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有什么弊端吗,红旗渠有现实意义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7 08:57:45

林州准备改名红旗渠。据报道,安阳林州政府官网红旗渠网,近日正进行“民意征集”——如果改名“红旗渠市”,是否能像大庸改张家界一样,给百万林州人民带来不争红利?

此举引来诸多媒体关注,众说纷纭。在我看来,不管最终结果如何,至少,红旗渠景区算是做了次免费广告。如果把这次更名看成是一次行为艺术,一次事件营销,那是相当成功,也值得其他景区借鉴哈。

《新京报》:别对改地名抱有“负面想象偏好”

“穷则思变变则通”,对林州等地来说,改地名或许就是契合发展所需,它本无可厚非。

地名说改就改是劳民伤财,是自断文脉,是想揠苗助长的政绩冲动……“林州市”改名“红旗渠市”的相关调查出来后,激起一片争议与批评声。地方想谋发展得先勤修内功,不可搞投机,话是没错。问题是,谁说“修内功”跟“换包装”就是矛盾的?它背后承载的发展焦渴,又有谁来纾解?

红旗渠有什么弊端吗,红旗渠有现实意义吗(1)

事实上,我在某门户网站的跟帖上,就看到有些当地网民对更名建议表示支持,认为“改名也是生产力”“为嘛要一棒子打死”。尽管这未必就等于当地普遍民意,但无法排除舆论风向跟当地民意不一致的可能:毕竟,看客式“坐而论道”未必就能理解局中人的想法。

人也好,地方也罢,名字虽是个符号,但不是简单的阿猫阿狗一样的代号,而包含着文化认同。应看到,就知名度来说,林州远不如红旗渠有名,走出林州的林州人总拿红旗渠来注释林州的地标也挺尴尬。既然如此,希望家乡有个响亮的名字,本是种朴素的情结,有何不能理解呢?

是的,地方更名多离不开“知名度”背后的利。可逐利本没什么不好,地方立足于经济建设不是什么原罪,只要契合民意、程序得当。而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县一级以上地方改名的并不少见:1988年灌县更名为都江堰市、1994年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2001年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2010年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都是迎着争议却收获红利,呈现出“臭豆腐”效应——闻起来臭但吃起来很香。这样的经验,未必不可复制。

红旗渠有什么弊端吗,红旗渠有现实意义吗(2)

要注意到,这些地方所更之名,或用著名景点来替代,或还原历史悠久的称谓,共同点是用更知名的地标取代原有的行政区划名称。到头来,这既有利于地方文化标志的“软推广”,也更方便记忆地名,避免出现空间上的错觉和指代上的混淆。

“穷则思变变则通”,对林州等地来说,改地名或许就是契合谋发展所需,只要遵循了法定程序,经过了缜密的利弊权衡,就无可厚非。当然,其前提也得是化争议于事前,将决策依据与成本考量等以“政务台账”的形式公之于众,并接受审查、评判、批准等机制的许可。

□房清江(地方政协委员)

网友声音:地方改名冲动是魔鬼

想来,很多人的期待与林州官方一样一样的,都想着当地人民能多些红利,但改名就能实现这一目的吗?这的确需要打上问号,而且是一串问号。

第一,改名说是为了给林州人民带来红利,但恕我愚钝,至少从这份“民意征集”中看不出二者有什么联系,也看不到地方政府或景区管理方对此有什么承诺,那,红利是谁的红利?

红旗渠有什么弊端吗,红旗渠有现实意义吗(3)

第二,大庸改张家界被林州当成榜样,地方改名对当地景区的名气提升可能确有帮助,类似的还有云南中甸改名香格里拉、云南路南更名石林、四川南坪改名九寨沟,但帮助到底有多大?即便没有改名,景区是不是也会一样火爆?这都需要林州拿出更详细具体的调研论证。

第三,林州若觉得红旗渠游客数量不如预期,那有没有分析原因呢?比如景区硬件设施、营销效果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另外,人的能力有高有低,景区名气有大有小,名字起到天上去,风景跟不上,也未必能吸引到游客。林州官网叫红旗渠网、火车站也改叫红旗渠站,在没有对其效果进行评估前,地方改名还需要更慎重。

红旗渠有什么弊端吗,红旗渠有现实意义吗(4)

第四,焦作云台山曾多年默默无闻,但这十年来名气迅速蹿升,也没见修武县改名,那云台山是怎么做到的?至少我见到的,有火车站的大幅广告,有云台山的风光摄影展,类似这些营销,红旗渠景区是不是都尝试穷尽呢?相比这些简单易行的措施,地方更名是大招、是必*技,不到万不得已或是十拿九稳之时,是不能轻易用的。

第五,地方更名可能需要更换牌匾、门牌、身份证等,这都是需要成本的,那么,这些事情成本有多高,由谁来埋单,更名成本相比景区收益孰高孰低,这都需要提前算个一清二楚的,只靠一封情感充沛的公开信远远不够。

第六,对我来说,看重的不是更名结果,而是更名过程。有道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像林州这样的民意征集就很好,即便如有些人所说这只是一种姿态,但姿态本身也有其价值。当然,除了民意征集,还需要有对立方的调研论证,有公开论战,在这基础上再进行民意征集,交当地人大讨论,最后才是地方政府向上报批。

红旗渠有什么弊端吗,红旗渠有现实意义吗(5)

第七,退一步说,即便真的更名成功,景区游客自此剧增,那相比沿用两千年的林虑、林县一称,真的值吗?上世纪80年代,为了宣传景区,安徽徽州改称黄山,其实,有“黄山归来不看岳”一说,徽州更名本可不必,改了之后,文化内涵荡然无存,如今黄山返过神来,又想着改回徽州,何苦来着?

穷则变,但变不一定通,还要看为何变、如何变。中国以自然景点命名的地方虽多,但众所周知的以人造工程命名的地方只有两个,一是四川都江堰,二是河南三门峡。林州要改红旗渠,未尝不可,如果林州官方多些扎实调研,如果林州民众齐声支持,那这样的更名,理应得到尊重。

□小木鸟(媒体人)

(内容编辑:云济)

豫记版权作品,如需转载,请微博私信“豫记”或发邮件至yujimedia@163.com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