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以上公式可简化为 UN≈jωC12RU1
电容性耦合的干扰作用相当于在导体2与地之间连接了一个幅度为In=jωC12U1的电流源。
此公式是描述两导体之间电容性耦合的最重要的公式,它清楚地表明了拾取(耦合)的电压依赖于相关参数。
假定干扰源的电压U1和工作频率f不能改变,这样只留下两个减小电容性耦合的参数C12和R。
减小耦合电容的方法:
干扰源系统的电气参数应使电压变化幅度和变化率尽可能地小;
被干扰系统应尽可能设计成低阻;
两个系统的耦合部分的布置应使耦合电容尽量小。例如电线、电缆系统,则应使其间距尽量大,导线尽量短,并且要避免平行走线;
可对干扰源的干扰对象进行电气屏蔽,屏蔽的目的在于切断干扰源的导体表面和干扰对象的导体表面之间的电力线通路,使耦合电容变得最小。
3)电感耦合
电感耦合(Inductive Coupling)也称为磁耦合,它是由两电路间的磁场相互作用所引起。当电流I在闭合电路中流动时,该电流就会产生与此电流成正比的磁通量。
电感的值取决于电路的几何形状和干扰源和敏感电路的环路面积、方向、距离以及干扰源和敏感有无屏蔽。电动势的公式是:
抑制电感耦合的方法:
干扰源系统的电气参数应使电流变化的幅度和速率尽量小;
被干扰系统应该具有高阻抗;
减少两个系统的互感,为此让导线尽量短,间距尽量大,避免平行走线,采用双线结构时应缩小电流回路所围成的面积;
对于干扰源或干扰对象设置磁屏蔽,以抑制干扰磁场。
采用平衡措施,使干扰磁场以及耦合的干扰信号大部分相互抵消。如使被干扰的导线环在干扰场中的放置方式处于切割磁力线最小,两根导线垂直,则耦合的干扰信号最小;另外如将干扰源导线平衡绞合,可将干扰电流产生的磁场相互抵消
4)辐射干扰
当敏感设备离干扰源比较远时,干扰通过其周围的媒介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干扰电磁能量按电磁场的规律向周围空间发射。
辐射耦合的途径主要有天线、电缆、导线、机壳的发射对组合。
通常将辐射耦合划分为三种,即天线与天线的耦合、场耦合与电缆的耦合以及导线与导线的耦合。
其中,工业现场主要是场与线的耦合,指的是空间电磁场对存在于其中的导线实施感应耦合,从而在导线上形成分布电磁干扰源;
另外,设备的电缆线一般是由信号回路的连接线、电源回路的供电线以及地线一起构成,其中每一根导线都由输入端阻抗、输出端阻抗和返回导线构成一个回路。因此,设备电缆线是设备内部电路暴露在机箱外面的部分,它们最容易受到干扰源辐射场的耦合而感应出干扰电压或干扰电流,沿导线进入设备形成辐射干扰。
对于导线比较短、电磁波频率比较低的情况,读者可以把导线和阻抗构成的回路看作为理想的闭合回路。电磁场通过闭合回路引起的干扰属于闭合回路耦合。
对于电缆比较长、电磁波频率比较高的情况,导线上的感应电压是不均匀一致的,需要将感应电压等效成许多分布电压源,采用传输线理论来处理。
抑制辐射干扰的措施:
辐射屏蔽:在干扰源和干扰对象之间插入一金属屏蔽物,以阻挡干扰的传播。
距离隔离:拉开干扰源与被干扰对象之间的距离,这是由于志在近场区,场量强度与距离平方或立方成比例,当距离增大时,场衰减很快。
对于场对电缆的辐射干扰一般要采取屏蔽的方法,对于变频器等设备来说,使用RFI滤波器削弱传导干扰,同时削弱辐射干扰,另外接线要遵守变频器的接线规则。
(3)敏感设备
实际工程中。敏感设备受到电磁干扰侵袭的耦合途径是传导耦合、辐射耦合、感应耦合以及它们的组合。敏感设备(Victim)是指当受到电磁干扰源所发出的电磁能量的作用时,会受到伤害的将发生电磁危害,导致性能降级或失效的器件、设备、分系统或系统。许多器件、设备既是电磁干扰源又是敏感设备。 工业现场常见的敏感设备包括PLC、现场仪表等。
二、 工业现场常见的干扰的类型
工业现场常见的干扰类型有浪涌、谐波干扰、快速脉冲群干扰、静电干扰和辐射干扰等等类型。
1. 浪涌
浪涌也叫突波,通俗点说就是超出正常工作电压的瞬间过电压。从本质上讲,浪涌是发生在仅仅几百万分之一秒时间内的一种剧烈脉冲。
