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有多乱又是怎么平定的,安史之乱被谁平定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7 09:43:30

邙山之战

李光弼与史思明对峙期间,虽然频繁*扰史思明,斩*了不少敌将,为朝廷争了颜面。

但是朝廷上下对李光弼的战绩却很不满。

在朝廷的那帮老爷看来,李光弼身为天下兵马副元帅,要么组织大规模的进攻,要么和史思明展开决战,迅速平叛,这样的小打小闹,何时才能平叛?

所以不久之后,唐肃宗就产生了重新起用郭子仪,让他率朔方军,直捣范阳,然后挥师平定河北的想法。

理论上讲,肃宗的这个想法没毛病。安禄山在世的时候,史思明镇守河北,如果朝廷进攻范阳,遇到的阻力确实会很大。可如今史思明没有帮手,如果郭子仪直捣范阳,确实是一步妙棋。

可遗憾的是,肃宗的决定,引起了宦官鱼朝恩的不满。

当时,肃宗连诏书都已经写好发出了,结果鱼朝恩却欺瞒肃宗,硬生生地将任命诏书给截了下来。

鱼朝恩认为,郭子仪和自己是死对头,如果郭子仪重新做了兵马副元帅,再捞点军功向皇帝施压,自己估计不会好死。

于是,他就反复劝肃宗不要起用郭子仪。

前面说了,肃宗更信任宦官。所以起用郭子仪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不久后,史思明派人到长安散布谣言,声称驻守在洛阳的叛军都是河北人,长期征战导致大家逗思乡心切,此时洛阳的叛军上下离心,如果朝廷派大军前去攻城,肯定能够一举拿下。

鱼朝恩听闻消息,立即活动了起来,让肃宗下旨,催促李光弼赶紧收复洛阳。

李光弼面对圣旨和叛军传出的谣言,本能的认为这是个圈套,本来不想冒险。

但前面提到了,朔方军与李光弼有矛盾。仆固怀恩不服李光弼,他认为李光弼的小心谨慎仅仅就是畏惧叛军。

于是,在仆固怀恩的强烈坚持下,李光弼只好妥协,留下一部分兵马驻守河阳,自己和仆固怀恩亲率大军到洛阳与史思明决战。

安史之乱有多乱又是怎么平定的,安史之乱被谁平定(29)

邙山之战形势图

这一战,李光弼的计划是占据险要地势,倚靠邙山安营扎寨。战局顺利,就与史思明一决高下。战局如果不顺利,也可以退守。

理论上讲,李光弼的安排没什么问题。但是仆固怀恩却有意见。

他坚持认为,决战就应该有决战的样子。大军要到平原地带安营扎寨。于是,他就在没跟李光弼打招呼的情况下,私自带着本部人马在平原地带扎营了。

临近决战前夕,李光弼视察各营,发现仆固怀恩违抗自己的军令,便当即派人联络,要求仆固怀恩迅速撤到山上。

可是仆固怀恩不听,你要我往东,我还非要往西。任凭李光弼如何下令,仆固怀恩全当耳旁风。双方为此僵持了几个时辰,始终没有个结果。

而在李光弼与仆固怀恩扯皮的时候,此时也在邙山排兵布阵的史思明注意到了唐军几乎都依山傍险驻扎,却唯有一支大军驻扎在平原。他当即意识到,这支在平原扎营军队就是大战的突破口。

很快,史思明的骑兵就对仆固怀恩的营寨发起了冲锋。而冲锋的结果,就是仆固怀恩的部队濒临崩溃。

看到仆固怀恩要坚持不住了,李光弼为了顾全大局,立即命令其他部队支援。

可是这样一来,一场防守战,就变成了正面遭遇战。

而正面交锋,以步兵为主的唐军哪里是范阳铁骑的对手?所以一场恶战下来,唐军又是以惨败收场。

事后,李光弼和仆固怀恩收拾残部,北渡黄河,退守闻喜。

驻守河阳的唐军得知主力失利后,也放弃了河阳,赶到闻喜和李光弼大军会合。

经过十四个月的对峙,唐军终于还是被叛军打败,丢掉了对河南的控制权。自此,史思明占据河北和河南,叛军的声势又达到一个巅峰。

安史之乱有多乱又是怎么平定的,安史之乱被谁平定(30)

