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光机保养视频教程,抹光机维修视频教程全集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7 05:55:10

文 | 秦明;编辑 | 石亚琼

近三年以来,建筑业伴随着如BIM云平台、AI辅助设计、工业化建筑、智慧建造、绿色节能、BIPV、房产税、PPP、城市更新、新基建、建筑碳中和、REITs等热词,呈现一股数字化创变气息。

与之息息相关的建筑科技,已悄无声息地渗透到了行业的各个角落,由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机器人、VR/AR、BIM等技术理念驱动,落地房建、路桥、市政、交通、能源化工、水利核电等不同场景。

可以说,建筑每个环节不仅都是万亿级市场,也往往事关国计民生。

中国的基建能力与速度全球领先。根据国家统计数据,2020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为26.4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7.2%,即使在疫情期间,体量也几乎没有受到影响。尤其是在“火神山速度”下,全民见证了3万多平方米的体量,10天便可完工的奇迹。

但在全球建筑业数字化的浪潮里,中国建筑“数”度依然落后于发达国家。根据中国建筑行业协会统计,在2018年,我国建筑信息化占总产值的比例仅为0.08%,而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投入可达1%,投入比不到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根据麦肯锡、Gartner等数据,在整体数字化水平层面,中国房地产行业排名仅比农业稍高,而建筑业排名直接排行垫底。

抹光机保养视频教程,抹光机维修视频教程全集(1)

MGI行业数字化指数(来自金蝶)

建筑业数字化意义重大。人口红利递减、管理过程粗放、安全生产形式严峻、产业链参差不齐、缺乏有效的数据资产等都是建筑业必须直面的问题,数字化转型也逐渐成为一条引导建筑业持续实现合规、避险、降本与增效的价值途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今天全行业对于建筑数字化和创新的关注。

根据36氪数字时氪研究团队发布的《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价值指南》表示,行业要享受数字化红利需要满足四点要素:一是GDP占比高,利润率低,产业链冗长;二是行业大体量玩家相对较多且成熟,市场集中度高;三是依赖网络规模,有去中间化需求;四是政策、行政力量对行业影响较大。

一方面,未来10年,建筑业很可能通过使用数字化、科技产品、去中间化等手段,促进整个产业降本增效。

另一方面,创新仍是驱动这个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资本买单的重要方向。从资本市场来看,据天眼查数据统计,近10年,建筑业有资本运作且未IPO上市的企业达6836家,其中,2021年参与融资的企业达1046家,金额在千万级以上的有232家,分布在生产制造、工程SaaS、软硬件服务、装修资管等多个领域。

因此,这个时间点,我们从产业链各环节角度出发,拆解分析了各细分行业的现状格局,盘点了国内相应的未上市细分企业和新动态,希望为关注此赛道的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一、产业链拆解

宏观层面,建筑业产业链的上游是泛建材行业,涉及钢铁、水泥、玻璃等体量较大的市场,建设所需设备又涉及到工程机械,运行需要金融机构的支持,其下游为地产企业、政府及工程建设单位等。

从建筑全生命周期角度来看,建筑科技主要围绕建材生产、设计建造及运维管理等环节展开,其中也包括各类软硬件设备提供商,第三方技术平台、供应链服务商等。相应的,我们拆解出市场中常见的几类赛道与具体业务方向。

抹光机保养视频教程,抹光机维修视频教程全集(2)

建筑业产业链拆解(36氪制图)

根据行业信息与公开报道,我们也初步归纳出78家建筑科技类的创业公司。总体来看,超80%的企业分布在C轮融资(不含C轮)之前,处于初创及发展期的阶段,彼此定位在不同的细分赛道中,深耕相应的业务场景,下面也会分类谈到。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医疗健康、芯片、网络安全、商业航天、先进制造等领域的技术高度要求,建筑行业考量的角度更注重方案能实实在在解决建设过程的实际痛点。其次,创业者多半都是从业务出身,也透露着行业特有的气息。

抹光机保养视频教程,抹光机维修视频教程全集(3)

建筑科技部分非上市企业

二、行业及细分赛道

01 建材行业

在科学技术史上,创造发明的落地往往取决于材料技术的应用与突破。

所谓建材,主要是指土木与建筑工程材料,可分为结构材料、装饰材料和某些专用材料,涉及水泥、砂石、钢材、铝材、石材,还有洁具、门窗、玻璃、特殊墙板、管材、涂料以及防水、保温、绝热等功能性材料。

据工信部、前瞻研究院数据统计,2019年,我国建材行业市场规模达10.4万亿元。2020年规模化建材企业完成营收5.6万亿元,同比增长0.1%,整体效益稳中有升。其中,水泥行业营收9960亿元,与疫情、地产缩水和煤价变化等因素有关,下降了2.2%。

水泥、钢铁作为其中的材料大户,是近几年数字化转型的重点领域。其中,华新水泥、海螺水泥、洛阳中联、南方水泥、天瑞水泥等不少传统企业在与华为、中国电信、海康威视等一系列服务商的合作中,均在产线升级、质量控制、能源管理以及双碳减排等方面持续升级。一个个智能摄像头与传感在线监测设备的应用,使得巡检工人更加高效;破包、残包通过视频识别自动分拣;智能机器人也会自动进行计数装车……

钢铁行业亦然,如宝武、沙钢等企业也不断从工业互联网平台、产线智能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以及技术装备产品自研等方面不断转型与突破。

从建筑形成角度出发,更多的是挖掘如在商砼、五金、钢材、部品部件生产、装修建材等环节中的创新企业。一方面这里面仍有着庞大的市场规模;另一方面,这些分支行业非常传统,产业链涉及工厂、经销商、个体户,形成小而多的分布格局,供应链不完整,数字化程度底。

当然,建材市场中存在不少上市企业,它们分别在陶瓷、涂料、玻璃和功能材料上拥有较大的规模,主要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属于综合性企业。在创新企业层面,当前75%以上的公司都是在近五年内成立的。由于上游材料易受下游市场需求影响,装配式装修技术这一链条上的创业公司居多,其次便是传统门窗、幕墙、商砼、钢筋等细分专业的创新者。

抹光机保养视频教程,抹光机维修视频教程全集(4)

部分建材上市企业统计

可以明显捕捉到,当前的突破方向是围绕材料研发、产线生产优化与供应链管理三者进行。随着双碳政策的推进,研发新型节能材料、产线降碳优化,包括业务云化,跑通供应链,机会较多,包括光伏玻璃、绝热材料也将成为新兴链条。

