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坑内不起眼的植物即为梭梭树,边缘绿色植物为沙蒿。图源:红星新闻
↑记者注意到,从表面看,有梭梭树枝干已干枯。图源:红星新闻
277号林距左旗政府驻地约100公里,按照导航驱车到此,记者发现,在一个个树穴里,确实长有些梭梭树,但一些树穴被风沙掩盖,梭梭树长势普遍矮小,有的从表面看,枝干也已枯死。但记者来到的前两天,这里下了一场雨,一些枯死的枝干下方又悄悄冒尖、返青了。
据张斌武介绍,当地选择植树,一般都选择本土树种,比如梭梭树等本土树种就因具有抗旱、抗寒、抗风沙以及耐盐碱等特性而备受青睐,因为当地土壤基本上都是含盐碱的,其他树种在当地不好成活。
不过,即便是梭梭树,在土壤、灌溉较好的地方,十年八年后,长势也可达到2米左右。“有的地方其梭梭树长得比我还高,我1.7米。”海莲告诉记者。
↑胡开竟的梭梭林。图源:红星新闻
9月18日,在左旗诺尔公苏木苏海图嘎查胡开竟的梭梭林里,红星新闻看到,他的沙地里,一些梭梭树经十年生长后已高达2米,且树冠很大。
载着记者前往277号林的是当地一位出租车司机,在277号林里,他一边捏着的泥土,一边摇头:“土壤不行,这是胶泥,如果是沙土长势就会好些。”
↑从远处看,不容易注意到土坑中的梭梭树。图源:红星新闻
这名司机名叫王海英,左旗吉兰泰镇人,他说:“越捏粘性越强,这就是胶泥,胶泥的密度太大了,不好透水,树根无法很好吸收,加上阿盟今年本就很干旱,梭梭树长势确实也不好。”
但从277号林林地内的车辙看,王海英认为,这是“六驱车”——当地用于浇灌树苗的车子,“说明人家还是有浇水了的。”
③
覆盖率达二到三成 绿色已能成片
认知差异不仅体现在南北区域上,也在北方,甚至在广袤的内蒙古自治区也会有认知的落差。
今年暑假,中国地质大学学生来到阿盟调研,林业人员指着树苗给他们介绍情况时,一些学生瞪大眼睛说:“这?这真是树苗吗?这不就是一根葱吗?”海莲笑着向红星新闻记者回忆。
海莲有一些亲戚在内蒙古呼伦贝尔,有时她给那边的亲戚打电话,亲戚第一反映是:“你们晚上不睡觉吗?”海莲说:“我们这里太阳还没落下去呢。”
对南北文化和认知上的差异,张斌武说,作为林业人,他希望向更多人普及相关知识。作为老林业人,他向记者讲述阿拉善这些年的变与不变。
张斌武今年51岁,毕业至今,在阿盟林业系统工作已有32年。在担任阿盟林业草原研究所所长前,他是盟林木种苗站的站长。
“南方一些人过来,可能觉得我们这边绿化还不够,但南北土壤、降雨和环境等差异,不能从表面去比较。”他认为,这些年,阿盟的变化还是非常大,对此,他有切身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