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评论文章指出,应命名“野味病毒肺炎”来对抗可耻的健忘!
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是此次疫情最早的发生地。日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在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开表示,此次病毒来源是该市场非法销售的野生动物。
疫情爆发后,各地和相关企业开始采取行动,三部门发布打击野生动物违法、违规交易,多地严禁销售活禽和野生动物。1月24日,南都记者电话采访了解到,武汉多家野味餐馆暂停营业,有商家表示复工时间待定,但野味“肯定没了,只有一些家常菜”。
多家电商及外卖平台也明确表示,抵制野味食品的销售。1月24日,南都记者在电商平台上搜索“野味”“果子狸”“麂子”等关键词,显示已无检索结果。有出售麂子肉的商家向南都记者表示,虽然平台要求下架商品,但仍可添加微信私下购买,大年初八即可发货。还有一些商家出售“自家提炼”的野生动物油,卖家展示了数只大小不一、被就地猎*的獾及猎*剥油过程。
目前,《野生动物保护法》和《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在禁止和限制食用野生动物方面没有具体规定。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等19名专家近日公开呼吁,杜绝野生动物非法食用和交易,建议全国人大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
店铺菜单曝光海鲜市场生意
在高福作出上述表态的前两天,钟南山1月20日就曾透露,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来源很大可能是野生动物,比如竹鼠、獾等。
而一张近日在网上得到广泛传播的野味菜单显示,在最早爆发疫情的武汉华南海鲜市场里,有一家名为“大众畜牧野味”的店曾销售超过40种野味,并详细标注了价格。
菜单显示,这家店铺销售的野生动物包括活竹鼠、松鼠肉、狐狸肉、活果子狸、活狼崽等。菜单还显示,该店提供活*现宰、速冻冰鲜、送货上门、代办长途托运等服务。
南都记者查询发现,这家店铺的工商登记名称为“武汉市江汉区大众家畜批发中心”,系个体工商户。该店铺成立于2004年,经营范围包括鲜活家畜、散装食品、预包装食品批发兼零售等。2019年7月5日,因个体工商户未按照《个体工商户年度报告办法》规定报送年度报告,该店铺被武汉市市场监管局唐家墩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截至目前,尚未有移出信息。
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19年9月25日发布的官方信息也证实,华南海鲜批发市场多家商户存在售卖虎斑蛙、蛇、刺猬等动物的行为。通报称,市区两级执法人员曾对市场售卖虎斑蛙、蛇、刺猬等动物的近8家商户进行地毯式排查,逐一检查其野生动物经营许可审批文件、营业许可证,严禁其经营未获批的野生动物。
疫情爆发后,有媒体报道,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相关负责人称该局未向华南海鲜市场颁发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1月22日,南都记者从该局获悉,此信息不完整,之后将统一发布官方信息。
1月22日,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下发通知,即日起在全市停止办理各类野生动物类行政许可,已取得陆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的一律停止经营。同日,武汉市长周先旺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称,华南海鲜市场名为海鲜市场,实际是综合市场。无论最终溯源其是不是唯一病源产生地,这个市场的存在就有很多需要总结的。
“野味”曾藏身“业味”之后
疫情发生后,湖北林业部门也加强了野生动物执法检查。1月21日,湖北省林业局研究部署采取更严格的举措,加强农(集)贸市场及各类经营场所监管力度,把好相关市场关闭、野生动物管控和公园游乐场等公共场所管理,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1月22日,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李斌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禁止活禽销售,严禁野生动物和活禽进武汉。
野生动物之前是怎么流入市场的?1月22日,南都记者从某消费点评网站上定位武汉搜索“野味”一词,并未显示任何商家。改为搜索“业味”一词后,则出现了多家经营野味的餐馆。
