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周倜 通讯员 刘绍汀
“考研圈”内,将会留下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子陈畅的“传说”——成功“上岸”华南理工大学,在今年考研数学考试中更是喜提满分,惊艳旁人。
从初入大学时只能采用“依葫芦画瓢式”学习法,到如今“完美冲关、成功逆袭”,陈畅的学习靠勤奋的意志,更源于学习方法的精益求精。
自小不服输,进大学就和数学“杠上了”
“我从小就是个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的人,学习上出现漏洞就立即警惕。”陈畅说。
初中阶段,陈畅的数学成绩经常位列前茅。但进入高中后,出于种种原因,他的数学成绩便出现下滑,不再保持明显优势。
倔强的他对此很不甘心,立志进入大学后重新将“数学优势”建立。因此,刚上大学便和高数“杠上了”。
积极担任高数课代表、激励自己认真学习做题……起初,他满腔热血。可没想到,第一学期期末数学考试难度陡增,考试成绩并不理想。
但这盆“冷水”成了他的动力。他意识到过去“依葫芦画瓢”的学习方式并不适合自己,自大一下学期起开始努力调整学习节奏。此后,在“适宜的”学习模式下,下学期的努力有了回报,期末数学考试距离满分只差“一点点”。而在随后的大二学年,他以绩点4.05荣获专业第一。这更让他坚信,除了努力不服输,还得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
重数量更重质量,最终“成功登顶”
大二下学期,陈畅旁听了学院举办的暑期讲座。那一次,他对前沿领域的研究产生了兴趣,萌生了考研的念头。在老师的鼓励下,他正式成为考研大军的一份子。
在考研备考规划里,他计划用将近六成的时间学习数学。为此,他制订了短期和长期规划:短期计划以每天学习量为基础;长期计划在时间宽裕情况下,视实际情况做相应调整。“我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调节,不与别人比进度。”陈畅说。此外,他每日都会复盘回顾学习的东西,减少“遗忘”,而在状态不好的情况下并不会强迫自己学习。
他从来都不觉得做笔记总结、梳理知识结构、搭建知识框架是很麻烦的事情,反而觉得非常必要。“做笔记首先是知识梳理的过程,将别人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他强调,笔记只是学习的副产品。抄写数学的概念定义在他看来并不可取,要侧重题型归纳、总结解题技巧,并多结合参考书,借助思维导图做好宏观把握。
陈畅有个错题本,这可是他的“宝贝”。他不喜欢打“题海战术”,更看重结合自身掌握情况确定练习量,在复习后期可以多侧重真题查漏补缺,尤其注重在复习过程中对错题的总结,力求举一反三。“从错题中总结经验,往往比单纯做新题更有意义。”他总结。
此外,“打开门学习”也是好方法。考研路上的陈畅,并不拘泥于埋头复习,总是与同学、老师多方探讨,吸取各方经验、灵感。他还经常上网,在网络世界里收集各种资料给自己的“储存库”补货。
在陈畅心中,这些方法都是他在考研数学考试中“闯关成功”的“独门心得”,也更让他相信“勤能补拙是良训,学习也要讲巧力”的道理。
[责编:周倜]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