(1)生产制造

迈思科技,2018年,专注于打造建筑业钢材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数字化和产业链互联平台,目前集软件开发、智能硬件研究及销售服务于一体,为路桥、隧道、市政、房建工程提供钢筋全流程解决方案,核心产品包括钢筋智能加工生产管理平台、项企一体化钢筋数据管理平台、钢筋原材溯源管理及钢筋贸易数字服务等。

信之威,2018年,智能商砼物联网系统SaaS平台服务商,聚焦整个混凝土生产运输过程的全面管理,帮助商砼行业解决调度管控、级配优化、运输调整,账单交易和政府监管等问题。公司当前服务于单个企业的搅拌站、大型集团的商砼产品加工厂以及施工单位智慧工厂的场景建设。

筑峰科技,2017年,建筑幕墙数字化基础设施,以“筑峰云筑”幕墙大数据平台为基础,以生产端材料之星和设计端设计之星软件为数据载体,通过云端数据存储和交换,实现材料方与设计方的数据互通,再引入施工端轻量化项目平台,形成打通设计、施工、生产全链条闭环的产品线。未来也将建立材料采购平台,切入数千亿级的交易与金融服务市场,贯穿整个产业链。

中寓装配,2018年,专业从事装配式内装部品部件的系统制造,重点聚焦建材及部品部件的研发、智能流水线的优化与大型制造基地的建立,已实现了产品大规模批量生产和供应,广泛应用于公寓、酒店、商业空间、商品住宅等众多领域。

万华禾香板业,2017年,近期完成数亿元战略融资,无醛人造板的生产,已在全国建成8个生产基地,年产能230万立方米,并将业务拓展至定制家居生态产业区的建设与运营。未来计划整合“无醛添加刨花板”、“板材饰面”、 “智能定制家具”、“绿色工业化定制家装”四大制造体系,在全国建设20个产业集群。

五和土木,2014年,主要产品为“可弯曲”混凝土,其竖向变形能力是普通砼的200倍,业务涉及建筑设计咨询、加固技术服务、新材料销售。工程案例涉及中小学校舍加固、危旧房改造、文物保护修缮、政府办公楼和军队营房加固改造等项目,并成功解决国内首例唐墓壁画整体搬迁技术难题。

华磷科技,2016年,开发生产以水泥、其他改性材料为原料的装配式高强墙板及部品构件,年生产能力可达1000万平方米,其产品因具有强度高、重量轻、耐火、耐侯、抗震、隔音等优异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外墙、内墙,景观,垂直绿化、市政道路/透水地面、装配式围墙、低层装配式建筑等领域。

(2)平台服务

掌上辅材,2017年,家装辅材一站式供应链平台。上游链接品牌供应商,下游服务工长及装修公司;中间环节通过新技术进行选品采买、物流仓储、销售售卖,搭建辅材产业链服务体系。未来尝试突破辅材单一供应链,向主材、设计、获单等方面延伸。

中装速配,2019年,使用Costco模式做建材主材供应链的公司,旗下包括建材电商平台"中装商城"和在线营销系统 、在线设计系统等SaaS工具,收入包含SaaS服务费和电商平台的建材销售收入。

小胖熊,2013年,专注于为装修行业提供全品类辅材供应与配送的生活应用软件,服务于房东、装修队长、装修公司,主要提供装修设计、辅材、主材等一站式建材采购、配送以及售后服务。

硬库科技,2020年,专注于五金建材行业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以“为用户更快找到合适的货源”为切入点进入交易,平台上线于2019年,运营一年以来,入住五金店家量已超过1万家,月GMV已达数千万,较今年年初增长10倍,保持月度约50%高速增长。

虹蚁科技,2018年,通过平台链接门窗店和加工厂,赋能小B端客户,搭建了定制门窗接单、上门测量、安装、验收、售后服务全环节的标准化体系。

公装云,2016年,公共建筑装修交易管理平台,已打造了通用版项目管理工具“公装宝APP”,提供成本、进度、收付款、签证变更、出入库、工作汇报、质量安全、审批、任务、结算等实用工具;原“投招标撮合平台”转型为自营建材供应链平台,平台积累了大量的材料商资源,为公装企业提供建材。

网筑集团,2011年,泛建材供应链SaaS服务,旗下拥有绿城电商、屋牛电商、仟金顶三家公司,助力企业实现从上游原材料采购、生产、仓储物流,到下游产品的分销、销售、安装及售后等各环节的全程运作管理,优化产品的供应渠道。

02 设计行业

建筑设计属于智力密集型行业,“重人力、轻资本”,需要从上游吸引人才、采购软硬件设备,向下游输出设计或咨询服务,如建筑设计、物理环境设计、结构与MEP设备设计。

当前,行业参与者众多,各省市均有相应的设计院,基本形成以少数大型设计企业(包括国有、民营和外资)为主导,大量中小型设计企业为辅的市场竞争格局。业务经营模式主要分为专项设计、综合设计、全过程工程咨询和工程总承包等。

由于服务半径与制度划分因素,当前建筑设计行业集中度相对偏低。据住建部数据,长江证券整理,2018年建筑设计市场龙头市占率仅5.8%左右,行业CR10仅25.8%。另外,2019年建筑设计收入总规模在1562亿元左右,反映了建筑设计轻资产模式下的市场规模特点。

如今,建筑设计行业发展,与地产开发投资、创新技术两方面强相关。一方面随着开发投资告别爆发性增长,稳健成为常态,竞争逐渐激烈;另一方面,在装配式建筑、BIM技术、绿色建筑、建筑智能化等创新技术和理念背景下,对于部分在技术实力、人才储备、融资能力上存在劣势的企业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可能性,市场将进一步引导行业洗牌*。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作为建筑业的数据接口,改变了传统CAD形式的点线面几何信息存储方式,拓宽了信息维度,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变革。

过去10年间,BIM技术在业内经历了从大量排斥、引起争议到不断认可、遍地应用的阶段。根据BIMBOX《2020年中国BIM草根报告》,目前已超90%的企业已了解或在使用BIM,其中超70%建立了BIM中心,BIM越来越已成为解决建筑领域复杂场景的必备技能。

虽然现阶段设计院仍主要通过二维图纸展现其设计产品,但有理由相信,随着BIM相关标准与规范的推出,尤其是AI、AR/VR、云计算等带来的革新将带动新一代建筑设计方式。

现在,我们也能很明显能感觉到,民建中的BIM创新应用已基本饱和,翻模只是过渡,现已走向2D/3D的融合阶段,平台化与BIM正向设计成为了大趋势,基础设施、CIM级工程价值点开始爆发。另外,传统设计企业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也逐渐褪去,行业内部资源逐渐彼此配置与流动。

