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蚌的养殖及繁育,河蚌幼苗繁育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8 19:13:00

河蚌,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蚌科,是一种普通的贝壳类水生动物。河蚌以滤食藻类为生,常见的有角背无齿蚌、褶纹冠蚌、三角帆蚌等数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河湖水泊中有出产。河蚌肉质特别脆嫩可口,是筵席之佳肴。

(1)亲蚌的选择与培育

①亲蚌的选择通常选择亲蚌时以个大体壮、闭壳能力强贝壳完整、色泽光亮为标准。蚌龄以4~6龄为最好。刚成熟的蚌怀卵量少且孵化率低;超过6龄的蚌,怀卵量少且成熟不孵出的幼蚌易早夭折。

②亲蚌的培育也称“河涌”,因与大河相通,水受潮差的影响而呈流动状态,故溶氧充分,水质清新,饵料丰富。如水位差不超过35厘米,流速小于6米/分钟,则是最佳养殖场所。

河蚌的养殖及繁育,河蚌幼苗繁育(1)

(2)河蚌的生殖季节

因自然环境差异很大,我国不同地区的蚌生殖季节各有不同。三角帆蚌在江、浙一带每年5~7月产卵,5月下旬至6月中旬为繁殖高峰。而在广东、广西热带地区,3月底、4月初开始排卵,到8月底还处于繁殖期。背角无齿蚌生殖不受季节影响,但在广东夏季因水温过高而不能孵化。褶纹冠蚌一年繁殖2次,3月中旬至4月底和10月至12月上旬。

(3)孵化方法与孵化池修建

①钩介幼虫成熟度的鉴别受精卵在雌蚌外鳃中发育般经35~50天时间可形成钩介幼虫,而钩介幼虫的成熟度往往是人工繁殖成败的关键。检査时,如发现母蚌的外蹬膨胀,呈褐色,则显示幼虫已成熟。或用开口器开壳,把开口针刺入外鳃,顺鳃丝取出幼虫,若带出一条连续不断的细丝,表明幼虫成兼即可采苗。

②宿主鱼的选择,钩介幼虫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必须以鱼作宿主,寄生一段时间。草鱼、鲢鱼及泥鳅均可。但以黄颡鱼和鳙鱼为佳,大小9~12厘米为宜。所选宿主鱼应体健、鳞鳍完整,预先牵网吊水锻炼2-3天以适应环境。并用2毫克/升硫酸铜溶液浸洗鱼体,以清除敌害生物。

③孵化池的修建三角帆蚌人工孵化对水质要求高,应具有流水、高氧的特点,以满足孵化的需要。因此需建筑水泥砖石结构的流水培育池,并附建贮水池和沉淀池,以供育苗池换水贮水池和沉淀他的位置应高于育苗池,使水顺流而下,可节省能源。孵化池面积一般为1~1.5平方米,深0.2~0.4米。若干个小池可并联在一起,每个池都要设进、出水口,以保持水流畅通,防止污染。褶纹冠蚌的人工孵化可直接在池塘中进行,故可不必建专用池,只选用面积较小的池塘即可。但要注意防止有害生物的入侵。

河蚌的养殖及繁育,河蚌幼苗繁育(2)

④采苗方法

a.静水采苗法将三角帆蚌母蚌研空半小时或晒10~20分钟后放入直径约50厘米的木盆中,加水浸没蚌体,即可见母蚌排出幼虫,并马上将母蚌换到另一盆水中,放入宿主鱼,搅动盆水,以增加溶氧及鱼与幼虫接触的机会,而提高采苗率。每盆一次可放入母蚌3~4个,体长10厘米的鳙鱼100~200尾,或黄颡鱼30尾左右。10~20分钟后,估计每尾鱼的鳃、鳍、鳞等部位共附幼虫200个左右,即把鱼移至培育池暂养。然后放入第二批宿主鱼采苗,直至母蚌排空为止。

b.流水采苗法把母蚌放入流水培育池中,每平方米水面放3~5个,宿主鱼200尾左右。引入的水流流量不宜过大,以免幼虫随水流失。采苗2~3天可完成。

c.网箱采苗法在水质好的宽广水面选点设置小型(2米×1.3米×1米)网箱,网片采用聚乙烯,30目网布。网箱吊在固定框架上,放入母蚌10~20个,宿主鱼300~500尾。自然采苗2~3小时可完成。

河蚌的养殖及繁育,河蚌幼苗繁育(3)

d.宿主鱼的饲养对宿主鱼要精心饲养管理。每立方米水体中的投放量不超过200尾,水深保持0.5米左右。要求水流畅通,水质清新,溶氧充分。每日投放饲料2次,日测水温3次,即8时、12时、17时各1次,求得平均值并记录累加。当累加至180℃时,要及时做好脱苗的准备工作,如清理育苗池的池底,铺上2厘米厚的细沙,然后放水至15厘米深。当宿主鱼身上的白点有破膜现象时,应马上捞起放入育苗池,让幼苗陆续脱落潜入细沙,并控制水流以防幼苗被冲走。当水温累加达200℃以上,表明幼苗脱落完毕,应将宿主鱼捞起,以免吞食幼苗。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