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浏览自己文章下面的留言时,发现有个人留言说:
一个地方过年了,学生拿着奖状,高高兴兴的回家了。全班第1名,刚到家,就传来孩子凄惨的哭喊声,一问才知道第1名48分。
最初觉得不太可能,只是写出来的段子吧,之后又想了想,其实也没什么不可能的,也是有可能的,在一些偏远山区里,物资缺乏,教育资源更是缺乏,可能一个老师要教好几个班级,甚至有的孩子直到十一二岁才开始去上一年级。
虽然这种状况越来越少了,但未必不是真实的存在。其实,贫穷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贫穷掩盖了眼界,没有了向上的目标和动力!
导演郑琼曾用10年记录了3个不同阶层的孩子分别的命运。分别是农村女孩,小镇青年和一个富家女。
第一位女孩就是农村女孩,名字叫马百娟,是生于甘肃会宁,内心对北京非常希望向往,向往得最多的是去北京打工,因为一个月可以赚1000元,而他们全家全家一年开销只有50元。
她也很渴望读书。但是,爸爸觉得:“上学要打工,不上学也要打工,为什么要上学?”
一直到10岁时,当地的校长出面,她才背上了书包,她读书很刻苦,每年回家后做完田里的活儿还有家务,就会找个地方认真地读书。每天上学也都是欢天喜地,但是,这种状况并不能改变她的命运。
没读几年,她就辍学了,早早嫁给了自己的表哥。因为他爸爸的思想是:女娃娃早晚是人家的人,读书有什么用。
于是,诸多个马百娟就是那片土地上不断繁衍生息。
有时候,父母的眼界是决定孩子的未来的,孩子未来有多远,和父母有很大相关性!
梁启超说:家长的眼界,决定了孩子的边界。
俞敏洪曾经在他的书中讲述过他自己的故事,在他上学时,有一个政策是“只能有一个孩子上高中”,他的母亲并不甘于一个孩子没有学上,于是自己东奔西走,拼尽全力,为俞敏洪和姐姐都争取到上学的机会。
后来,俞敏洪两次高考落榜,母亲为他找了一个补习班老师,给俞敏洪补习,为了能给俞敏洪换得学习的机会,他的母亲还主动帮助补习班老师带孩子,有一次,从城里回家的路上,不小心摔进了泥沟了。
她也一直鼓励俞敏洪要“走一条新路”。
俞敏洪今日乐观向上的性格,屡败屡战不服输的品质都离不开他母亲的影响。
有人说: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
父母的眼界和坚持是孩子未来会走得多远,飞得多高的基础和底线。
原生家庭的重要性,有时大得超过我们的想象。
龙应台曾经说过一句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这句话其实道出了真谛,如果父母的眼界不高,孩子可能一直处于被迫谋生的阶层,而想达到更高一层的生活,就要通过认真读书这条路。
现在网络时代是非常的时代,即便是处于偏远一点的地区,也可以在网上寻找到更让孩子进步的课程,也能结识到更多更牛的人,也能获知那些更高阶层的人是如何生活,如何学习的,包括很多好的学习方法。
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在于未来的眼界。
jason妈咪有办法,喜诗词,爱旅游,写有温度的文字,做灵魂有香气的妈咪。
资深文案,多平台原创签约作者,育儿路上一路修行中。原创不易,请求关注点赞并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