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国泰君安证券,徐乔威、张越)
1. 工控自动化可提高生产效率,下游应用广泛1.1. 工控自动化市场规模巨大,有望实现稳步增长
工控自动化提高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产品种类丰富,应用广泛。 工控自动化是指通过运用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等手段,使 得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在不需要人工直接干预的情况下实现自动加工、 连续生产,并对该过程进行监测、控制、优化和协调,从而提高生产效 率、保障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以及确保生产安全。工控产品多种多 样,按功能可分为控制层、驱动层、执行层、传感层,根据产品用途不 同应用于不同生产环节,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全面控制和管理。产品应 用领域广泛,可分为 OEM 型行业和项目型行业,其中 OEM 型行业主 要有风电、机床、电梯、纺机、包装、电子制造等;项目型行业主要有 电力、石化、油气、汽车、建材、冶金等。
工控自动化推动产业升级,未来有望不断增长。工控自动化涉及技术广 泛,包括机械、电子、计算机、信息通信、智能控制等多个领域,是技 术密集型行业。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工 控自动化的智能化水平逐步提升,是制造业转型升级重要动力。我国工 控行业市场规模逐年增长,2017-2022 年市场规模从 2322 亿元增至 2963 亿元,CAGR 达 5%,2022 年增速较低,为 1.37%。随着制造业智能化 转型,新技术日趋成熟,国家对于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支持 加大,以及人口红利消退、人工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工控自动化行业 将获得更多发展机遇,预计市场规模将随之增长。
1.2. 半导体、锂电等下游行业高增,工控行业成长动力强劲
1.2.1. 下游应用领域分散,OEM 与项目型市场稳步发展
工控自动化行业下游需求多元,市场分散。工控自动化涉及制造业的方 方面面,单一行业占比不高。OEM 市场包括:机床、半导体、电池、包 装、纺织、工业机器人、暖调空调、电梯、物流、起重、橡胶、印刷等。 项目型市场包括:市政及公共设施、化工、石化、电力、冶金、汽车、 采矿、造纸等。2023Q1 机床、半导体、电池、纺织分别在 OEM 市场占 比 19%、10%、8%、6%,化工、市政及公共设施、石化、电力分别在项 目型市场占比 25%、19%、10%、9%。
工控行业稳步发展,下游高景气行业旺盛需求有望推动市场逐步复苏。 2023Q1 工控市场受下游复苏迟缓影响,整体同比-1.9%,项目型市场表 现较好,同比 1.3%,其中化工、市政、汽车等行业增长较好。2023Q1 受下游消费需求复苏缓慢,以及包装纺织等行业出现出口萎缩等原因, OEM 市场景气度回落,同比-6.6%。长期来看,锂电、光伏等先进制造 业处于高景气阶段,对工控设备需求持续增长,制造业长期转型升级趋 势也将增加对机床、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传统制造业需求有望进一步释 放。预计项目型市场有望保持稳步增长,OEM 市场有望恢复增长态势。
1.2.2. 半导体、锂电势头强劲,机床、工业机器人稳步增长
数控机床市场规模恢复增长,推动工控行业发展。数控机床是一种机械 加工设备,而工控自动化产品是用于控制和管理机械加工设备的电子设 备和系统,两者紧密相连。全球市场中,数控机床保持稳定增长,2017- 2021 年全球市场规模从1342 亿美元增至1648 亿美元,CAGR为5.27%。 我国数控机床在 2020 年受到宏观因素影响,市场规模下降至 2473 亿元, 同比下降 24.37%。2021 年规模回暖至 2687 亿元,预计将保持增长趋势。 未来随着数控机床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以及对于精度和速 度的要求提升,机床所需的工控自动化产品也将不断扩展和升级。同时 由于数控机床和工控自动化产品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这将使得工控 自动化行业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半导体设备市场高速增长,带动工控自动化行业扩张。随着 5G 网络、 物联网、云计算等大量新兴应用场景的兴起,智能计算机设备的快速普 及,技术创新推动以及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半导体市场 规模迅速扩张。2021 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达 1026.4 亿美元,同比 增长 44.18%,我国半导体市场规模达 296.2 亿美元,同比增长 58.23%。 半导体属于微精密机械加工领域,其制造工艺对于精密性要求高,需要 使用自动化控制系统确保生产质量,对于自动化产品有着较为广泛的需 求。预计未来半导体设备的快速增长将助力工控产品的市场规模扩大。