史思明之死

邙山兵败后,朝野震惊,仆固怀恩被免职。

但肃宗还来不及追究更多人的责任,史思明就命令长子史朝义带着先锋部队,沿黄河一路向西,追击唐军,大有拿下潼关之后,二度攻陷长安之势。

不过,由于史朝义在西进过程中遭遇了唐军的顽强抵抗,史思明的计划未能得逞。

事后,史思明怒火滔天,大骂史朝义是个废材玩意,并扬言要对他实行军法处置。

对于史思明的举动,史朝义也很窝火。

他是长子,本该是理所应当的继承人,可史思明却宠爱小儿子史朝清。特别是当了大燕皇帝后,史思明甚至还当着众人的面说要想*了史朝义,立史朝清为太子。

史朝义越想越来气。他的两个部将骆悦、蔡文景对此也是忿忿不平。因为史朝义要是被干掉了,他们这些太子党也没好果子吃。

于是,史朝义便在骆、蔡二人的怂恿下,带兵闯入史思明的营帐,将其活捉。

史思明被活捉后,不明所以,大骂到:谁敢如此大胆,谋反犯上?

这时,骆悦闪身出现,阴冷地说道:你本就是一个造反者,还敢说别人谋反?是你儿子史朝义的意思!

听说是史朝义要干掉自己,史思明当时便后悔不已。自己怎么就那么嘴欠,要当着众人的面说*了史朝义。现在好了,把儿子逼反了吧。

不久后,史思明被史朝义下令勒死。

安史之乱有多乱又是怎么平定的,安史之乱被谁平定(31)

内讧

史朝义*了史思明后,在前线登基称帝。

登基之后,他并没有忘了远在范阳的弟弟史朝清。

为了把史朝清干掉,史朝义不惜内战。

而叛军在一场内讧后,元气大伤,不要说进攻长安了,就连自保也成了问题,叛军也因此走上了覆灭之路。

但就在叛军内讧时,唐军也在内讧。

首先是河东节度使邓景山贪污受贿,让士兵们饿肚子。河东军一怒之下,发动兵变斩*了邓景山,并在河东大闹了一番。

河东军的兵变还没有结束,驻扎在翼城的镇西军和北庭军也发生了兵变。

兵变原因与河东军一样,也是觉得自己的长官是混蛋,兵痞聚众造反,*了长官,然后对驻地的老百姓烧*劫掠。

后来,就连一向服从朝廷命令的朔方军也发动了兵变。

李光弼在邙山被史思明打败后,便被调回到了京城。后来又被任命为了河南副元帅,镇守今天的江苏盱眙。而朔方军的主力,则被调到了绛州(山西新绛县)。肃宗原本是想等到时机成熟,再让朔方军东出太行山,与叛军决一死战。

可是,这一年的绛州正好闹了饥荒,根本无粮供给朔方军。而朝廷又不管朔方军死活。

时间长了,朔方军的兵痞也坐不住了。这些人发动兵变,*了行营都统李国贞,并在绛州到处烧*抢掠。

眼看这三个地方的兵变越闹越大,大有将整个山西闹翻天的节奏,被逼无奈的肃宗,只好把被自己雪藏了三年郭子仪请出来,封其为汾阳王,担任朔方、河中、北庭、潞泽节度行营兼兴平军、定国军副元帅。负责去搞搞定叛乱。

郭子仪被起用后,很快就以强力手腕处理了朔方军的兵变。

河东军、镇西军、北庭军见这架势,全都惊恐不已,纷纷要求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于是三场本就不该发生的兵变,就这么被郭子仪给压了下去。

安史之乱有多乱又是怎么平定的,安史之乱被谁平定(32)

上一页45678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