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燕之屋开出第一家线下连锁专营店,打出“纯正燕窝源自印尼”的旗号,以“现点、现吃、现炖、现送”为卖点,踏上了加盟扩张之路。
回望燕之屋的发展历程,尽管过程坎坷,但始终坚持守正出奇,独具匠心,在模式创新、产品创新、渠道创新的基础上,不断挑战行业发展重力,并以此成为了行业标杆、标准制定者,一次次重新定义燕窝行业。
01
中学教师嗅到商机,下海创业
燕之屋创立于90年代末期,起始于一位中学教师的不安分。
1989年,黄健大学毕业后进入福建省柘荣县一所中学,当着一名普通教师。他不满足于这种一眼望到头的职业生涯。收到厦门一家韩资帐篷企业的入职通知后,黄健辞去公职、去厦门。
他被安排到品质管理部做质检员,据他自己后来回忆,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都会跟在韩国上司身后,拎包、工作,加班后一起喝酒舒压。第二天,领导休息,他一个人下厂工作,以至于一年时间不到,即使语言不通,“一个眼神,我就知道他想说什么。”
之后,黄健去新加坡做了远东集团中国区的总经理,往返于新加坡和中国。在这段历程中,黄健发现了一个在中国还属于蓝海的市场。
东南亚一带生产燕窝,许多人将燕窝作为滋补食品。反观当时的国内,大部分人只是模模糊糊知道它是好东西,但了解燕窝具体食用滋补价值的少之又少;而且中国的燕窝产量很小,基本只能在药店买到。
1997年,黄健回国,与姐姐和妻子一起,在厦门创立了燕窝公司双丹马,也就是燕之屋的前身。黄健首先做的是打破燕窝固有食用场景的限制,因为一般售卖于药店的燕窝,给消费者偏药材的感觉。要想触达更广泛的消费者,就必须不拘泥于药店销售,打造日常滋养食品之感。
黄健设立了燕窝专营柜台,这也逐渐地让双丹马的销量开始起势。2002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在北京召开了连锁大会,黄健受到这次会议的影响,认为加盟、连锁业态将是未来的大势所趋,燕之屋也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之后,黄健又做了“专卖店 厨房”模式,为的就是只卖燕窝,也能撑起一家门店。其打造的是消费者现点、现炖、现吃、现送的需求满足,即用户当天下单、当天制作、当天食用。
到了2007年,燕之屋摸索了6年的连锁系统化加盟模式逐渐成熟,开始具备快速复制性。2011年,黄健找到一个快速扩张的更大的引爆点。
那就是以女性养颜保健这一需求为突破口,进行大规模宣传。燕之屋以燕窝第一大消费市场中国香港地区入手,选择林志玲做代言人,这一成效显而易见,加盟店3年内增长到400多家。
在燕之屋的发展历程中,有一件事不容忽略,2010年央视《焦点访谈》除了两级燕之屋血燕事件,其中讲到,根据质检部门的检测,血燕中的亚硝酸含量突破4400毫克/千克,远高于所谓的国家规定的食品添加剂上限70毫克/千克。
这件事对当时已经准备赴港上市的燕之屋打击极大。加盟商停止合作、退货、违约带来的损失一时间不小,半年后风波及案件平息。
黄健邀请了质检总局的有关人士一起到东南亚了解燕窝的生产环境,出了一份报告;接下来在2012年上线了新产品“碗燕”。2019年,燕窝市场中,燕之屋进口量、年销量均是第一。
02业绩增长背后2018年以来,燕之屋的业绩一直在增长,与此同时,凶猛砸营销似乎是它一直以来的命脉。
2018年到2021年6月,燕之屋的销售费用分别为2.3亿元、3.1亿元、3.2亿元和1.7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分别占营业收入32%、33%、25%与24%。
再看营收,2018年到2021年6月,燕之屋的营收分别是7.24亿元、9.51亿元、12.99亿元与7.07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是0.63亿元、0.79亿元、1.2亿元、0.64亿元。
这样一来就很清楚了,燕之屋的销售费用占据总营收的三成,是归母净利润的三倍。累计三年半的时间,其销售费用就高达10.28亿元。
其中广告宣传又占据销售费用的绝对大头,自2018年到2021年上半年,分别占比58.02%、60.84%、74.93%以及72.52%。
也就是说,近年来其广告宣传费用已经占营销费用的七成以上。2008年,燕之屋请刘嘉玲代言,2018年,林志玲接替刘嘉玲成为燕之屋品牌代言人,2022年,燕之屋又签约赵丽颖做品牌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