需要提及的是,工业设计软件是国内的短板领域之一。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民用建筑软件以Revit为主,工业建筑软件以Bentley和PDMS为主,钢结构软件以Tekla为主,相比之下,国内自主研发的软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如今,受中美摩擦带来的影响,国产CAD/CAE市场既上世纪80、90年代后逐步又开始被重视起来。

关联的上市公司有两大类,一类是民营建筑设计企业,包含华阳国际、筑博设计、中衡设计、尤安设计、汉嘉设计;另一类是软硬件提供商,如产业巨头广联达,包括盈建科、品茗股份与恒锋信息分别在数字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建造、智慧城市等信息化领域有独特优势。

创新企业也分别从各大场景推出相应的软硬件设施,将工程经验与固有规则转化为设计语言,满足要求的同时,又注重与用户的交互体验。当然未上市企业如构力、鲁班、斯维尔、广厦等企业已在行业细分领域具有较深的积累与竞争力。

小库科技,2016年,通过云端智能建筑信息模型及相应工具,为建筑设计端提供“智能设计云平台”;为开发投资端提供“看地→定位→强排→测算→审查决策”AI解决方案;持续研发建筑产业AI应用产品系列,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AI解决方案。

品览智造,2018年,为地产企业和设计院客户提供AI设计服务,客户可以通过上传建筑方案图纸自动生成并完善施工图。公司采取按每建筑平方米向客户收取服务费的付费模式,目前已完成了水暖电三个专业的住宅施工图设计AI研发,总计与10家设计院签约,同时有超过100家设计院正在测试及使用筑绘通产品。

构力科技,2017年,提供建筑行业专业软件及集成应用解决方案,创造了PKPM、ABD等知名软件品牌,其中PKPM结构设计软件市场覆盖度达95%以上。目前公司已形成PKPM BIM平台,结构、装配式、绿建、铝模等建筑全产业链的集成应用系统。

鲁班软件,2001年,致力于BIM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近年来专注打造企业级工程管理数字平台(Luban Builder),以及可承载园区级或城市级的BIM、CIM开发者平台(luban Motor),其工具级建模算量软件装机用户量超过100万。

斯维尔,2000年,提供BIM及绿色建筑咨询服务、信息化解决方案,已形成涵盖工程设计、工程造价、工程管理、智慧政务、智慧建造五大产品线。目前已在全国30多个省市地区成立了分公司或授权经销商,核心业务是工程算量造价。

广厦科技,1996年,专业从事建筑结构设计软件研发,主要产品是基于Revit二次开发的广厦建筑结构CAD系列软件,已被全国超过万家设计单位、科研单位、高等院校采用。

数巧科技,2016年,一家致力于开发国产自主的云端CAE仿真软件和协同研发平台的工业软件公司。从研发在线CAE前后处理系统切入,逐渐推出一系列基于云原生B/S架构的CAE软件产品。

嗡嗡科技,2015年,专注于装配式建筑BIM软件,通过在Revit平台的二次开发,打通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构配件生产、物流管理及后期运维等数据;在装配式整个生命周期中提供用户行为、虚拟大数据等衍生软件服务,平台管理应用服务等。

红瓦科技,2015年,专注于BIM软件开发,已基于Revit自主开发族库大师、建模大师、协同大师系列产品,总装机量超50万,企业用户近2万家。合作客户涵盖大型房产公司、施工企业集团、设计院、工程咨询企业、BIM咨询服务公司及高等院校等。

迅维智能,2016年,数字孪生底层工具提供商,从2013 年起研发国产CAD图形引擎和BIM设计软件。目前的重心,一是在CIM数字城市的存量建筑建模,结合数据管理和仿真做运维管理(水淹分析,应急,乘客导航,客流分析);二是正向设计ABIMO,面向TO B提供建模工具的深度定制和odm。

03 工程建设

建筑产品的建造过程涉及“人机料法环”的相互作用,环环相扣。要实现整个建筑业的数字化,人员、机械设备、原材料、工艺工法、相关环境法规等管理都需要纵向一体化打通。

在存量市场下,传统施工企业正不断采取数字化的手段去管控成本和风险。比如不同场景的SaaS平台应用,基于BIM数据的可视化管理方案以及新技术带来的工艺升级等,也包括建筑机器人、装配式建筑与信息化、AI辅助质量监测等,工程建设的边界不断在扩大,“深度结合业务场景 技术跨界融合”成为了主流

(1)劳务与设备管理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9年全国有5437万建筑工人从业,贡献了约7.5万亿劳务产值。然而,在劳务市场中,传统的招工模式是包工头从建筑公司获取分包项目,再通过老乡或熟人介绍来招募工人,经常出现招工方招不到人,而工人也长期找不工作的情况。

去年,住建部发文明确了要建立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系统,并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实时数据共享,逐步实现建筑工人公司化、专业化管理。配合着《2020年建筑行业大数据分析报告》提到的数据,2020年中国施工企业中标项目数约为122万个。可见,政策导向与行业现状下,规范化劳务市场成为一个切入点。

工程机械行业,上游主要是原材料和零部件厂商,如钢材、液压系统、轴承、轮胎等;中游是工程制造企业,如三一重工、柳工、中联重科,提供挖掘机、起重机、推土机等产品;下游覆盖了各类基建需求,涉及到中铁、中交等企业。

根据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营业收入为7751亿元,同比增长16%,市场规模未来将持续走高。同时,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资料,2020年工程机械行业挖掘机、汽车起重机、机动工业车辆产品销售量分别达到327605、54176、800239台,比上年分别增长39%、26.1%、31.5%,工程机械主要产品销量创历史新高。

然而,据了解,今年下半年房地产和基建投资都在大幅下行,新开工面积已经处于过去四年来的新低水平,未来与此相关的工程机械产业链也将受到一定的波动。

目前工业领域相比于消费领域,在平台、交易模式、信用体系等方面存在严重滞后,很多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技术和手段较少在工业领域展开应用,诞生了众多产业数字化机会。如针对工程机械行业,第三方可切入开发设备管理系统,以及租赁平台的搭建等……

吉工家,2014年,连接建筑公司、工头、工人,进行劳务管理,帮助建筑工友更方便的找工作和记工记账,帮助工程项目快速招工。2020年吉工家平台上的工人记工金额超过400亿元,预计2021年记工金额将超3000亿以上。

墨斗科技,2018年,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建筑业的劳务效率,产品从微信小程序端切入,由数据驾驶舱、劳务实名制管理、施工管理、工人教育、智慧工地等板块组成,C端日活跃量达到6万以上,目前已在海内外超万个基建项目中应用。

智鹤科技,建筑行业物联网服务商,旗下核心产品“机械指挥官”通过无线智能终端 SaaS软件服务,对所有现场机械的进退场、施工、调度、结算全流程进行数字化管理,累计销售已超10万套,团队目前150余人。