工业机器人呈现增长趋势,工控设备需求随之增长。工业机器人具有高 效、精确、可靠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物流业、医疗行业和服 务行业等领域。2021 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为 175 亿美元,同比增 长 25.90%,2017-2021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从 46 亿美元增至 75 亿美元,CAGR 约 13.00%。工业机器人和工控自动化产品不可分割,机 器人需要自动化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自动化检测系统、视觉系统 和通讯网络等支持其进行工作,这些系统需要使用工控自动化产品实现。 随着制造业发展和智能化转型,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未来工业 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保持增长,将直接带动工控设备需求提升。
锂电池设备高景气发展,促进工控行业增长。随着国家碳中和相关政策 和新能源汽车政策的出台和推广,我国锂电池设备市场需求量大幅增加。2016-2022 年市场规模从 147 亿元增长至 1000 亿元,CAGR 为 37.65%, 其中 2022 年同比增速达 70.1%。工控自动化产品的应用可帮助锂电池设 备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制造过程的稳定 性。预计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增长,带动动力电池装机量快速提 升,锂电池设备需求量将持续攀升,有望拉动工控行业市场规模提升。
1.3. 工控自动化行业长期向好发展
人口红利消退,催生机器代人需求,促进工控行业长期增长。我国面临 招工难、招工贵的局面,人口红利优势推动了过去几十年我国制造业的 迅速发展,但目前该优势正逐步减弱。2021 年我国 65 岁以上人口的占 比比例为 14.2%,我国已逐步进入“老龄社会”。同时,近年来我国劳动 力成本持续上升,2021 年城镇居民平均工资已超 10 万元。在人口老龄 化趋势下,制造业倾向于使用自动化程度更高的生产设备替代劳动力, 以抵御人力成本上升的不利影响,工控自动化设备需求将不断增长。
工控自动化行业有望受益于制造业复苏。工控行业受制造业投资等宏观 经济形势影响。一方面,制造业是工控自动化产品行业的主要应用领域,制造业的投资情况和产出水平都会直接影响到工控行业的市场需求和 发展前景。另一方面,工控自动化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需要不断的 技术创新和研发,对资金支持有较高依赖性,而宏观经济形式会影响投 资者和企业的投资态度,从而影响资金来源。2023 年 5 月制造业采购经 理指数(PMI)为 48.80%,比上月下降 0.4 个百分点。大、中、小型企 业 PMI 分别为 51.5%、48.0%和 47.9%,较上月分别变化 1.4、-1.8 和2.8 个百分点。随着下游需求逐步复苏,制造业景气度上行,经济有望持 续向好。
制造业转型升级,助推工控设备渗透率提升。随着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 的加剧,传统的低成本、高投入、高污染的制造业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 代经济发展,并且面临着能源、环境好而资源等方面的约束,产业转型 升级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此外,近年来我国制造业面临的外 部环境不确定性提升,需确保我国供应链安全稳定,通过产业升级实现 核心技术、零部件的自主可控,降低对海外供应链的依赖。随着我国制 造业积极转型,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保持为正,高端制造业快速发 展,产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对工控自动化设备需求增多,有利 于工控自动化行业的长期发展。
2. 控制、驱动、执行层覆盖工控自动化领域2.1. PLC:小型 PLC 多用于 OEM,中大型 PLC 多用于项 目型
PLC 是一种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化技术集于一体的数字运 算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即主要 应用于工业控制的可编程控制器,目的是通过自动化完成工作任务。 1969 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基于通用汽车公司提出新一代控制器应具 备的条件,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序控制器,并应用在通用汽 车公司的生产线上。随着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80 年代 后,PLC 的中央处理器已经开始广泛使用 16 位甚至 32 位微处理器, 输入输出模块和外围电路也改用大规模甚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我国 从 1974 年开始研制开发可编程序控制器,1977 年开始应用于工业;现 如今,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及对其进行调试维护是技术人 员须具备的的基本能力。
