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养殖所有步骤,全套泥鳅养殖方法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7 02:29:26

湖北吉之隆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泥鳅属鳅科动物,我国除西部高原地区外,从南到北各处均有分布。近年来,由于农药及工业废水等污染,使得泥鳅天然资源遭到破坏,产量大幅度减少,而我国内陆水域资源丰富,条件优越,人工养殖泥鳅技术目前已完善,并得到了推广,因此发展泥鳅养殖是当前农村一项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

泥鳅肉和滑液均可药用,具有补中益气、祛湿邪之功效,对传染性肝炎、阳痿、消渴症、热淋、小便不通、痔疾、皮肤搔痒等均有一定疗效。泥鳅肉质细嫩,营养价值很高,为高档水产品之一,那么,怎么养泥鳅呢?下面介绍泥鳅的人工养殖技术

 一、生物学特性

  (一)生活习性

  泥鳅喜栖息于静水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的淤泥表层。白天钻入泥土夜出觅食。泥鳅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除鳃呼吸外,还可用皮肤和肠道呼吸。当水中溶氧不足时,常游至水面进行呼吸,废气由肛门排出。当冬季天气寒冷、水又干涸时,泥鳅则钻入泥土中,依靠少量水分来湿润皮肤,也是靠呼吸维持生命;待次年水涨时又出外活动。泥鳅属温水性鱼类,其生长速度与栖息水温有密切关系。它的适宜生长水温为15—35℃;当水温在25—28℃时,生长最快;水温上升到30℃以上时,即钻入淤泥中度夏;水温下降到5C以下时,潜入泥土中冬眠。

  (二)食性

  泥鳅属杂食性鱼类,在天然水域中以昆虫幼虫、小型甲壳类动物、底栖生物、水草、植物碎屑、有机物质等为食。其食性随着个体的增长逐步发生变化。幼体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成鳅则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在与其他鱼类混养时,常以其他鱼类吃剩的残饵为食。在养鳗池中搭养泥鳅,能起到很好的清塘效果。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泥鳅也习惯于吃配合饵料。

  (三)繁殖

  泥鳅雌雄异体,体外受精。一冬龄的泥鳅性已成熟。开春后,当水温达到18—20℃时,性成熟的泥鳅便开始自然繁殖。一般在4月至5月初开始产卵。泥鳅多次产卵,每次历时4—7天。多次性成熟,产卵期可一直维持到8月份。产卵最盛期是5月中、下旬到6月下旬。泥鳅常选择水田、沟渠有清水流入的浅滩作为产卵场。5—6月水温升高时,常在雨后或夜间产卵。

  发情时,数尾雄鳅在水面追逐一雌鳅,最后,仅一尾雄鳅卷住雌鳅的躯干,使雌鳅受到刺激而排卵,雄鳅同时排精而完成受精过程。受精卵粘附在水草或石头上,但泥鳅的受精卵粘性极差,虽能附着,但容易从附着物上脱落而沉入水底。在饵料不足时,受精卵也会被泥鳅吞食掉。

泥鳅养殖所有步骤,全套泥鳅养殖方法(1)

二、商品鳅的养殖

  商品泥鳅的养殖有池塘养殖、网箱养殖、稻田养殖、池沼养殖、水生作物田养殖、木箱养殖等,不管是哪一种养殖方式,其养殖技术是一致的。

  1.池塘养殖

  池塘养泥鳅是目前采用最多的一种养殖方式,单产水平高,对技术操作水平要求也较高。

  (1)池塘建造

  池塘面积以150—250平方米为好,池深70—100厘米,水深40二50厘米。池塘分土池和水泥池两种。前者池壁需用砖或石块浆砌,做到坚固、耐用、无漏洞;后者要在池底铺上20厘米厚的泥土。池塘底部要求平坦,进、排水方便。出水的深度要低于进水,以便于水*换及清塘。进水要有过滤网,出水要有拦鱼网。池塘中央或进水处附近修建鱼坑。

  (2)清塘和施肥

  清塘方法同鳅苗池一样。清塘一周以后,方可灌注新水,随后施基肥,培育水质。施基肥的方法是在池边四角处堆上鸡、鸭、猪粪等有机肥,每亩施150—200公斤,施肥后3—5天,鳅种即可下塘。

  (3)饲养管理

  养殖过程中既需利用肥水培育天然饵料,又需进行人工投饵。鳅种下塘后,要根据水质肥瘦及时追肥。一般每隔30—40天,追肥一次。每次每亩追肥60—75公斤,池水透明度控制在15—20厘米,水为黄绿为好。投喂的人工饵料有:鱼粉、动物内脏、猪血粉、蚕蛹粉等动物性饵料以及谷、米糠、豆饼、麦麸、菜饼、酱糟等植物性饵料。

  人工配合饲料配方:小麦粉50%、豆饼粉20%、米糠10%、鱼粉或蚕蛹粉10%、血粉7%、酵母粉3%。投喂前,配合饵料中应加入一定量的水,捏成软块状,然后投入水中的食台上,夏季高温时,应在食台上搭棚遮荫。一般每天投喂2次www.cyone.com.cn/,早上6—7时投喂70%,下午1时投喂30%。水温在1512时,日投量为鳅体重的2%;水温20—25℃时,日投量为鳅体重的7%一8%;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E,应少投或停喂。

  养鳅池的水质要求“肥、活、爽”,每升水的溶氧量要保持在3毫克以上,pH值在7.5左右。如发现水发黑或过浓时加注新水要及时。一般情况下,每星期换水1—2次,每次换水30—40厘米。另外,还要做好防病防逃工作。每天或隔天打扫食场1次,定期对食物进行漂白粉消毒(每次用药125克)。发现死鳅及水面污物要及时捞掉。

泥鳅养殖所有步骤,全套泥鳅养殖方法(2)

三、病害防治

  1.水霉病

  此病多发生于鳅苗孵化过程。病鱼体表布满白棉絮状的水霉。防治方法:用1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15—30分钟,或用2%一3%的食盐水浸洗5—10分钟。

  2.寄生虫病

  此病多发生于鱼苗阶段,常见的寄生虫主要有车轮虫、舌杯虫、三代虫等。被寄生的鳅苗常浮于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转。

  防治方法:每立方米水体可用0.5克硫酸铜或0.2克硫酸亚铁对水全池泼洒,或用0.5ppm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

  3.气泡病

  多见于鱼苗阶段。病鳅苗浮于水面,肚皮膨起成气泡状,防治方法:每亩用4—6公斤食盐全池泼洒;也可立即冲入新水进行治疗。

  4.赤皮病

  病鳅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并烂掉。

  防治方法:每立方米水体溶解20克呋喃奈斯,药浴15—20分钟;或用0.04%的呋喃奈斯拌人饵料连续喂3天;或用痢特灵每立方米水体1克,全池泼洒。

泥鳅养殖所有步骤,全套泥鳅养殖方法(3)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