知和家,2019年,灵活用工经纪平台商,垂直于蓝领群体,致力于招聘网络的搭建,连接企业级用工单位、劳务派遣公司以及劳务经纪人。疫情期间知和家完成了天使轮融资并搭建知小招app平台。

工云,2018年,工程机械租赁服务提供商,为客户提供起重吊装、物流搬运、土方和路面施工、混凝土施工、动力等多种设备的专业化、一站式租赁服务。工云的租赁小程序目前拥有入驻商家数百家,使用时类似滴滴,平台已覆盖工程机械设备38个类别的170多个产品型号。

众能联合,2016年,从事工程设备服务的B2B企业,为客户提供高空作业平台、起重机、叉车等多品类工程设备租赁及物流等多产品一站式解决方案。目前公司业务覆盖300多个地级市,建立了超过100个仓储物流和服务保障中心,搭建了物流、服务、备件、集采等全链路线上交易闭环系统,累计服务客户超过50000家。

三一筑工,2016年,工程装备制造商,目前,三一混凝土机械稳居世界第一品牌,大吨位起重机械、履带起重机械、桩工机械、掘进机械、港口机械稳居中国第一。在中国,三一建有长沙、北京、长三角三大产业集群,沈阳、新疆、珠海三大产业园区;在海外,三一建有印度、美国、德国、巴西四大研发制造基地,业务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2)项目与经营管理

据统计数据,2020年中国建筑业GDP占比为7.2%,建筑行业产值利润率为3.3%,其中行业信息化率仅约为0.03%,有46.2%的建筑企业尚未实现流程自动化。

如果用三维笛卡尔坐标系描述建筑产业的话,X轴代表阶段,如建材、设计、施工、装修、运维,Y轴表示新技术或新概念,如BIM、机器人、VR/AR、云计算、大数据、5G、PC、工业化、光伏等,Z轴表示工程类型,如水利、核电、市政、房建、路桥、交通、园林、能源化工、岩土等。

X、Y、Z轴之间形成的交汇点均属于不同的赛道,每个赛道也有对应的上下游关系,不同赛道的上下游之间有彼此联系,形成了纵横交错的产业链。

36氪数字时氪表示,行业满足以下四点最容易享受数字化红利:其一,GDP占比高,利润率低,产业链冗长;其二,行业大体量玩家相对较多且成熟,市场集中度高;其三,依赖网络规模,有去中间化需求;其四,政策、行政力量对行业影响较大。未来十年,建筑业也将通过使用数字化、科技产品、去中间化等手段,促进整个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中建、中铁、中交及各省市建工企业将成为行业数字化重要的推动力量。从公司架构来看,集团层、子公司、项目部三级彼此之间或自身内部需要深度结合业务需求,融入新技术,优化定义建筑企业的项目信息化管理模式。从产业生态来看,对于上下游供应方,也需要通过业务协作,达到项目或产业链上的价值应用。

建筑业数字化有两个主体,企业经营业务数字化与项目全过程管理数字化。创新企业主要从这两个方向切入,如在企业经营管理层面,提供业务上云服务,通过业务数据的集成来帮助建筑企业控制成本、降低资金与税务风险。在工程项目管理层面,从质量、进度、安全、成本进行管控,提供SaaS产品、平台或技术服务。

明建云,2018年,为建筑工程企业项目管理提供“业务在线 数据智能”的OA系统,包含成本、合同、资金、发票、税务等方面。公司产品集成在钉钉、微信等企业协作平台中,通过标准化模块降低服务成本与客单价,同时避开头部客户,服务于腰部建筑企业。目前已有几十家客户,复购率达到90%,预计在2021年底实现100家客户的签约与落地。

地厚云图,2015年,工程产业互联网SaaS。公司以单个工程建设项目为对象,采用标准化/非定制的SaaS平台服务,通过智能建造平台实现了“验收过程行为数字化 归档表格数字化”一体化,为地产、施工、设计和监理公司提供项目级的移动端平台服务。到2021年12月底,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九批工程项目数字化建造试点共120个项目,其中使用地厚云图-微瓴智能建造App平台项目75个,占比62.5%;数字化建造试点项目总建筑面积10384730.22平方米,其中使用地厚云图-微瓴智能建造App平台建筑面积6380300平方米,占比61.44%。

青铜建服,2017年,建筑安全AI服务平台,旗下有“青铜安全医生”、“青铜培训官”、“青铜智能安全帽”等安全产品八件套,覆盖项目安全状态诊断、现场安全培训、人员动态管理、企业级内部培训、设备管理监测等施工安全管理的全过程。此前平台用户已超过50万,合作施工企业数百家,在线运行的项目达到数千个,遍布全国各地。

益企联,2017年,工程建设领域企业云服务商,将传统“表单 流程”模式改为“数据 模型”的驱动模式,把数据采集的阵地延伸到了下游,包含业主、材料的供货商,分包的供应商,设备的供应商等,使交易环节、生产协作环节、收料供料环节在线上运行。

云建信,2015年,由广联达、清华控股共同投资,推出了4D Cloud PaaS平台,围绕着施工阶段的各个需求,对各阶段及各参与方进行自动、智能的管理和控制,在任何的时间点上,全过程的相关信息都可以去做提取、处理和应用。目前,重点拓展的商业化方向主要在地铁、大基建及市政板块等领域。

(3)可视化管理

2021年,元宇宙元年,往前推便是数字孪生、VR、AR、CPS、CIM与BIM,底层都需要将现实世界的元素映射到虚拟数字世界中,动机是通过数字模型实现对物理世界的动态检测与模拟仿真,完成价值收益。

可视化管理的要点是需要将二维或三维数据运转起来。BIM模型作为建筑实体的数据载体, 用于在设计、施工和操作流程中创建和管理数据。

BIM行业上游是各类云平台与软件提供商,当前软件层面严重依赖国际厂商,国产化率有待提升;中游是BIM建模、咨询或培训机构,主要提供BIM总体规划及应用等相关服务;下游是具体的应用场景,结合实际工程,承接中上游带来的数据价值。

工程领域的数字化转型,重点之一是要将三维数据运转起来,技术驱动力是三维图形引擎。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谈到,在技术上我国工业互联网行业的很多装备、软件,不能自主可控,其一大原因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图形引擎与国际水平有较大差距,是必须解决的“卡脖子”问题。

据了解,尤其在超大场景和精细化模型层面,国内已有的web端三维图形引擎的承载能力与运行效率明显不足,且对硬件的要求非常高,严重限制了精细的BIM模型数据应用于建设管理和运营维护阶段。

