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的 3.0、3.1,改叫 USB 3.2 Gen1、USB 3.2 Gen2×1。
新的这个,就叫 USB 3.2 Gen2×2。
虽然大家都是 3.2,但最低能到 5Gbps,最高能到 20Gbps。
到了 2019 年的 USB 4,整出了两个版本。
一个速率 20Gbps,一个速率 40Gbps。
名字也是依旧奇葩,分别叫 USB 4 Gen 2×2、USB 4 Gen 3×2。
我直接一整个就是大无语。
可能 USB-IF 自己都看不下去了。
今年他们发话,以后不再强调版本号,要从速率和充电功率上对线材进行区分。
比如功率在 60W,就叫 USB 60W。
而且相关标签,会直接贴在数据线的包装上。
用户买的时候,就不用区分啥 USB 3.1、USB 4、USB 114.514…
不过嘛,这新规则还是有个 BUG。
USB 3.2 速率是 20Gbps,USB 4 Gen2×2 速率也是 20Gbps。
换言之这俩放在标签上,一样叫「USB 20Gbps」。
那咋分……
反正嘛,USB-IF 乱改名的老毛病,还没彻底根治。
数码圈还有不少「命名鬼才」
其实数码圈里,乱命名的除了 USB-IF,还有不少厂商爱这么玩。
最近一段时间最闹腾的,应该还得数红米的「1.5K」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