一家位于武汉市武昌区的武之味餐厅主打菜品有姜辣蛇、清远鸡煲刺猬汤、秘制竹兔、烧狼仔、盐焗眼镜蛇、野生甲鱼、梅花鹿等,一份猪肚煲刺猬报价128元,一份秘制竹兔报价498元,梅花鹿一份588元,蛇类和甲鱼则按斤卖,每斤从198元至398元不等。“这家的特色我觉得是野味。”一条2019年12月5日的用户点评称,“人多,来这里吃年饭是个不错的选择。”
另一家位于武汉市洪山区,名为聚贤阁山野味土菜馆的餐厅则主打干锅野兔、干锅带皮驴肉。有用户今年1月2日留言称,“各种野味菜品都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菜单上写不到的。”
1月24日,南都记者再次在该消费点评网站搜索上述餐馆时,显示已找不到武之味餐厅和聚贤阁山野味土菜馆。
一家位于武汉市黄陂区,名为麻雀特色山味的餐厅则显示为暂停营业。有用户2018年2月给该店留言称,原来的招牌叫麻雀野味店,后来很多东西不能卖了,则将“野味”改为“山味”,但店里还是依旧卖野味,有麻雀、野猪、野羊、鹌鹑、刺猬等。“店内铁笼子关着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动物都可以点,现*现做。”
“不好意思,因为我够‘野’,所以在沌口c位出道了!”武汉一家位于沌口区,名为武之味生态餐厅的微信公众号2018年6月曾发布的宣传文章显示,“若要在沌口寻找到野味其实并不难,武之味创始于1998年,洪湖甲鱼、姜辣蛇、鸽子刺猬汤、土鸡等平常餐桌上看不到的山珍野味,尽在武之味!”
该餐厅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1月23日已暂停营业,其他分店也如此,复工要视此次疫情的相关情况而定。关于上述野味菜品,该工作人员称,“肯定没有了,只有一些家常菜”。
电商下架后仍有店家私下卖
除了线下的野生动物交易市场,南都记者调查发现,线上平台同样曾有大量野生动物出售。
2017年底,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石正丽团队发表研究结果称,已证明2003年爆发的SARS病毒是经过几个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而来。他们推测,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在偶然情况下感染了云南养殖场里的果子狸,此后病毒进一步在市场上的果子狸中传播,不断变异,最终产生一个传播性极强的SARS病毒,感染了人。
1月22日,南都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搜索“野味”“果子狸”等词,出现多家出售野生动物的商家。一家名为山鲜调的商家出售“正宗果子狸”,名为聚家亲的商家出售“深山果子狸”,均为115元一斤。
而在另一家电商平台,南都记者输入“麂子肉”,显示其为受保护或禁售物种,被该平台列入禁售名单。1月22日,一家出售东北特产的店铺显示其出售“野味山货东北山珍麂子肉”,一份售价350元,该商家称大年初八可以发货。商家告诉南都记者,该商品被平台要求下架,但可以添加微信购买。除了麂子肉之外,南都记者从其1月16日发布的微信朋友圈中看见,还可售“长白山野味鹿肉”。对于食品卫生,该商家表示,“没问题,怎么会有病毒”。
同时,有一些电商平台出售“自家提炼”的野生动物油。在多个獾子油的商品下方,卖家还展示了大小不一、被就地猎*的獾。
一家店铺的商品详情页面展示了獾子获捕的过程及图片。从山林中寻找到獾的脚印,到猎捕獾,再到拨油,该店家全程配上图文解说。“现在山上獾子少,一个獾子出不了多少油的。”
被一再提醒具有高危风险的黑尾土拨鼠活体,仍作为异宠正被不少商家出售,声称“包活包邮”。在一家来自福建泉州的宠物店家中,已有200位消费者购买并进行评价。有一位用户下单89天后评价称,“纯野生的根本喂不乖,就算你喂几年也乖不了,买了别后悔”,并配图自己的手被土拨鼠咬伤出血的照片。
随着疫情爆发,多家电商及外卖平台表示,抵制野味食品的销售。1月22日,美团称,正全面排查平台上的野味产品,下线相关商品和商户。饿了么则表示,始终禁止销售野味餐品,已进一步升级核查,违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面对新型肺炎疫情,已要求餐饮商家进一步提升卫生措施。苏宁易购1月23日发布微博公告,“野味的事情,请大家放心”,并附有搜索不到的截图。
1月22日,有环保公益组织曾发文指出,国内存在一条非法野生动物利用利益链条,从野外捕捉(盗猎)开始,捕捉者将动物卖给中间收购商,中间商又卖给更高级别的收购商,而高级别的收购商往往拥有林业部门颁发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持这个许可证的商户会以此为掩护,做非法野生动物贸易的生意。”
三部门发文打击违法违规交易
1月22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三部门下发紧急通知,严厉打击野生动物违法违规交易。同时,一些地方已经开始行动。除湖北之外,河南、广东、重庆等省市禁止市场销售活禽和野生动物。