更进一步,由BIM到CIM级别的范围中,提升B/S架构的三维图形引擎性能,满足三维数据的快速更新和轻量化发布,平衡可视化效果和大数据处理之间的矛盾等,这些都是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广联达作为建筑数字化领域的龙头企业,基于自主研发三维图形引擎,在AEC领域具有较完整的产品线,涉及数字造价、数字施工、数字设计等领域。近10年来,外延并购成为公司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相继收购了梦龙软件、兴安得力、芬兰Progman、鸿业信息等,完善了在数字建筑产业链的布局。

从可视化应用场景看,传统SaaS软件大多从设计端或项目、企业级运维端管理场景切入,BIM数据在施工阶段普遍断层,施工BIM转为运维BIM后,数据准确性差,难以满足智慧运维建设需求,这也成为了一大痛点。

基于此,从国产引擎研发到BIM数据管理及其可视化服务成为众多创业者选择的方向。

秉匠科技,2017年,专注于三维图形引擎和数字化智慧管理系统研发,致力于为工程、智慧城市等领域提供可视化管理综合解决方案。公司围绕自主研发的“黑洞”三维图形引擎,打造了工程建设管理平台等系列产品,并已在大型桥梁、市政道路、轨道交通、水利水电、民用建筑等项目中深入应用。

以见科技,2018年,致力于为建筑全生命周期提供基于BIM数据的可视化管理方案与智能软件服务,核心是通过AR、AI等技术将BIM多维数据融入实景,提供基于BIM的施工阶段数据协同、进度质量控制,以及运维阶段可视化管理平台及方案。截止2021年8月,公司已服务中国大陆与香港、日本、新加坡等地头部建筑与工程企业超过300个项目。

飞渡科技,2016年,专注提供三维全域数据服务的互联网企业,致力于 BIM/GIS/CIM三维数字底板及高渲染可视化引擎等多种技术的自主研发,已完成了百余个数字孪生案例,包括城市级CIM、产业新城及园区、大型公共建筑、智慧市政、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等领域。

光辉城市,2013年,建筑XR、数字孪生、数字空间技术提供商。其自主研发的建筑XR设计平台Mars,已为国内国际超过1500家知名设计院、20万设计师以及全国近400所建筑景观高校提供软件云服务,现在全国17个城市设有分支机构。

椭圆方程,2016年,聚焦BIM loT技术应用,自主研发BIM轻量化核心引擎,相继推出BIM智慧运维、数字建造、CIM系列产品,为客户提供BIM全过程咨询、智慧运维系统的咨询、开发与实施服务。

葛兰岱尔,2012年,主要为工程建筑行业、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智能制造等领域提供GIS/BIM/3D轻量化核心技术支撑,已经为国内超过170家标杆客户提供了相关技术服务。

毕美科技,2010年,产品包含BIM沟通宝、毕美云、毕美信息管理等互联网产品,提供BIM专项咨询及技术实施服务。公司目前已成为深圳及华南地区有品牌及影响力的专业BIM咨询服务机构。

(4)建筑机器人

建筑机器人,属于特种机器人的细分种类之一,在建筑全阶段领域都有相应的应用。如设计阶段的无人机勘测,建造阶段的3D打印、砌砖及铺设工序,运维阶段的巡检、清洁场景等,甚至是拆除阶段的爆破机器人。由于机器人是工业制造的产物,相应一般较多应用在建筑建造与运维场景。

在整个产业链中,上游是核心零部件制造商,包括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与传感器等,这些部件具有高技术壁垒,因此也占据了近61%的利润;中游是建筑机器人本体制造商以及系统集成商,负责结构设计、部件组装及销售,机器人应用配套升级软件等;下游是相应的终端应用领域,分布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装修场景。

据头豹研究院统计,从2016年至2018 年,中国建筑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按销售额计)由0.3亿元增长至0.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41.4%。未来五年,预测将以47.9%的年复合率持续增长,并于2023年达到4.5亿元规模。

建筑机器人市场充满挑战与机遇。一方面,当前行业市场仍处于一片蓝海,由于研发投入高,跨度时间长,大部分处在实验室研发阶段,下游渗透率极低;另一方面劳动力老龄化带来的人工成本的增加,工程建设的高危性等都需要机器替代,工业化的建造方式对机器人应用也更加利好。

目前,中国建筑旗下子公司中建科技,以及北方创信分别在装配式建筑、装修领域开始布局机器人;新三板上市的特辰科技在机器人高空作业领域具有竞争力。同时,以碧桂园博智林机器人为代表的地产公司也在全产业链生态开始应用,多家开发商也陆续与科技公司合作研发,分别在3D打印、无人机领域布局。

鉴于上游本身属于高端制造业,基本被巨头垄断,创业公司的定位大多是在中下游挖掘细分应用领域,一类是基于施工工序,研发多功能化机器人;一类定位在工厂,提供机器人软硬件集成服务,并期望建立相应技术规则。

蔚建科技,2020年,专注于研发建筑类智能机器人。公司第一款产品是抹灰机器人,已累计实现数万平方米的实地应用,预计2022年第二季度前落地,也推出了一款钢筋机器人,用于建筑现场施工的钢筋裁剪定型。目前产品均处于升级迭代的研发阶段,创始人曾任职于日本发那科机器人研究所,专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十年之久。

帕梅艾尔,2015年,聚焦抹灰、石膏、腻子、喷涂、打磨等工作,其产品已在郑州、南宁、南通、邯郸、北京等地完成了20多万平米施工。公司当前商业化以机器人租赁(智能建造观摩会)、工地施工(承包工程)、大型建筑企业产品定制(合作开发)模式为主,未来将瞄准海外市场,针对不同国家的电压、电器、环保、运输、技术需求等进行定制化开发。

大界机器人,2016年,主要研究建筑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智能算法与人机交互的核心技术,专注于建筑工厂的机器人解决方案,通过输出模块化的建筑机器人软硬件系统,辅助木材、钢铝材料、金属板材、复合材料等传统工厂完成数字化升级。目前大界机器人已持续服务近百家建筑工厂,逐步形成矩阵式的云工厂生产体系。

筑石科技,2019年,以建筑特种机器人研发和生产为主的高科技创业公司,致力于将机器人技术和建筑业有机结合,形成具有专业建筑功能的特种机器人。公司在研和生产混凝土地面施工和建筑测量两大系列机器人产品,包括激光地面整平机、地面抹平机、地面抹光机和室内测量机器人等。

盈创建筑,2003年,建筑3D打印技术公司,主要业务为建筑部品部件的生产和制造,其中建筑相关部品部件3D打印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60%。

