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花呗将全面接入央行征信系统”话题登上微博热搜。近日,很多用户都收到了“花呗服务升级”提示,显示用户需签署《个人征信查询报送授权书》,同意授权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查询/报送相关信息。对此,花呗方回应称,在用户授权的前提下,花呗的相关信息会逐步纳入征信系统。保持良好的使用习惯,不会影响征信记录。
近年来,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习惯了将花呗用作“支付工具”。一方面,使用花呗只要按时还款,并没有什么利息,且还可以一定程度满足分期付款、超前消费的需求;另一方面,很多人乐于把自己的钱放到余额宝等理财产品里去产生收益,然后使用花呗进行日常消费,这样可以一举两得。但事实上,使用花呗本质上仍是一种互联网借贷行为,只是因其使用灵活性、便利性,让人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对此,我们需要厘清认知误区,清楚认识到花呗是一种互联网信贷服务、消费金融产品。
花呗入征信其实无需大惊小怪。从国际经验看,数字信贷服务纳入征信系统是大势所趋。作为金融产品,花呗接入央行征信系统,是管理升级、规范发展的必然。事实上,花呗从去年已开始逐步、有序推进接入征信。据了解,此前,微粒贷、京东白条等也已经接入了央行征信系统。有人说,花呗入征信会影响个人贷款,这算得上一种误读。因为对于守约守信、按时还款的用户来说,其实大可不必担心;并且,良好的花呗使用记录反而能够成为用户经济实力和信用水平的证明。
在笔者看来,花呗入征信不失为一件好事。从社会层面看,依托花呗庞大的用户基数,将数以亿计的“信用白户”纳入国家的征信体系,有助于建立更加全面、精准、细化的信用体系。从经济运行看,对于互联网信贷甚至整个金融行业来说,花呗入征信能更好地为金融机构服务,未来部分不良用户的套利空间也将会降低,有助于更好地规避风险。对用户来说,社会信用体系的逐步完善、个人征信系统的覆盖场景逐渐补全,有助于个人未来获得更精准、更优质的金融服务;同时,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纳入征信,有助于提升社会信用意识,让更多人重视自己的“经济身份证”,减少违约失信行为的发生,引导理性消费。我们不妨以花呗入征信为契机,在建构信用消费、建设信用社会上迈开更大步子。 (张冬梅)
来源: 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