可能引起浪涌的原因有重型设备、短路、电源切换或大型发动机。目前实验证明含有浪涌阻绝装置的产品是可以有效地吸收突发的巨大能量,以保护连接设备免于受损的。
其中,雷击引起的电涌危害最大,在雷击放电时,以雷击为中心1.5~2KM范围内,都可能产生危险的过电压。雷击引起(外部)电涌的特点是单相脉冲型,能量巨大。外部电涌的电压在几微秒内可从几百伏快速升高至20000V,可以传输相当长的距离。
按ANSI/IEEE C62.41-1991说明,瞬间电涌高达20000V,瞬间电流可达10000A。根据统计,系统外的电涌,主要来自于雷电和其它系统的冲击,大约占 20%,雷电的浪涌电压如图6所示。
图 6浪涌电压的波形
雷击产生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感应雷击电涌过电压:雷击闪电产生的高速变化的电磁场,闪电辐射的电场作用于导体,感应很高的过电压,这类过电压具有很陡的前沿并快速衰减。
直接雷击电涌过电压:直接落雷在电网上,由于瞬间能量巨大,破坏力极强,还没有一种设备能对直接落雷进行保护。
雷击传导电涌过电压:由远处的架空线传导而来,由于接于电力网的设备对过电压有不同的抑制能力,因此传导过电压能量随线路的延长而减弱。
振荡电涌过电压:动力线等效一个电感,并于大地及临近金属物体间存在分布电容,构成并联谐振回路,在TT、TN供电系统,当出现单相接地故障的瞬间,由于高频率的成分出现谐振,在线路上产生很高过电压,主要损坏二次仪表。
对于雷暴日大于15日的地点,必须加装防雷装置,对于变频器应加装压敏电阻,可有效防止浪涌和供电的过电压对设备的损坏。
由于断路器的操作、负荷的投入和切除或系统故障等系统内部的状态变化,而使系统参数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的电力内部电磁能量转换或传输过渡过程,将在系统内部出现过电压。在电力系统引起的内部过电压的原因大致可分为:
Ø 电力大负荷的投入和切除;
Ø 感性负荷的投入和切除;
Ø 功率因素补偿电容器的投入和切除;
Ø 短路故障;
另外,接触器和中间继电器的线圈吸合时浪涌对系统也有影响,接触器线圈的浪涌有可能达到上千伏,推荐在这些设备上加装浪涌抑制元件,例如RC、双向峰值二极管等,线圈吸合时的浪涌如图7所示。
图 7接触器线圈吸合时的浪涌
2. 谐波干扰
变频器的主电路一般由交-直-交组成,外部输入的380 V/50 Hz 的工频电源经三相桥路晶闸管整流成直流电压信号后,经滤波电容滤波及大功率晶体管开关器件逆变为频率可变的交流信号。
在整流回路中,输入电流的波形为不规则的矩形波,波形按傅里叶级数分解为基波和各次谐波,其中的高次谐波将干扰输入供电系统。在逆变输出回路中,输出电流信号是受PWM载波信号调制的脉冲波形,目前低压变频器普遍使用IGBT大功率逆变器件,其PWM的载波频率为2.5~20 kHz,同样,输出回路电流信号也可分解为只含正弦波的基波和其他各次谐波,而高次谐波电流对负载直接干扰。另外高次谐波电流还通过电缆向空间辐射,干扰邻近电气设备。
变频器输入的电压和电流波形如图8所示。
图 8变频器的输入侧波形
可通过加装变频器的进线电抗器、直流电抗器、无源滤波器等设备降低变频器产生的谐波。
3. 快速脉冲群干扰
EFT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的简称。由闪电、接地故障、电源开关动作、或电路中继电器等电感性负载动作而引起的瞬时扰动对整个控制回路中产生干扰时,对控制箱(和PLC等器件)的干扰,这类干扰的特点是脉冲成群出现、脉冲的重复频率较高、脉冲波形的上升时间短暂、单个脉冲的能量较低。所以有可能会因为某路电路中,机械开关对电感性负载的切换,对同一电路的其它电气和电子设备产生干扰。在触点的吸合和断开时的瞬态电压,快速脉冲群的产生示意图如图9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