(5)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通过在工厂生产关键构件,经现场总体装配完成,分为装配式混凝土、装配式钢结构和装配式木结构三类建筑形式。目前装配式或预制混凝土(Precast concrete,PC)建筑应用最广,占总装配式建筑面积的65%左右。

设计标准化、制造工厂化、施工机械化、管理现代化是装配式产业的四大特点。相应的上游是原材料及设备供应商,中游以构件生产、装配式设计施工及装修为核心,下游是项目开发与物业管理。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25年我国的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在10.54亿平方米左右,随着技术的发展,成本的降低,以每平方米造价1950元测算,2025年我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规模将达到两万亿元。

在装配式建筑行业中,作业方式由工地延伸至工厂,现浇施工演变为总体装配。除了节点连接、构件设计、工艺工法等带来的技术问题外,更多的是全产业链协作管理方式的改变。当前,从设计、制造、物流运输到装配施工阶段,由于各专业独立,衔接处又有外包商参与,缺乏完整的产业链,使得过程管理粗放、协作效率低且成本问题突出。

其次,就装配式PC建筑市场而言,在需求侧,设计师主要通过手工离线式拆分设计,设计效率落后且协同繁琐周期长;在供给侧,工厂生产仍以定制非标准件为核心, 本质上是将工地现浇变为工厂现浇,增加了物流、摊销与管理等无效成本;在连接侧,从设计到生产全流程少数据协同,信息断裂连接。

对于钢结构,其与传统建筑相比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抗震性能好、节能环保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及基建领域。根据中国建筑金属协会公布的数据,2020年建筑钢结构产量8138万吨,同比增长8.14%,然而在建筑业总产值中占比3.07%,与发达国家30%左右的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空间。据华创证券,钢结构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张,预计未来十年CAGR近10%。

装配式行业的主要上市公司包含远大住工、中国建筑、鸿路钢构、精工钢构、东南网架等。其中,远大住工自主研发了PC-CPS智能制造管理系统,覆盖了PC业务的全流程。中国建筑拥有全自动智能预制工厂、智慧建造平台,其子公司中建科技在全国投资建设了20多个现代化的装配式产业基地。

披露的创新企业大都集中在PC建筑市场,分别从智能工厂、设计SaaS、新结构体系、节点连接技术切入,由单点向全局拓展业务。另外,在乡村振兴政策下,一部分企业定位在村镇市场,想要通过中低层装配式技术,改善农村面貌。

墨点狗,2016年,从布局大量智能工厂切入,致力于打造“管理 技术 平台”的CPS工厂现场一体化解决方案。过去5年,公司研发了数字化工厂及数字化工地系统,积累了样板工程数据,实现了单个智能工厂投资3000万,回本周期为1.5年的目标,验证了一体化精益管理模式的可行性。

大乐装,2020年,聚焦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细分市场,通过研发SaaS装配式设计软件,助力建筑企业完成从平面图到装配式模型的AI辅助标准化设计工作,注重云平台上的云数据流通,解决数据的离线问题,并通过自建分布式工厂及协同系统撬动产业供需链。当前的盈利来源于预制构件的销售与装配式设计及软件服务。

矩阵住工,2016年,自主研发了“轻质混凝土结构复合墙”结构体系,定位在乡村市场,进行设计、生产、运输、施工的全链条服务。平台主要使用类似卖车的4S店模式,客户在接触销售之后,可以预约到工厂中看板材,并自由选择房屋的外观、样式以及装修特点等服务进行排列组合,每个可选择的服务目前都有20种左右的模板。客户可以选择按照模板建造、也可以全定制。

途远,2019年,定位在乡村市场,致力于通过“黑科技智建 互联网智营 乡村振兴智库”进行全产业链整合。公司研发了Bolt PC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技术。途远旗下包含民宿预订平台“趣悠悠”、电商平台“途礼”。业务模式包含书屋、农庄、驿站、营地等。

安能绿建,2014年,工程建设服务提供商与绿色建筑节能解决方案商,产品涉及建筑节能技术、被动式超低建筑、装配式建筑等,主要管理人员来自部队的军转领袖。投资方包含国家开发银行发展基金、国投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基金等。

君道住工,2015年,致力于成为集装配式建筑研发设计、构件及配套产品生产、吊装服务、装配式内装于一体的绿色智能装配式建筑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已在华东、华中、西南等五大区域成立智能化制造基地以及配套工程公司,在全国建立了24个生产基地,产能设计达130万m3,拥有PC构件生产流水线及自动化系统。

岁友空间,2017年,是一家低层装配式建筑综合服务商,专注于旅游行业快装建筑产品和方案的综合服务平台。公司具有建筑产品的直接销售和租赁、个性化设计定制,以及整个项目的EPC三类服务模式。

优美墅,2015年,从事建筑产业化研发设计、工业生产、产品销售、现场装配、技术与服务输出、施工总承包的综合装配式建筑企业,研发出优美墅“小板挂柱”围护结构体系,突破了传统混凝土预制构件运输半径的局限。公司有华中(武汉)、 华南(海口)与华东(青岛)三大生产基地,配备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线、集成模块化房屋生产线、智能化冷弯薄壁型钢生产线、钢结构加工生产线及装配式墙材生产线。

(6)监测检测

睿而维,2020年,专注于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和智慧维保服务,构建了“监测--诊断--维保”闭环的轨道结构智慧维保方案,适用于20万公里存量的大铁、高铁、城铁市场。当前产品与服务主要面向地铁窄轨系统,未来2-3年后,逐步拓展到铁路、高铁等宽轨系统市场。

筑升科技,2015年,工程勘察安全维护公司,致力于全波场无损检测技术,主要从事地下工程、土建工程等检测、监测及评估,以及工程用仪器开发等业务,研发的PHALANX系统可精准探知排查路面地下10米可能存在的空洞缺陷情况,曾参与的项目包括南京地铁站、无锡地下溶洞、新疆额河调水等。

04 装饰装修

装修行业分为家装与公装,前者面向独立业主,后者是企业与政府。产业链中包括主辅材供应体系、设计、施工三大部分。

据亿欧智库数据统计,2020年公装、家装市场总规模分别约为2.40、3.54万亿元,市场年总产值近6万亿元,占国内GDP的6%左右。然而纵观整个装修行业,市场处于极度分散状态,一度维持着“大行业,小公司”的总体格局,呈现装修单价高、信息不透明、消费低频等现象,这与设计、施工高度非标准化密不可分。

一般流程是装修公司对接设计师与工长给消费者,完成设计图与组织工人施工。由于业主对辅材品牌感知较弱,一般决策人是工长,主材大部分由业主参与采购。

具体而言,根据险峰资本研究,设计&施工的产业链条为“设计师&工长 家装公司→消费者”;辅材的产业链条为“辅材厂商→代理商→经销商→建材城零售商→工长”;主材的产业链条为“主材厂商→代理商→经销商→建材城零售商/专卖店→消费者”。

