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这段话讲的清楚:
神农炎帝的小女儿溺亡之后,化身精卫鸟常衔石填海,而它取木石的地方就是山西的发鸠山。
为了讲明这座山到底在哪儿,文末的最后一句还非常肯定的补上了“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的字样。
漳水指代漳河,而“河”这里说的就是山西人的母亲河--黄河。
在山西长治,浊漳河的南面干流就来自长子县的发鸠山,这一点谁都必须得服气。
况且,长子县原有“名胜八景”,八景中最精彩一景是“漳源泻碧”,说的就是浊漳河源头的幽美景致。
不仅如此,发鸠山东麓的鹿谷就是河的源头,原建有“四星池”,池边旧时还有祠堂专门祭祀,且还是宋徽宗赵佶亲自诰封的,当时名为“灵湫庙”,遗址尚存。
遗址
遗址
不仅仅是我们,古人对这段历史也一直感念于心,比如东晋的陶渊明曾经写下过一首诗: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在一代文豪陶渊明的心中,小小的精卫鸟和无头的刑天一样,都是在用性命苦苦追寻,誓不放弃自己的志向,并以此自语高洁。
那精卫填海真的就是因为自己的不幸溺亡吗?如果真的这样想,你就把这个有深意的故事给看简单了。
精卫填海原不是为自己抱不平,是为了百姓们。
二、扒一扒这个上古神话背后的深意:相传,当年炎帝好不容易膝下有了这个小女儿,平素疼爱非常。一日,女娃和仙女们竞游东海,不慎入深水区溺亡,神农炎帝听说此事后,肝肠寸断,遂立下三条禁令:
第一:不允许百姓私自出海打渔;
第二:不许方士、异人前往海中的三仙山(蓬莱、扶桑、瀛洲)寻圣;
第三:沿海禁贸易,不准与海外海民来往。
女娃死后,就变成了白嘴、七彩羽毛、红脚掌的小鸟,返回家乡后日夜绕着父亲飞舞,还发出“精-卫-”的凄厉叫声。
炎帝画像
炎帝本来要张弓射鸟,身边的谋士赶紧进言:“陛下,这鸟是您的女儿化身而来,万不可射啊!”
炎帝一听,又想起往日的父女亲情,不由得悲从中来,吟出一首歌谣:
精卫鸣兮,天地动容!
山木翠兮,人为鱼虫!
娇女不能言兮,父至悲痛!
海何以不平兮,波涛汹涌!
愿子孙后代兮,勿入海中!
愿吾民族兮,永以大陆为荣!
精卫听懂了父亲的心声,觉得大海坑害百姓,无端吞噬了那么多人的生命,实在太危险了,便下决心,一定要填平大海,至死方休!
也正是因为这,它才日夜从发鸠山上衔着草石远赴海边,从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