1月21日,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下发《关于加强野生动物市场监管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部门需依照《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和职责分工,对饲养、繁育、运输、出售、购买等环节,加强检验检疫力度。对未经检疫合格的野生动物,一律禁入市场。对农贸市场、超市、餐饮等重点场所以及网站开展联合检查,加强隐患排查,严厉打击野生动物违法违规交易,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
同日,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印发文件,要求河南即日起全面禁止市场销售活禽。1月22日,重庆疫情联防联控工作领导小组通知,严控野生动物销售,坚决禁止贩卖竹鼠、獾等可能携带新型冠状病毒的野生动物,对其他未经检疫合格的野生动物,一律严禁进入市场销售。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将严厉打击经营、食用野生动物,活体畜禽经营、宰*等行为。落实各类市场、经营主体索证索票制度,发现问题食品立即组织下架召回和溯源管理。
1月23日,广东省市场监管领域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领导小组通报,自23日起至全国疫情解除期间,全省饲养繁育野生动物场所实施隔离,严禁对外扩散、禁止转运贩卖。全省农副产品市场、超市、餐饮单位、电商经营者严禁交易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19名专家建议全国人大紧急修法
1月23日,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等19名专家公开联名呼吁杜绝野生动物非法食用和交易,建议全国人大紧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将公共健康安全内容写入法条之中。
这19名专家是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的院士、学者,包括北大原校长许智宏、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研究员石正丽、云南大学校长方精云、中科院动物所所长周琪等。
北京大学教授吕植指出,近年来世界各地出现的新发传染病如亨德拉、尼帕病毒、H7N9禽流感、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等,都和动物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有超过70%的新发传染病来源于动物。这些病毒本来存在于自然界,野生动物宿主并不一定致病致死,但由于人类食用野生动物,或者侵蚀野生动物栖息地,使得这些病毒与人类的接触面大幅增加,给病毒从野生动物向人类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危及公共卫生安全。加之交通的便利和人口的流动,使得流行病爆发的几率大大增加。
在此次倡议中,专家们呼吁由全国人大紧急修订《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将公共健康安全内容纳入野生动物利用的相关条款中。倡议指出,《野生动物保护法》和《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在禁止和限制食用野生动物方面,没有直接规定。而目前由林业部门对驯养繁殖野生动物审批许可的程序和管理存在漏洞,经常有名为保护、驯养或者养殖,实为非法收购、贩卖和食用野生动物的情况。专家们认为,应尽快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明确野生动物经营相关的市场监督的执法部门及其职责,加大野生动物非法利用的处罚力度。
针对野生动物消费管理难题,吕植起草了一份具体建议,称应立即普查所有野生动物市场和野生动物经营利用单位现有的交易产品是否合法,包括是否有合法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经营许可;经营的产品与许可内容是否相符;动物来源是否依据合法手续,如进口的要查CITES许可,猎捕的查特许猎捕证和狩猎证,养殖场的查养殖许可和种源证明等;是否有合法或合格的检疫手续。
在立法层面,吕植认为已有的法律对于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及具有重要生态、科学和社会价值的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管理严重不足,果子狸、獾、刺猬等三有动物受非法捕*、驯养繁殖以及经营非常严重。她建议加强对于以上权限的管理,并开放公众监督渠道,出现非法行为时,同时追究非法经营利用者和消费非法野生动物制品、食品者,以同等量刑处理。
采写:南都记者 张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