近三年,有不少企业切入到装配式公装市场。究其原因,一是如商业连锁、快捷酒店、品牌租赁公寓等对装修时间短有明确的需求,工业化智能制造、现场装配为装修节约大量的时间;二是节能环保,如国家九部委推动的装配式建筑、政府主导的大型工程均需要引入装配式装修来满足装配率、节能环保等相应指标;三是成本优势,未来几年,装配式内装成本将低于传统装修的10%,整个装配式市场将全面爆发,提前布局是关键。

当前在供应链层面也存在较大的痛点。一方面不少参与者无法描述企业内部转型的具体需求,市场中也缺少全链路明确的数字化应用通道;另一方面大部分企业在设计方案、深化排版、精准算量等环节上面临供应链数据流转的需求,市场中很少有相应匹配的装配式装修软件技术方案。

就上市企业而言,金螳螂、亚厦股份、全筑科技均在工业化装修市场布局,涉及部品部件体系、技术平台研发,产业基地建立等。创新企业也在装修设计、产业协同管理及新技术装修层面进行业务拓展。

(1)综合设计

酷家乐,2011年,家装设计SaaS服务提供商,公司平台拥有覆盖全国90%的户型库,总注册用户2500万,其中设计师用户达800万。目前公司通过设计能力聚焦生态构建,已聚合200多家生态合作方,涉及20多个细分行业,包括设计管理一体化、前后端对接、智慧楼宇管理、门店新零售、VR互动、房产中介等100多种数字化解决方案,为大家居企业提供了数字服务。

三维家,2013年,家居产业互联网平台,聚焦家居行业全链路数字化,设计端推出3D家居云设计系统,制造端研发3D家居云制造系统与数控系统,实现产品从图纸到制造的精准对接。在营销端,开发了“家居设计师软装选货平台”,链接线上线下和供销端,实现工厂直销、设计带货、3D消费体验。

(2)产业协同管理

智佩店装,2020年,深耕连锁店装的数字化店装供应链平台,以“设计 装管”SaaS云系统为切入点,广泛链接价值链中的合作伙伴,核心是建立一站式采购平台,去中间商,让利给客户端与交付端,打通产业链。目前有四家子公司,两家负责小规模餐饮行业品牌方拓展,两家负责奢侈品等高端市场拓展。

秒象科技,2020年,装配式装修数字化服务平台,主要面向家居、公装、地产等领域,提供在线设计、在线拆单、渲染出图、一键派工、项目管控、项目协同等场景解决方案及全流程SaaS软件服务,同时建立装配式装修用工服务平台,链接产业工人,向社会提供专业劳动力共享。

唐吉诃德,2016年,连锁商业空间数字整装平台,围绕着室内精装工程全生命周期,提供设计、施工、运维一站式的数字整装交付服务,其BIM系统能够自动生成设计方案、三维施工图纸、预算清单、进度计划、劳动力计划、材料清单、采购计划、工艺工法及运维模型数据。公司采用滴滴式的平台派单模式,施工队和材料商需入驻唐吉诃德数字整装平台,目前已链接了100 连锁品牌、700 A级工队、3000 一级材料供应商、行业数据库达到了300W 。

鲁班到家,2015年,大家居安装及维修一站式服务平台,专注于安装/维修的最后一公里服务。鲁班到家平台连接多端用户,包括平台运营方、大家居企业、接单师傅、终端消费者等。过去三年订单量年复合增速超400%,全国超180万师傅,遍布600个城市,现已在该赛道综合品类平台服务商中增长最快、规模最大。

好好住,2015年,是一个面向C端用户的垂直家居内容社区,旗下产品包括好好住移动应用(平台)、好好住指南(新媒体)。公司通过家居家装消费决策app,联结中国新锐消费者、消费品牌与装修设计服务,构建通畅的消费者体验与商业闭环。截止去年数据,有 2000 万注册用户,月活用户在 400 万左右。

过家家,2014年,以精装修为切入口的垂直型互联网生态平台,提供高标准的精装服务和软装产品;目前与国内央企、国企、上市地产公司合作,自2014年底成立至现在,在全国已经成立了5家分公司,包括太原、西安、重庆等。未来五年,公司将在全国的省会城市均成立过家 分公司。

(3)新技术装修

inDeco领筑智造,2016年,以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装修产业链,提供从空间设计、材料搭配、产品选型到施工工艺管控的一站式装修服务,已实现了诸如商务系统、工程管理系统、供应链系统、成本系统等业务流程全面线上化。inDeco在2021年前8月共签约258个项目,涉及办公空间和连锁商业两大领域。

变形积木,2018年,一家以研发驱动,从设计、配件生产到安装一体化,通过数据整合全产业链,降低传统装修中对辅材、人工的依赖,实现装修标准化的科技公司。近期,公司与张家港合作投资10亿元建设长三角基地,包含智慧工厂、研发中心与数智化B2B2C产业云平台,下一步,公司将向SaaS赋能城市服务商转型。

连美科技,2016年,连锁商业空间装修服务商,基于BIM技术研发了DIM 数字化装修系统,能够平均减少 90% 的返工,缩短 30% 的工期,节省 30% 的成本。连美聚焦零售、新餐饮、医疗、教育等行业内的头部品牌,为门店提供线下开店咨询、门店装修、营销推广等服务,为垂直连锁行业例如健身房、美容院、早教中心等企业级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小马快装,2011年,定位在进入长租公寓装修市场,通过运用新材料和升级工艺来打造内装工业化产品,已与安歆公寓、寓居公寓、旭辉地产等 20 多家品牌公寓,以及 V SPACE 国际青年社区等科创空间达成合作。

和能人居,2012年,具有全屋装配式装修技术与部品体系,目前已形成了满足全屋装配式装修的12大系统,完成了装配式装修全产业链布局,截止2020年底,和能装配式装修技术已实际应用于近10万套装配式装修住房以及10万平米公共建筑。

维石住工,2017年,整体卫浴和装配式内装服务商,区别于传统整体卫浴固定尺寸、单一选择,公司利用专利柔性制造技术,实现空间和功能的定制化。

亦我科技,2014年,VR技术供应商,通过自研AI算法,应用于机器视觉领域融合成VR AI技术,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3D场景建模技术,旗下品牌“123看房”提供了一系列房产SaaS应用,已实现安居客、我爱我家、中原集团、碧桂园等国内头部房产平台及企业上千万套VR房源的上线。

