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勇于创新,敢于拼搏的民族,中国人民也向来敢于突破陈规,锐意进取,奋勇争先。从古至今,中国的伟大成就数不胜数,而与之息息相关的,正是我们亘古不变创新精神,与自然抗争的拼搏精神以及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
说起创新,红旗渠是当之无愧的。它汇集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凝聚着三十多万林州百姓的心血。真可谓是“血洒太行留魂佑,苍天可鉴英雄情!”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为民造福的伟大工程,却为何频繁被告状呢?
一、誓把河山重安排红旗渠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州与山西省平顺县境内。林州地理位置特殊,北临太行山,境内断层较多,属于华北地震带,是一个地势崎岖,水源稀缺的贫瘠之地。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前,缺水是林州的主要代名词。长期的缺水让林州人民的生活很不方便。
曾几何时,林县老百姓为了水争执不断,经常发生打架斗殴,甚至一度闹出过人命。之前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上世纪六十年代,刚刚嫁到林县的一个新媳妇因为无意打翻两桶水而愧疚自尽。或许有人说那是她自己心理素质差,又或者是婆家对她态度很不好。
其实两者都不是。当时,在林县水比油贵,通常挑一次水要远赴几十公里以外,该女子打翻的不仅是两桶水,更是生命的源泉,因而女子自责也是有迹可循的,这件事更多的不是思想的极端,而是现实的无奈。
两桶水断送一条年轻的生命,实在令人心痛不已。可是诸如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林县缺水的现状亟待改变。
1954年,河南省任命杨贵为林县(今林州市)县委*,当时杨贵26岁,虽然年龄不大,但是对于林县的了解却一点也不比当地人少。林县十年九旱,久而久之,老百姓用水艰难,甚至平时都不洗脸,只有在过年过节、婚丧嫁娶这种重大节日才舍得从水缸里舀出一点水洗脸,而且还要循环使用,缺水程度可想而知。
直到1960年,年仅三十出头的林县县委*杨贵提出开凿红旗渠,把山西浊漳河水引到河南林县的惊世震俗之举。1960年元旦,红旗渠工程开始随着新年的步伐循序渐进,杨贵带领林县三十万人历经十年用双手一铲一锤地凿出长达70.6公里的生命之渠。
二、天有不测风云在那个物资极其缺乏的年代,没有现代精确仪器的计算,没有重型机械的辅助,要想只凭借人的力量力开凿水渠,说是异想天开、痴人说梦也毫不为过。
没过多久,红旗渠项目就遇到了瓶颈。这项工程就招来了周围许多村民的不满与投诉。原来红旗渠修建长度极长,工程量极大,况且土薄石厚,山高坡陡,施工难度极大。况且用民间土方法进行爆破对于周围村民来说,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