笔收入账。

目前,在该村就发展林下中药材山豆根种植1000余亩,111户农户加入种植。

“山豆根很适合在深山的林下生长,所以它的药效价值比其他省份在坝区人工培育的强百倍,云南和广西的药厂抢着下单,有时候还怕供应不上。”采访结束时,郑周金道出了畅销的机密。

2017年7月,黔西南州召开全面推行河(库)长制工作启动大会,在万峰湖开展以全面取缔网箱为重点的“清网行动”,以生态环境治理为重点的“绿水行动”,以绿色生态养殖和生态旅游发展为重点的“共享行动”,一场环境综合治理的战役打响。

“清网行动”结束后,万峰湖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转产上岸工作,积极发展精品水果和林下经济产业,党政班子外出福建、广西等地考察,多方协调和筹措,积极引进广西轩硕公司等7家大型农业企业入驻,每年可解决400余人就业。全镇发展百香果5490亩、枇杷2000亩、中药材2000亩,有效促进当地群众务工增加收入、农户土地流转收租金和入股分红等,巩固脱贫成果明显。

(责任编辑 桂松)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