05 运维管理

建筑后期属于空间运营与服务行业,包括住宅物管、公建商写物管与城市服务,分别针对居民、企事业单位及地方政府提供服务。

产业链上游负责物业资源供应,包括建筑材料、通信及软件服务供应;中游主要是地产开发商关联的物业公司,负责物业综合管理,如维修、保洁、停车管理、社区增值服务等;下游服务对象是具体业主或租户。

据中指研究院资料显示,2021年物业管理逐渐转为结合云计算、AI、大数据、AIOT、5G等的智能化建设工作,如碧桂园服务与阿里云围绕智慧物业管理、数字社区等方面合作,第一期10万人上线钉钉,统一企业通讯录、智能填表、服务窗等,实现高效协作办公。仲量联行研究报告也提到,未来办公与资产管理成为房地产科技企业服务的两个趋势。

围绕未来办公,不断出现新的创新模式探索。比如企业根据客户的定制需求匹配合适的灵活办公空间,同时提供简化流程的租赁管理软件;重塑空间功能布局和设施设备进一步满足协作需求;将空间利用率量化并通过数据分析与决策实现设施设备的自动化管理。

围绕着资产管理,不动产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分析带来了资产升级空间。由于传统物业和地产行业的数字化改造仍存在软硬件不连通、信息孤岛、成本高、效率低等行业痛点,这也成为了众多创新企业切入的方向之一。

希遇科技,2017年,聚焦地产资产管理,研发了DOMES不动产数字化管理系统,服务于商业楼宇、各类园区、联合办公空间等业态,构建了智能门禁、智能通行、智能会议室、智能照明、智能安防、智能节能等场景,为商业地产资产证券化提供系统支撑。

爱物管,2017年,一家数字化物业管理服务商,为客户提供包括标准建模、服务可视化、智能自动计薪、AI运营优化等,并接受客户通过数字化咨询、专项分包、全管委托等多种付费模式。目前公司积累了近百套覆盖所有工种的服务标准数据。

登科云,2020年,专注于商办地产科技数字化SaaS服务商。公司搭建了一套完整的“商办招商营销管理 空间资产运营管理 租客运营服务体系”,为商办地产提供集资产管理、招商去化工具、楼宇信息可视化、资产风险预警、企业服务为一体的解决方案。

匠人科技,2015年,商业地产数字化服务商,主要产品是楼宇管理SaaS——CREAMS平台,已在全国覆盖了22个城市,超 16000 幢楼宇,管理面积超2亿平米。目前也推出了招商客户画像系统、获客工具与大数据平台,打造商业地产全生态数字化基础设施。

乐软云,2006年,专注物业和不动产行业管理数字化。公司通过为用户提供物业管理平台、商办资管平台、商业资管平台、项目全生命周期、员工全生命周期、预算合同查验一体化、云学院、智慧社区、智慧园区等平台。投资方为睿嘉资产和明略科技集团。

思控电气,2008年,为客户提供建筑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和现场施工服务等解决方案。公司由一批在智能化、暖通、能源管理行业内具有多年设计、施工、管理经验的科技人员汇聚而成,具备智能楼宇弱电系统、能源管理软件平台、自动化系统设计、施工的能力。

三、可能的新赛道与新方向

建筑碳中和是未来20-40年将持续谈论的话题。某种意义上来说,建筑碳中和决定碳中和目标的成败。从全球来看,建筑行业贡献了碳排放总量的40%。其中,在2018年,国内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占比达到51.3%。根据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高瓴产业与创新研究院指出,建筑部门或成为中国最晚实现碳中和的主要部门。

从路径来看,建筑碳中和分三个层面,一是零耗能建筑,通过节能减排、负碳技术减低进而抵消运营排放;二是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为零,分析每个阶段的碳足迹与低效方法;三是建筑的各个企业或组织实现生产和经营碳中和的过程。正如续翼建筑科技《建筑碳中和白皮书》提到。

这里面的机遇,一方面装配式建筑、钢结构产业都是碳减排下的趋势;另一方面新材料、新能源背景下的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赛道,作为实现绿色建筑的重要途径之一,其蓝海市场有待开拓。

不同于BAPV是简单地将光伏系统附着在建筑上,BIPV光伏建筑强调的是系统集成,与建筑设计、施工和安装高度结合,在观赏性、安全性、环保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BIPV产业链上游主要生产光伏组件;中游是系统集成商,涉及屋面、幕墙、遮阳板等应用形式。据广发证券数据,随着光伏产业规模的壮大,我国BIPV年增的潜在市场空间最高可达9000亿元。光伏玻璃、幕墙、钢结构及防水等建材和设计施工环节的供应商将参与其中。

钢结构企业如东南网架提出“EPC BIPV”战略转型,出资1.5亿与福斯特合资开发光伏发电市场;建材类公司如东方雨虹与信义电源共同研发光伏屋面一体化产品;建筑设计公司如启迪设计研发屋顶光伏小电站;幕墙结构公司如瑞和股份、维业股份业不断布局光伏幕墙领域。

围绕着光伏建筑产品技术研发、新一代设计施工、以及行业全过程碳评估、碳监测将成为创新企业切入的若干方向之一。如晶大新能源研发BIPV支架产品,解决分布式光伏项目漏水痛点;水木清碳建立一套从原始数据到排放数据的碳核算模型,覆盖了多领域的碳排放监测服务。

目前,城市更新作为一项跨学科、多方参与、全生命周期的系统性开发工程,也是一大热点。建筑科技的发展,将城市的建筑单体与基础设施均演化为由建材构成的实体空间和由代码构成的数字空间两部分,在各类技术与不同领域管理理论的加持下,包括金融证券市场,数字空间的价值将进一步被放大。

得益于数字孪生、CIM、BIM、云大物移智等科技发展,城市的智慧运营、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成为了推动城市更新的重要力量。

建筑科技将加速城市资产数字化,其数字化延伸的价值也将持续与城市更新接轨融合。

**

盘点完这个赛道上各个环节的公司之后,我们也对未来的“建筑科技”创业的方向做了一些简单的思考,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讨论。

近期,我们将举办“数字建筑新探索”主题闭门交流活动,如果您是相关领域从业者,或是对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感兴趣,欢迎点击“链接”报名参与。

写下您最想了解的话题方向,我们将后台筛选关注度最高的三个话题进行深入探讨,相关话题提供者将获得精美小礼品一份。同时更有机会现场参与活动,和数字时氪资深分析师、建筑行业大咖、以及数字化领域专家一同探索数字建筑新方向。

更多活动信息及行业详情,请关注微信公号“数字时氪”(微信ID:digital36kr),期待您的到来。

添加数字时氪小助手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