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林某某,
44岁,
血小板计数为2*109/L,
立即通知急诊科联系患者。”
深夜11点,
徐矿总医院急诊接到检验科“危急值”报告。
急诊值班护士立即寻找患者,但是在急诊室却没有患者身影。“患者血小板计数为个位,大出血风险极高,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抓紧找到患者!”急诊值班医生鹿飞安排护士扩大寻找范围,并根据患者挂号预留信息拨打患者电话。
此时鹿飞接到血液科徐金格主任的电话:患者林某某已经自行到了血液科。根据患者提供的挂号信息已经在电脑系统上看到了患者的血常规及凝血四项检查报告。要求患者立即住院接受治疗。
患者林先生表示自己的工作非常忙,目前工作已经排到了5天以后,即使加班加点最快也要四天才能忙完有时间住院。“再说,我仅仅是牙龈出血。有这么严重吗?”林先生反问徐金格。
患者自述,
大约四五天前,嘴里不时出现血腥味儿。
当时并没有在意。
一天后,刷牙的时候牙龈出血。
因为此前刷牙的时候也会有出血的情况,
依然没有在意,
改用水牙线及漱口水清洁口腔。
就诊当天上午,
嘴里出现一个大血泡,
而且咯痰的时候,
吐出来的是鲜红的血块,
才意识到问题严重,
到徐矿总医院急诊科就诊。
徐金格耐心向患者林先生解释:正常人的血小板计数为100-300*109/L,而患者林先生的血小板计数只有2*109/L,仅为正常人的1%。这意味着他随时有脑出血、内脏出血的风险。
徐金格向患者释明,医院刚刚启动“危急值”报告制度。“危急值”是指某项或某类检验异常结果,而当这种检验异常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但是我头不晕,身上也不疼,只是稍微有些劳累,我感觉回家睡一觉就会好的。”患者执拗地坚持不住院。
“你必须立即住院,绝对卧床休息,尽快输血小板,否则有生命危险。”徐金格耐心向患者解释。见患者依然坚持不住院,徐金格要求患者把袖子以及裤腿拉起来,露出胳膊和小腿。只见患者的手臂和小腿上密密麻麻全都是针眼状的出血点。
这么多的出血点着实把患者吓了一跳。他惊呼:“下午还没有这么多!刚刚抽血检查的时候没注意,怎么这么吓人?这是过敏吧?”
徐金格耐心向患者解释:“这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典型体征。当然,是否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还需要进一步做骨髓穿刺等检查才能确诊。你的皮肤已经出现出血点,口腔黏膜正在出血,你的内脏是否有出血点目前不清楚。现在如果不治疗,一旦内脏出血或者脑出血,就会非常麻烦。我建议你立即给家人打电话,立即办理入院手续,一刻也不能耽搁!”
林先生遵从徐金格的建议,办理了住院手续。
检查发现,林先生血小板计数少,但是血小板平均体积正常。换句话说,单个士兵(血小板)的战斗力没有下降,只是人数(血小板数量)不够而已。
林先生的凝血指标正常,白细胞、红细胞指标正常。这基本排除了白血病等恶性血液性疾病。
为了进一步判断病因,徐金格为林先生做了骨髓穿刺并摘取髂骨上棘标本活检。结果发现,林先生骨髓中产血小板巨核细胞数量减少。
血小板来源于巨核细胞,血小板数量减少了,巨核细胞就要相应增加,制造更多血小板。但是林先生的产血小板巨核细胞数量没有增加,质量也没跟上,依然无法产出足够的血小板。
完善相关检查后,医生诊断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徐金格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血液病。简单来说,患者的血液中产生了抗血小板抗体。大家都知道,抗体通常是对付外来的细菌、病毒,而抗血小板抗体,将矛头直指体内的血小板,‘消灭’人体生产的血小板。ITP的主要症状是自发性皮肤、黏膜和内脏出血,实验室检查以血小板计数减少、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形成及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等为特征。”
徐金格称:ITP在人群中并不少见,每10万人中就有5到10人患此病,其中有一半左右的人能找到致病原因,主要是病毒感染、过度劳累及环境污染。很多患者是因为疲劳过度,免疫力低下而感冒,而感冒病毒进一步破坏免疫系统,致使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
徐金格告诉记者:劝林先生住院的时候,他说工作已经排到了5天以后,即使熬夜加班,最快也得四天以后才能住院,听到这句话已经知道他的发病原因。职场人的工作与生活都压力山大,加班熬夜已成了生活标配,以致临床上类似林先生这样的年轻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越来越多。要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把自己的身体都折腾垮了,哪还有未来可言?
根据专家共识,糖皮质激素是ITP的一线用药,但是林先生对激素并不敏感。徐金格迅速为其改变治疗方案,改用特效药TPO,并为其办理了医保“双通道”,这样原价789元/支的特效药,患者只需要支付几十元就可以在门诊购药。
充分了解病情及治疗措施后,林先生积极配合治疗,很快血小板计数就上升至正常,身上出血点消失,半个月后好转出院,门诊随诊病情稳定。
监制:荣良群
总编:王云清
编审:邓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