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最快配木方法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7 10:38:04

05、设计步骤

根据建筑平面和房屋高度初步判断是否用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

根据建筑平面布置主体框架

结合建筑平面布置剪力墙

设置基本计算参数和简单的荷载信息

试算(参考“四大名著”)这里推荐采用不带地下室的绝对嵌固的计算模型的底层倾覆力矩比值来判断

依据试算结果中的框架倾覆力矩占比结合《高规》8.1.3条,通过调整每个方向的墙体数量,尽量使得框架倾覆力矩占比在10%~80%之间。下图区域:

剪力墙最快配木方法,(9)

核对结构指标,注意MC/M0在不同区域时,对结构形式的选取、房屋最大适用高度的认定,抗震等级的取值、以及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轴压比限值、抗震缝宽度都是不同的,可以参考认定一栏分别查表。

其他要求

◇ 带边框的剪力墙厚度,一、二级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 200mm,其他情况下不应小于 160mm

◇ 对于框架梁、柱中心线偏心距,9度不应大于该方向柱截面的1/4,6-8度大于该方向柱截面的1/4时,采取水平加腋等措施。

◇ 剪力墙的竖向、 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 0.25% ,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 0.20%,综合各本规范,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10mm且不宜大于剪力墙厚度的1/10,间距不宜大于300。

◇ 特一级剪力墙的竖向、 水平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底部加强部位0.4%,其他部位0.35%。

06、一点思考

☆ 在布置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时,要多多尝试,尽可能的避免抗震不利结构出现;

☆ MC/M0能控制在10%~50%之间设计起来最为清晰明朗,各个规范中的条文也比较统一;

☆ 如受现实条件制约,只能做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对于适用高度、抗震等级等指标要加强注意,对规范不一致的问题尽可能先征询审图,避免认定不一致造成的反复。

参考文献:

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版

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J 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朱炳寅,高层建筑结构技术应用与分析

朱炳寅,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应用与分析

注:欢迎大家关注小编的微信公众号“土木智库”,里面有小编整理的建筑行业的众多资料,有一建、二建、造价、消防视频和课件,欢迎大家的加入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