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很简单,就是利用了水草的吸附杂质作用,可以极为有效地去除掉鱼缸里残留的氨氮、硝酸盐等有毒物质,如果我们现在拨开陶粒仔细观察,竹节草已经在陶粒里扎根了。
其实从一开始这个鱼缸的养水期,就是有效的利用到了一个原理,那就是沉淀作用。
任由各种杂质沉淀在鱼缸的底部,根本无需去管,给它们一个适当的沉淀时间,这个工作是必须要做的。
很多鱼友在鱼缸里放置陶粒或者水草以后,只要是看到了水质浑浊,然后立刻就去开启过滤循环,或者开启氧气、加入硝化细菌等,这些工作我都没有去做,只是安静的让水质自行沉淀个三五天,权当是困水了,然后鱼缸的水质它自己就会清澈了,而且是一清见底。
如果是在没有加入陶粒之前,单缸困水的话,可能水中有些杂物我们还需要抽底换水来去除,因为可能决定裸缸饲养,鱼缸底部当然不允许看到任何杂质,但是一旦铺设了陶粒以后,我还是说四个字,那就是对于底部杂质:视而不见。
而我们添加的过滤系统,主要起到的一个作用就是:清除陶粒以上的整个鱼缸水体中的漂浮杂质,就是如此简单的道理。
很多鱼友之所以鱼缸的水质迟迟不能养出来效果,特别是这种小鱼缸养鱼,或者近似于草缸养鱼,主要的问题就是我们反向操作了,目光永远盯在了过滤系统上,而忽略了沉淀的作用。
循环三五天、直接放鱼,然后一如既往地饲养,定期加水或者换水即可当鱼缸里的杂物沉淀下来,鱼缸里的循环开启之后,还会有一些质地较轻的杂物再次起飞。
那么对于这些杂质,就要靠着我们的这个小过滤去慢慢滤除了,关于这个水泵功率的大小,当然会牵扯到观赏鱼饲养密度的问题,但是大部分情况下,即使功率略微小点,与这个鱼缸的水质关系并不大,也就是说,反正它在那里不断开启循环着,从理论上来讲,总有一天它是应该把鱼缸里的漂浮杂质滤除掉的,这只是个时间问题。
因为滤除一点,鱼缸里的杂质就会少一点,除非是我们以后入缸的观赏鱼投喂量和排便量太大,但是在这个80厘米的鱼缸里饲养20条成年的孔雀鱼,只要有个十瓦、八瓦的小水泵在那里开着,它就完全、绝对、肯定会调理好整个鱼缸的水质。
然后这样循环个三五天,我们就会看到水质一定见底,直接放鱼就是了,哪里来那么多的啰嗦事呢?至于说我们选择的孔雀鱼质量好坏,能不能患病?那就是我们自己选鱼的问题了。
剩下来的问题就简单多了,三天后缓慢喂食,半个月后缓慢加大投喂量,任由水草和观赏鱼自行生长,可以每十天换水四分之一,随着竹节草的逐渐茂盛,换水的时间还可以适当延长些,中途适当补水也是可以的,这种饲养方式,不但可以做到水清鱼亮,而且孔雀鱼苗也会爆缸,竹节草也能爆缸。
只要我们一切照旧的饲养,整个鱼缸也会持续保持着空气鱼缸的效果,大小鱼苗也可以和谐相处,最终当小鱼苗的数量达到了一定密度之后,再出生的小鱼苗也不太可能会存活下来了,待这些前期鱼苗长大到一定程度,我们再去合理分缸就可以了。
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问题敬请关注,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