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图什么意思,千里江山图暗含意思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7 08:03:39

千里江山图什么意思,千里江山图暗含意思(13)

千里江山图什么意思,千里江山图暗含意思(14)

再以山脚处用短侧笔皴染的中小山石为例(图15),或皴染出卷云状的体积感,或塑造成三角体叠加上升的态势,两图在局部形象之塑造上较为相似。大胆地设想,如果《千里江山图》去掉颜色,会是一幅与《渔村小雪图》风格相似的雪景水墨山水;如果将《渔村小雪图》表示披雪的留白和白粉部分涂石青石绿色,亦能变成一幅与《千里江山图》风格近似的青绿山水。

从青绿山水的演变序列和时代风格上看,《千里江山图》符合北宋后期追求古意、色墨融合的“不古不今”的特点。同时与《烟江叠嶂图》《湖庄清夏图》相比,《千里江山图》更具有唐人古意,突出了精工的风格形式和装饰性的趣味,体现了宫廷绘画所追求的职业精神。笔者认为,《千里江山图》所体现的青绿设色的特点和笔墨风格,与蔡京跋中称其为徽宗时期的宫廷绘画是完全契合的,因此蔡京跋中的内容是完全可信的。

千里江山图什么意思,千里江山图暗含意思(15)

徽宗宫廷的崇古趣味

回到蔡京跋的信息上来。徽宗亲自指授的半年,正是希孟画从“未甚工”到“上嘉之”的阶段。可以说,《千里江山图》不仅仅是希孟个人努力的结果,同时也代表了徽宗宫廷绘画的审美趣味。希孟以青绿法表现此山水长卷,除画家个人之技法擅长及主动意志外,还体现了徽宗宫廷绘画的审美趣味。

希孟曾在画学为生徒,接受观摩和临仿古画的训练。从《千里江山图》中青绿画法的精工和复杂程度来看,希孟在画学为生徒时应即以学习、钻研青绿山水表现技法为主。宋代邓椿《画继》记听徽宗时期的画院中人说“每旬日蒙恩出御府图轴两匣,命中贵押送院以示学人”,可见画学生大体每十日有观摩御府藏画两轴的机会,希孟也应借此机会看了不少御府藏画。

对于十七八岁的王希孟而言,之前不应有丰富的游历经验,在汴京画学为生徒及供职宫廷之后也没有到处游历的客观条件。在徽宗指授下,希孟用不到半年时间完成《千里江山图》,这半年也是希孟画技艺提升的关键时期,期间王希孟应该是在汴京接受徽宗的教导创作该图。考虑到徽宗宫廷丰富的收藏,希孟主要应是通过师古的方式来获取山水之精粹。这在徽宗时期曾为翰林书艺局祗侯、待诏的韩拙的《山水纯全集》中可以得到证实,曰:“若不从古画法,只写真山,不分远近深浅,乃图经也,焉得其格法气韵哉?”就是主张要从师古中融会贯通。

徽宗宫廷编撰的《宣和画谱·山水叙论》推崇李成,认为“如范宽、郭熙、王诜之流,固已各自名家,而皆得其一体,不足以窥其奥也”,贬抑商训、周曾、李茂,认为他们“皆不能造古人之兼长”,通过师古“造古人之兼长”也应正是徽宗画学山水画教学的重要手段。

希孟学习具有古意的青绿山水并用青绿法绘制《千里江山图》,与徽宗崇古的思想是契合的。徽宗崇古的一个重要表现是收集先秦青铜器,蔡絛《铁围山丛谈》中记:“太上皇帝(指徽宗)即位,宪章古始,眇然追唐虞之思,因大宗尚。及大观初,乃效公麟之考古,作《宣和殿博古图》。凡所藏者,为大小礼器,则已五百有几。”“眇然追唐虞之思”意即通过收藏先秦青铜礼器以追思尧舜(唐虞)之太平盛世。至政和年间,收藏的礼器竟达六千余数。崇宁三年魏汉津上奏请重订乐律制作新乐,崇宁四年新乐初步完备徽宗将其命名为“大晟”,蔡絛称“于是圣朝郊庙礼乐,一旦遂复古,跨越先代”,其复兴和超越尧舜盛世的自豪之情跃然纸上。在宣和殿后,徽宗又创立保和殿,“左右有稽古、博古、尚古等诸阁,咸以贮古玉印玺,诸鼎彝礼器,法书图画尽在。”

具体到绘画上,徽宗画学考试也是以“古意”为评判标准的,曰:

诸画笔意简全,不模仿古人而尽物之情态形色,俱若自然,意高韵古为上;模仿前人而能出古意,形色象其物宜,而设色细、运思巧为中;博(涉闻本作“传”)模图绘,不失其真为下。(见宋代赵彦卫撰,傅根清点校《云麓漫抄》)

从考画规则来看,平时画学教学是以临仿古画为基础的。考画分上、中、下三等,以得古人意韵者为上,能出古意者为中,得古画形似者为下。

徽宗重视培养擅长青绿山水的学生和宫廷画家,以及希孟能创作出具有古意的青绿山水长卷,是徽宗朝绘画重视古意的具体例证。从《千里江山图》来看,徽宗宫廷青绿的重要贡献是将唐人青绿山水的传统与水墨皴染、士人趣味融合起来,崇古而不拘泥于古,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青绿颜色的表现能力,促使宫廷青绿山水在徽宗时期达到巅峰。

原载于《收藏》2018年第8期

上一页1234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