PLC 主要由电源、CPU、存储器、IO接口、功能模块和通信模块组成。 电源通过释放 10%至 15%范围内的交流电压,将 PLC 连接交流电网从 而正常工作。CPU 即中央处理单元,通过总线与储存单元、输入输出接 口等相连;作为 PLC 的核心,不断采集输入信号,执行用户程序,最后 刷新系统输出。IO 接口即输入和输出接口电路;输入接口电路将按钮、 行程开关或是传感器产生的信号发送给 CPU,然后由输出接口电路将 CPU 传出的信号发送给动外部执行元件,从而控制电器通电或断电。
PLC 可根据输入/输出点数分为三大类。输入/输出点数与程序存储器容 量需求成正比,即点数越多,控制关系越复杂,对程序存储器的容量 要求也就越大。小型 PLC 和中大型 PLC 相比,体积小、价格低,但功 能较为单一,且 IO 接口点数少于 256 个,适用于较为简单的生产系 统;中大型 PLC 在较为复杂的逻辑控制生产系统、连续生产过程控制 和大型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中更为适用。
全球 PLC市场增长相对稳定,中国 PLC市场保持稳步发展。在工业4.0 和计算机技术升级的带动下,PLC 全球市场规模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基 于 PLC 在工业领域应用的广泛应用,2021 年全球 PLC 市场规模达到 112 亿美元,2017-2021 年 CAGR 为 5.55%。我国 PLC 市场从 2020 年开始 逐步复苏,2020 年增幅达到 12.1%,2017-2021 年 CAGR 为 5.74%。2021 年 11 月,工信部发布《“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聚 焦工业控制系统,推动制造企业侧安全检测与管理系统等安全功能开发, 加快在重点行业的应用,为中国 PLC 的发展打开上行通道。
PLC 行业集中度较高,日系、欧美和国产三方纷争。PLC 市场由国外 龙头企业主导,西门子、三菱和欧姆龙的市场份额位居我国 PLC 全类 型市场的前三位。2021 年我国小型 PLC 的 TOP2 约占 49%的市场份 额,我国的小型 PLC 市场竞争格局相对分散,呈现一超多强的市场模 式;汇川和信捷分列第五六位,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我国的中大型 PLC 市场集中度较高,2021 年 TOP3 占据超过 70%得市场份额;其 中,作为行业的领跑者的西门子在我国小型 PLC 和中大型 PLC 市场中 都占据着龙头地位,约占中大型 PLC 市场份额的 48%,三菱和欧姆龙 在中大型 PLC 的市场占比皆超过 10%;我国中大型 PLC 市场基本属于 国外龙头的舞台,随着国产企业加速发力 PLC,国产厂商份额有望持 续提升。
2.2. DCS:集散控制系统稳步增长,下游集中于化工、电力
DCS,又称“分散/集散控制系统”或“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是实 现控制生产全流程的“工业大脑”。DCS 控制系统由输入输出模块、通 信模块、控制器和人机界面组成,用于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数据采集、 控制和监视功能。我国 DCS 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 世纪 80 年代到 90 年代,随着我国重化工业的发展,对 DCS 系统的 重视程度也不断提升;国内许多企业和技术人员克服资金和软件工程 难题逐渐开始对 DCS 系统进行研发和生产。第二阶段是 90 年代中期到 2000 年,DCS 的部件除功能模块外,其他硬件也开始向标准化方向发 展,网络可以直接使用以太网,研发难度大幅度降低;同时,政府也 加大了对 DCS 项目和资金支持力度,虽然我国 DCS 的规模和结构成熟 度上还落后于进口水平,但已初步实现了规模化生产。第三阶段是从 2000 年至今,国产 DCS 技术水平逐渐赶上进口品牌的技术,进入快速 增长期。
DCS 市场规模稳步增长,本土品牌不断发力,与外资争夺国内市场。 2019 年 DCS 市场规模为 87.43 亿元,同比增长 7.17%,受宏观经济因 素影响,电力和建材等项目的减少使得项目型市场对 DCS 市场的驱动 力降低,从而增速出现下滑;2020 年受到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和石油 价格*的影响,DCS 市场规模预计会震荡下行。2016 年本土品牌在 我国集散控制系统行业中的市占率为 46.4%,在国家政策扶持和战略选 择等因素的影响下,本土品牌的市占率不断提高,2021 年本土品牌的 市占率增长至 55.7%。欧美系、日系和本土品牌是我国 DCS 市场中的 主要玩家,本土品牌以中控技术和利时为代表;外资品牌以艾默生、 ABB、西门子、霍尼韦尔和横河电机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