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想让孩子爱上阅读,首先需要给他提供一个全是书的环境,这是必须要准备的。很多人说正版书很贵,那么我们可以多带孩子去图书馆或者绘本馆、城市书房里,让孩子在那样的环境里,知道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有个故事说犹太人会在给小宝宝的第一本书抹上蜂蜜,让孩子知道阅读是甜的。这样孩子爱上读书从而去学习去研究更多的东西。
其次,从孩子喜欢的书下手。
之前总是有很多家长说,我们家书特别多,啥书我都买了呀,可是我感觉孩子不爱看。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家长感觉孩子不爱看。那么家长为什么不选择孩子喜欢的书呢?
很多人可能会说,孩子喜欢看连环画,看小人书。没有几个字,全是画,有什么用。
看,这就是误区,当然有用。绘本、连环画或者小人书、文学作品、漫画都是孩子阅读的组成作品。不能说孩子喜欢看漫画、喜欢看连环画就不是喜欢阅读,就强迫让孩子看名著看文学作品,这是不对的。
孩子有自己选择书的权利。
我们可以给他们提供他们想看的书,然后提供一些我们想让孩子读的书,这样让孩子一起读。如果拒绝给孩子他们喜欢的书,那么他们很可能连其他阅读作品也要放弃。
再次,家长的榜样的作用。
其实这个和阅读环境差不多的意思。家里全是书,环境有了,但是家长他天天打麻将、玩手机游戏,然后告诉孩子,乖,你去看书去!看我给你买了那么多的新书!
这可能吗?我觉得几乎不可能。
我见过一个孩子,那天他指着一个字告诉我说,老师这个字是中。我想应该家里教认字了。然后他说,这个中是红中的中。
后来和他妈妈聊,妈妈说最近都是姥姥在带,姥姥喜欢打麻将。
你看,这就是家庭的影响。也是老话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前几天网上有个视频是爷爷在练毛笔字,孙女也在跟着学。这就是家庭的氛围和榜样作用。
如果一天里某个时间段,一家人坐着一起看书,那么孩子也会拿起书。反之,如果家长看视频玩游戏,那么孩子就会凑过去看。不要说我给孩子买书了或者什么的,在视频和游戏的音效里,孩子不会有那么大的自觉性,自己去看书。
所以,家长要提供环境也要自己做好榜样,每一天的某个时间段,放下手机给孩子读读书。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静心的时间也是亲子陪伴的时间。读一读孩子喜欢的书,想听的书。
我一个同事家里书很多,也带着孩子读书,但是她感觉孩子只是喜欢听,而不是主动想去阅读。
孩子现在大班了,她感觉可以慢慢从绘本到文学书靠近了,不过选了几套都没有特别合适的。孩子爷爷是退休的中学校长,知道后直接抱了一套书过来,每天没事就和孩子一起读。
没几个月,孩子天天主动抱着书看,不仅如此,很多成语故事啊,兵法故事也是如数家珍。
我们一起吃饭的时候,孩子讲个滔滔不绝,把这群老父母震惊了。
大家问同事,同事说公公就给选了一套连环画,每天带着孩子读。之前她也不理解,公公跟她说了连环画的几个好处。
第一,字少画多、图画精美。
和绘本类似但又不是完全一样。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故事性比较强,孩子阅读起来不费力,阅读之后记住故事很有自豪感。
而且大班和一年级的孩子要多读桥梁书,这套书就是不错的选择。很多孩子听说的童话故事可以再梳理看到图画版,看到更清楚的解释,孩子就会非常喜欢。而且这套书不仅仅是为了阅读而阅读,故事里图画精美,文字精炼,让孩子沉浸在阅读的美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