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近日,浙江嘉兴桐乡市公安局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一KTV包厢内,存在淫秽色情表演。取证调查后,公安出动150余人,在涉事KTV查获各类嫌疑人143人。
经查,今年以来,KTV为招揽生意,增加营业收入,招募“公关”有偿陪侍,在场所内开展淫秽色情表演。目前,涉案场所已被关停。15人因设宴组织淫秽表演罪,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其余人员仍在深挖中。
也许你会感到疑惑,难道这些消费者,他们不知道有色交易的违法的吗?这些KTV组织者,他们为什么在明知道犯法的情况下,仍然还要经营这样的交易?
美国心理学家卡普曼认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这样的三角戏剧角色:受害者、拯救者和迫害者。人们会在这三种角色中不停地切换,而当你扮演了其中一个角色时,周围的人为了维持这个三角的平衡,就会无意识地扮演对应的角色。
受害者的立场是“可怜我!”他们感到受害,被压迫,无助,无望,无能为力,并且似乎无法做出决定,解决问题。
受害者会认为自己地位低下。潜意识固执地认为“我的痛苦是你造成的。”
比如说,在这些KTV消费者的家人眼中,自己和消费者就是受害者,KTV的经营者就是害他们家庭的罪魁祸首,是迫害者。他们不但违反法律,而且使得自己的家庭支离破碎。
迫害者会坚持说:“这都是你的错。”他们会控制、责备、批评、压迫受害者,贬低别人,把别人看得低下、不好。
比如,KTV经营与组织者会认为来这里消费的消费者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他们会责备消费者的家人无能。
拯救者的口号是:“让我帮助您”。他们是事件推动者,如果不去救援,他们就会感到内疚。拯救者也是把别人看得较低下,认为他们必须帮助受害者,受害者是弱小的,无法自己解决问题。因此他们是从较高的位置提供别人帮助。
比如在公安机关、舆论大众、KTV消费者家人眼里,公安机关无疑是拯救者。他们为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家庭美满而与经营者(不法分子)和消费者做斗争。
同时,舆论大众也是拯救者,消费者可能因为舆论“浪子回头”,公安机关也可能因为舆论压力更快地展开办案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